市民运动会,上海人一道来“白相”

2020-08-12 05:27王煜
新民周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运动会体育产业市民

王煜

2020东方明珠元旦登高活动受到市民欢迎。

2020年本是体育赛事的大年,然而疫情使得体育迷期待的许多大赛一一延迟,奥运会也在其列。不过,身处上海的人们不用那么遗憾,虽然暂时看不到全球竞技的奥运会,但仍然可以参与和享受“身边的奥运会”——没错,四年一度的上海市民运动会,如期而至。

“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是第三届上海市民运动会的办赛理念,它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赛事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齐整装备,在线下的赛场上拼搏;还是轻点链接,于网络的空间里竞技;只要你投入其中,就会收获满满的快乐与幸福。

还在等什么呢?健康上海,人人来赛!

不一样的市民运动会

“一、二、三、四……”在自家客厅铺上一张垫子,家住上海黄浦的孙流星和女儿面对面双膝着地,向前伸展着身体与对方击掌。接下来轮到妻子和女儿组队,两人头挨头仰卧着,努力抬高自己的双腿。他们一边运动,一边开心地交谈欢笑。

这不仅是他们一家人的运动游戏,也是在参加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的组成部分、“黄浦我来赛”空中亲子运动会。用手机把运动的视频记录下来并上传,参赛就完成了,接下来就等评委给出分数。

孙流星和妻子都是医务工作者,平时的工作比较忙。“线上运动会这种形式蛮好的,大家不用到指定的地方比赛,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家庭里面随时运动起来。”他说,参加市民运动会并不是为了得到怎样好的名次、获得怎样的奖品,而是可以让大家更愿意参与进来,那种一家人在运动中的快乐是他最看重的。传完线上参赛的视频,他又到架在卧室门框上的单杠拉了几个引体向上。

在上海,还有许多人和他们一样,以线上参赛的方式成为市民运动会的运动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按照常态化防控要求,本届市民运动会倡导参赛者选择线上线下融合的科学健身方式,线上运动会的设置成为与往届不同的最大亮点之一。

截至2020年8月3日,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的线上比赛活动已经举办140多场,参与人次近125万。在8月,还有90场线上赛事可供市民选择,预计吸引37万人次参赛。

跳绳、广播操、路跑、定向赛、武术、自行车、引体向上、平板支撑、围棋、象棋……线上运动会包含竞赛类、展示类、趣味创意类三大板块近100个比赛项目,无论喜欢哪项,市民都可以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轻松报名参加。同一个项目,线上比赛有着与线下比赛不同的方式和体验。以深受市民喜爱的乒乓球为例,线上比赛的方式是参赛者用手机来颠球,然后上传全程视频,看在一分钟之内谁的颠球次数最多。在目前已经结束的两期比赛中,来自民间的高手创下了438个的最好成绩。

线上对抗,成绩如何判断?如果全靠人工来做,效率显然不高。实际上,市民运动会充分注重“体育+科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执行成绩的判定。例如,在路跑和定向赛项目,位置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参赛者的运动轨迹自动跟踪,给出排名。在武术和健身气功等项目中,参赛者模仿教学视频的动作录制视频上传,系统通过运动轨迹捕捉、关键骨骼点位移比对等人工智能技术,评价视频中参赛者动作的准确度,自动给出打分。

“琪琪”和“康康”是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的吉祥物,在沪语中谐音“健健康康”。

这些参赛的成绩,可以便利地在网上分享给他人。“很多人在运动之后有一种喜悦感和表达欲,想与身边的人分享,线上运动会恰恰是最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感性需求的。”每步科技的首席技术官蒋伟说。他所在的公司为线上运动会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他看来,让人们更加健康,是科技和体育的共同发展目标。

上海的市民参加线上运动会的热情有多高?数据能够证明。截至2020年8月3日,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的线上比赛活动已经举办140多场,参与人次近125万。在8月,还有90场线上赛事可供市民选择,预计吸引37万人次参赛。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些纪录将不断被刷新。

线上运动会的办赛流程也得到了优化。上海市体育局为所有市民运动会的办赛主体提供了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他们可以在平台上点击“线上运动会”板块,选择项目,自主创建、发起线上赛事活动。“这是我们打破传统线下比赛时间和地域限制,开拓全民健身网络互动新模式的一次探索。”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說。

本届市民运动会将在2020年8月举行开幕式,而线上赛事已经从4月开始举办,并将持续到11月。除了线上部分,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也安排了线下赛事。相比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的总计65个竞赛项目和10大运动汇而言,本届市民运动会设置了竞赛达标、品牌活动、展示服务三大板块,仅竞赛项目的数量就将达到68+X,无论是类别还是数量,都显著超越往届。

7月29日,“来沪动Ⅰ健身动图”小程序正式上线,市民可以享受包括场馆查询在内的一系列体育服务。

赛事活动从市级到区级再深入各个街镇,覆盖青少年、老年人、职工、农民、军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各类人群。各市级机关、各区、各高等院校、行业体协、企业集团、驻沪部队等可以选择组团的形式报名参赛;同时,每个市民也可以自行直接报名参加个人项目或自行组队参与集体项目的比赛。各级各类赛事基本不设参赛门槛,只要满足“人在上海,热爱运动”的基本条件,都可报名参赛。对广大市民而言,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身边的奥运会”“全民健身嘉年华”。

“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是本届市民运动会的办赛理念。“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管办分离和社会化、市场化办赛方向,调动企业、社会组织的办赛积极性,让办赛形式更加开放。”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光圣表示。

市民运动会采用“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的办赛方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门办赛,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所有赛事向社会公开招募承办单位,符合条件的都通过公开方式交由市场主体承办,“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这样的氛围下,共有471家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本届市民运动会的办赛竞标,竞标单位数量比前两届市民运动会有明显提升。经过专家评审甄选,最后中标联赛项目、品牌特色赛事活动和竞赛项目市级项目赛的单位共有187家。

其中,“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是市民运动会“开门办赛”的一个很好的例证。政府的体育、教育主管部门主办,通过招标遴选出的企业承办,这种模式在去年的首届赛事中已经取得了成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今年MAGIC3进入第二届并纳入市民运动会的市级品牌赛事,在疫情之下的特殊环境的办赛,对于承办企业洛合体育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企业首先是要配合政府的防疫要求,调整和控制赛事的规模和节奏。去年,MAGIC3的参赛量达到近1700支队伍、近7000人。“尽管今年的整个赛程要压缩,要以分时限流的方式去举办,但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保证参与的人数有增无减。”该公司董事长戴富祺说。

他表示,因为整个赛事的节奏变得非常快,他们的团队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例如,研发了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积分系统以及为裁判研发了新的赛事记录系统。

使用“魔法胶囊”这种可移动的比赛场地,这样的想法在去年就产生了,今年的MAGIC3上有望得到实现。如此一来,符合赛事要求和具有特色的比赛场地可以在全上海所有标志性的场所灵活快速地搭建起来。与知名的IP合作,为赛事创造新的视觉形象、主题曲、动画片,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喜爱这项赛事,从而爱上篮球、爱上运动。

对于想一显身手的民间运动爱好者而言,本届市民运动会的竞赛体系更加清晰。竞赛体系分为街道(乡镇)、区、市三级,每个层级又横向覆盖了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各个机构。通过这样的层层选拔,最后决出每个项目的上海业余最高水平,正是市民运动会“人人来赛”的初衷。同时,上海市体育局将从中选取部分有开展积分制基础的、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项目,引导它们在业余联赛中可持续发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也是市民运动会的项目,它通过比赛测试的方式,让市民更加了解自己的体育锻炼效果和水平,还能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锻炼方式方法,更加科学地健身。开展这样的达标赛,有助于在上海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制度。

当前,防疫是举办线下大型公众活动要考虑的关键大事。市民运动会是人民群众的运动会,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各办赛主体放在首位的考量因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市民运动会组委会指导各办赛主体承担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采取分级分类的管理方式,提前做好评估,落实防疫的“一赛事一方案”“一赛事一报备”要求,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2020年6月15日,本届市民运动会的吉祥物与公众见面。来自公开征集的这一对卡通人物分别叫“琪琪”和“康康”,在沪语中谐音“健健康康”。这正是市民运动会举办的初衷:祝福大家健健康康,实现“健康上海、人人来赛”的美好愿景。

上海体育产业“转危为机”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沪上民众的健身意愿和实际行动有怎样的变化?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20年7月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给出了解答。

上述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健身场馆停业、外出佩戴口罩以及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控措施对体育健身带来一定影响,但96.1%的受访上海市民仍然认为体育健身很有必要,其中52%继续坚持锻炼。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坚持运动的市民62.3%选择在家锻炼,36%选择在小区或周边广场道路等室外场所锻炼。与疫情发生前相比,适合居家锻炼的塑身运动和力量训练项目的参与率分别上升8.2和10.7个百分点。

“健康上海 人人来赛”本届市民运动会主题亮相北外滩。

實际上,早在疫情暴发初期、防疫形势严峻之时,体育行政部门就对上述情况做出研判并开展应对。民众有居家健身的需求,体育人就来叫你做运动、教你做运动。从2月10日开始,上海市体育局推出了精心制作的“冠军Jiao你做运动”系列视频。在每天一期的节目中,吴敏霞、王励勤等20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拍摄居家锻炼视频,为市民在家健身提供“金牌”示范和指导。

在这些视频里,人们既能看到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带来的训练核心力量的“硬核秘笈”,也能跟着围棋世界冠军常昊学习如何缓解久坐之后的身体疲劳;还可以与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杨扬一起,享受与萌娃共同居家锻炼的温馨快乐。既科学专业又生动有趣,这些课程迅速被热捧,除了在电视台同步播出外,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一起跃动起来,手把手教你健身手拍鼓。”视频里,一身鲜艳少数民族服饰的教师用手指弹拨、手掌拍打、手背敲击、手臂摆打等方式击打鼓面。观众跟着一起跳动,能在击鼓动作中刺激手部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身心、强身健体。这是接档冠军的民间健身之星。在“民星Jiao你做运动”系列课程里,上海市体育局组织体科所专业骨干、民间健身达人、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为民众提供有益有趣的健身指导。

与此同时,上海市体育局发动直属单位和协会,推出针对居家人群的“我爱我家健康屋”18个动作视频、针对上班族的“魔力工间健康操”、针对老年人的练功十八法、针对学生群体的“非凡课间操”等专业内容,也受到了广泛好评。

如此的服务,让许多沪上民众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了在体育运动上的旺盛热情。当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他们的运动需求,正可在市民运动会的精彩舞台上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疫情之中,为全民健身服务的上海体育产业经历了一番严峻考验。

诚然,疫情对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实质影响,受影响比较大的包括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等业态。例如,体育服务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上海市的体育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并且集中在体育服务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疫情的持续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现金流和生存。同时,体育健身培训行业的管理难度加大。场馆由于疫情关闭后,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单用途预付卡的资金存管矛盾更加凸显。因疫情暂停营业的企业面临的预付卡使用期限方面的投诉逐渐增多,部分企业存在倒闭的风险。

2020王者荣耀系列赛正在上海展开。摄影/张龙

“危”和“机”并存,风雨之后方可见彩虹。各种研究表明,2003年SARS疫情之后,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出现了明显提升,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体育消费出现高增长。以此推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众大量开展居家体育运动,疫情结束后,这样的运动习惯很可能会激发市民的进一步健身热情,带来体育消费的复苏和集中增长。

根据上述情况,上海市体育局在疫情暴发初期就提出“上海体育产业三个没有变”:体育产业作为本市朝阳产业的发展定位没有变;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没有变;本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没有变,疫情后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这样的认识下,上海市体育局对体育企业的复工复产、“危中寻机”提供了全程的引导、扶持和服务。根据调研摸底和市区两级体育部门现有资源与实际情况,《关于全力支持本市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即“上海体育政策12条”)于2月21日出台。这些政策,在上海市政府出台的28条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体育产业的实际做了进一步细化。

“政策12条”中明确提出,对承租市属公共体育场馆的非国有中小体育企业,免收2月、3月两个月租金;对间接承租的体育企业,确保租金减免落到实处;对于重大体育赛事企业的损失,从体育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针对疫情期间停止销售的每个实体体育彩票销售网点予以500-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资金补助;同时设立信贷服务快速通道,为中小微体育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这些措施,为不少体育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发布体育产业应对新冠疫情专项政策的省市,此举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认可,并在国家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得到介绍,成为其他各地学习的样本。目前,“政策12条”的各项措施都在逐步落地实施过程中。

疫情中,一些沪上体育企业抓住全民健身的新特点,加快创新,催生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尚体健康科技公司的主营范围包括体育健身器材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室内健身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健身房的运营。疫情来临后,线下健身器材门店和健身房全部停业,收入遭遇断崖式下滑,但门店租金和人员工资不可能同样幅度下降,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自行车骑行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破解危机的路径在哪里?尚体的团队很快发现,虽然线下的健身器材销售停止了,但他们的线上销售数据表明律动机、蹦床等适合在家庭内使用的便捷健身器材成为热销商品。“这表明虽然人们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无法出门,但他们的居家健身意识被唤醒了。”尚体健康科技总经理王海龙意识到,应该顺势而为,集中力量主攻线上销售。团队紧急调整了线上商城的产品,上架针对居家健身的器材,并配合推出优惠活动。

实体门店无法开门营业,但可以成为网上销售、直播带货的实景地。尚体旗下所有健身器材门店的负责人在店里的机器前架起手机,为各个平台上的观众直播介绍产品,带动线上销售。健身房的负责人也转型为网络主播,告诉观众如何科学健身、合理锻炼,在科普的同时也培养了潜在的客户。

公司内部的业务交流、管理传达,也完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王海龙和一位副总分别认领了健康板块、健身板块,各自带领一支团队负责运动家具、健身器材的线上销售。因为主推的是无需专业人士操作、客户自己就能搬运安装的健身器材,施工人员无法进入客户居住小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售后服务人员还拍摄了各种安装、维修视频,通过微信视频对客户开展一对一指导。

自5月开始,尚体的线下门店客流量和业绩水平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企业抓住消费者居家健身意识增强的机遇改变策略,不仅度过危机,还获得了上半年家庭健身设备销售同比增长50%的业绩。

王海龙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企业在疫情期间探索出来的新零售模式,将继续应用到后续的发展策略中。“打通线上和线下流量,同时对互联网进行全渠道布局,为线下体验店引流。”他说,为解决普通消费者对健身器材不了解、不懂如何锻炼、不能坚持等痛点,尚体开始在上海测試门店3公里范围内的“私教服务”。该服务利用互联网工具打造新服务模式,通过运动处方私人订制、直播互动、VIP视频指导、私教监督、打开激励等方式帮助消费者从健身“小白”逐步晋级为爱好者、发烧友、专业人士。他认为,“新零售、新营销、新服务”是健身器材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疫情期间获得线上营销突破的体育企业还有不少。例如,上海锐力健身装备有限公司预计2020全年营收受影响比例约为25%;尽管总体销量降低,但线上销售比例大幅上升,从原来占比不到30%提高到70%。又如,耐克大中华区虽然今年1-3月的整体销售情况下降了4%,但线上销售却增长30%,线上销售跃居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体育科技类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如2019年承办线下赛事活动1000多场的每步科技,尽管2020年4月之前的全部赛事都无法举办,但依靠强大的“科技基因”,赞助商并没有流失,2020全年赛事收入不会受太大影响。

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经验显示:市场具有敏捷的反应力和灵活性,疫情期间上海各项体育产业促进政策正是从复苏市场的角度出发,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端发力,促进上海市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上海体育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2018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从767.05亿元增长到1496.1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2%;2019年度全市主营体育产业机构单位数量达到22482家,同比增长38.04%。

在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看来,这些数据显示了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2003年SARS暴发时体育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但在结束后,体育、娱乐类消费出现了极大的反弹。我们有理由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疫情后的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健身器材销售火爆,市民热衷“宅运动”。摄影/刘歆

市民林小姐在家用现在非常流行的电子健身游戏的方式进行锻炼。摄影/李铭珅

人民城市的人民体育

在糜敏华过去的认识中,健身房是“年轻人的专属活动场所”,与她这样已经退休的人群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认识在2019年的一天被打破,当她在居住地附近的上海徐汇区康健社区体育公园跑步时,发现这里新开了一家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健身房“乐活空间”,她好奇地上去询问,没想到从此成为这里的“铁杆粉丝”。

“这里的一切确实是专门为老年人健身用心设计的。”糜敏华向《新民周刊》记者感叹。没有高强度的健身器械,设置的都是适合老年人的设备,比如“律动沙发”,只要坐上去,一边和其他人聊天一边就能“被动运动”。健身房里有专业的教练,为老人们提供健身指导、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并为他们制定健身计划;这里还定期举办各种社交活动,缓解老人们的寂寞。

以前糜敏华的体育运动是走路跑步和跳广场舞,如今她几乎天天要到健身房打卡,每天锻炼2小时。坚持一年多下来,她的血脂血压指数有了改善,感觉自己的免疫力提高了。“跳广场舞比在这个健身房的运动量大,但在健身房的运动更科学。”她笑着说。同时,健身房的收费平易近人,不会给老人带来经济负担。如今,她除了自己经常运动,还成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动身边更多的人参加到健身中来。

为老人们带去专属健身服务的“乐活空间”,是尚体健康科技承接的上海市“体养结合”项目,采取的是“公建民營”模式,即政府提供场地委托企业负责运营,企业负责规划布局、配置适老化健身器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乐活空间”在上海市体育局与民政局的指导下,挖掘所在街道区域内的场地的潜能,用科学健身、健康服务赋能社区室内空间。通过适老化装修改造,引入老年人专业健身与健康器材,提供相应的科学服务,打造10-15分钟健康生活圈,以落实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

2016年底,第一家“乐活空间”落户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也是全国首家老年运动健康促进平台。如今,“乐活空间”已在上海的7个区开设20家线下服务门店,累计服务40余万人次,深受社区老年人及其家人的欢迎。

尚体方面表示:2020年下半年,新开10家“乐活空间”已列入计划。接下来他们将为用户的运动数据更加完整地建档并做好用户案例跟踪研究;同时,“乐活空间”将以门店为中心,探索将服务覆盖门店周边更多老年人的运动康复需求,更好做到“立足社区,服务社区”。

据悉,这一模式未来还有“进阶版”——社区长者运动康养之家。上海的更多街镇将依托现有的为老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更适合本地区的体养结合模式。

一老一幼,是全民健身发展的关键。一直以来,上海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今年6月2日上海小学一、二、三年级以及幼儿园复课后,上海青少年体育培训逐渐回到正轨。今年暑期的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活动将在保证疫情防控安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期盼和愿望。但目前体质健康水平仍是青少年素质的短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中“小胖墩”“小眼镜”和脊柱侧弯等问题屡见不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身体健康和人格养成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一直推动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倡导上海青少年都学会并掌握至少三个体育运动项目:一个个人项目、一个集体项目、一个棋牌类智力项目。这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开发智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树立规则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20年7月发布的调查显示,随着本地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目前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已基本开放,绝大多数上海市民选择走出家门锻炼身体。其中,52.7%的市民倾向在小区、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健身,选择到健身房、体育馆等专门运动场所锻炼的占26.6%。

风筝大赛别具一格。

与市民的健身意愿呼应,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在6月底推出“百家千店健身公益大派送”,在全市范围内联络上百个健身企业品牌、近千家健身门店共同发起活动。免费派送的内容包括30万份健身月卡、30万份私教课程、30万份现金抵用券,可用门店包括上海的众多一线健身品牌。

送给市民的“健身大礼”还有更多。想做运动,体育场馆怎么找?社区器材,损坏维修怎么报?周边学校,场地开放怎么进?赛事活动,报名成绩怎么查?市民们的这些健身问题,在7月底上线的“上海体育健身地图”里都可以解决。

打开健身地图微信小程序,市民可以看到体育场馆、游泳场所、学校场地、公共设施、共享球场、赛事活动6大服务内容,覆盖全市各类体育场所近2万处。

地图不仅可以实现场馆查询、地图导航、在线预约、优惠券领用、线上支付等多种便民服务功能,同时还配套设有市民运动会报名入口、体育资讯推荐、公共体育设施报修、场馆服务评价等辅助功能。

健身地图每一项服务都为市民的健身活动提供了尽量细致的服务。例如,点开一处健身公共设施,不仅能了解设备名称、生产厂家、使用期限等,还能看到一段介绍如何正确使用该设备的短视频;游泳场馆的页面不仅提供了地址和开放时间,还注明了该场所提供哪些辅助服务,以及每个教练员、救生员的资质等信息。

另外,健身地图的用户在申请注册上海体育“健申码”以后,可以实现与上海市“随申码”的互联互通。市民只要一次认证,即可凭一个二维码实现一码通行,并享受入场验证、赛事报名等相关服务,助力疫情防控追踪。

上海的全民健身整体发展如何,调研报告以实证研究说话。在《2018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即“300指数”)的呈现中,该年度上海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状况令人满意,市民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度有所提升,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保持稳定,市民体质健康状况良好。报告指出,2018年上海的“300指数”总分为245.8分,较前一年度有所提升。“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以及“体质健康”三项组成单项指标均处于“满意” 区域。

根据上述《报告》统计,上海的“健身环境”评分为80.8分,发展总体保持稳定。2018年,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在全民健身事业上总投入财政经费达28.6亿元,较前一年度增长136.4%。其中,总投入的83.6%作为全民健身专项工作经费;其余16.4%的投入作为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

2018年,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为42.8%。与2017年相比,19-2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市民成為上海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全民健身办赛主体得到持续丰富。作为上海全民健身的代表性赛事,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不断建立和完善办赛标准化体系,在2018年实现了100%社会化办赛,其中有154家企业和248个社会组织参与,共举办活动6186个,80万市民、近250万人次参与其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健康上海”的重要支撑。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更要以人民为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分外复杂。中央一再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要求我们深挖国内巨大需求潜力,以国内大循环引领国际循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将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主体,把体育产业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手段,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是上海正在奋力实现的目标。

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开局之年;同样,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立意之年。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目标,《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也即将制定。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年份,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的意义显得非比寻常。心中有人民,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奋斗,我们将迎来充满体育魅力的幸福之都。

武术等传统项目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血液。

猜你喜欢
运动会体育产业市民
龟龟运动会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春季运动会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