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毅,伍逸群,张 烨,黄新波
(西安工程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复杂而又密集的配电网遍布幅员辽阔的中国大陆,中国从1882年开始使用电力至今,个人及工业界对安全、不间断供电的依赖从未如此之大。常年悬架于山野地区的输电导线既要经受晴朗微风的良好天气,又要承受风雪冰冻的恶劣天气,致使其频繁发生导线舞动、微风振动及脱冰跳跃[1-3]。导线长期在悬挂点附近区段发生反复折叠,将进一步引发周期性弯曲疲劳断股,乃至断线、倒塔事故[4]。目前,中国普遍采用金属防震锤来吸收或转移震动能量,以切断导线震动能量的补给线,达到消除周期性谐震的目的。但由于金属生锈和螺栓松动等原因,防震锤将失去牢靠的牵制力,而发生位移、缺损等故障,导致其无法切实有效地发挥防震作用。因此,文中研究输电线路防震锤的缺损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数字智能化的发展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输变电智能巡检成为了“三型两网”战略中的研究热点[5]。其中,有关于防震锤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文献[6-7]都是立足于巡线机器人的视角,以防震锤的侧面为研究对象,前者利用一定的形状约束条件通过随机Hough变换检测防震锤的圆形部分,后者利用分割区域的质心、面积及轮廓进行圆形和半圆弧检测,以识别防震锤。文献[8]提出基于小波矩的故障检测方法,利用小波模极大值来提取图像的边缘信息,以实现防震锤的定位。文献[9]则是利用类Haar特征与级联AdaBoost算法进行机器学习,对防震锤进行定位,但其训练图像背景信息不够全面,导致个别背景误判为防震锤。文献[10]基于少量图像数据,引入了具有层次的与或图,构建了层次识别模型,对目标进行分解表达,达到了鉴别防震锤位移故障的目的。文献[11]结合直方图均衡化和形态学处理进行防震锤的分割,并利用R分量进行锈蚀检测,该方法受背景和预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大。
综合对上述防震锤相关算法的分析,可以发现,对输电线路运行现场的防震锤进行状态监测的研究寥寥无几。此外,近年来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无人机巡线逐渐成为主流[12]。因此,文中以无人机拍摄的高分辨率输电线路防震锤图像为处理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防震锤和输电导线颜色特性的融合色差分割算法,以提取航拍导线中输电线路前景。同时,分别用倒T型模板和Zernike特征矩对防震锤图像进行粗识别和精识别。最后将Zernike矩应用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完成防震锤缺损故障识别。
为了最小化航拍输电线路图像中背景部分的干扰,文中首先将原始RGB图像转换为HSI图像,在对I亮度通道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后,再把重新合成的HSI图像转回RGB图像,已得到增强后的图像。其次,针对输电导线及防震锤的颜色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RGB颜色通道耦合性的融合色差分割算法,结合基础形态学处理,实现了对前景输电线路部分的提取,再运用Hough变换进行输电导线的标记,并根据导线端点坐标框选出防震锤可能存在防震锤的矩形区域,为后续防震锤缺损识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建立倒T型模板对该区域进行NCC匹配,实现对图像中防震锤的粗识别,再计算Zernike矩,作为防震锤精识别的依据。最后将8维Zernike矩{Z2,0,Z2,2,Z3,1,Z3,3,Z4,2,Z5,1,Z5,3,Z5,5}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的特征输入量,完成防震锤缺损故障的识别。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算法流程
受到无人机拍摄角度和输电导线架设高度的影响,输电线路航拍图像中会包含山川、森林、铁塔等多余的景象。本节旨在锁定防震锤可能存在的最小矩形区域,达到删减冗余数据和提高后期识别精度的目的。
为了改善无人机航拍防震锤图像的对比度,文中选择被广泛应用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对防震锤图像进行增强。由于文中将针对RGB彩色图像而非灰度图像进行图像分割,所以不能在预处理阶段舍弃颜色信息。因此,首先将采集的RGB图像转换为HSI图像,并提取出其中的相对较为独立的I亮度分量。
(2)
其中,R、G、B分别表示图像中的红色、绿色、蓝色分量;H、S、I分别表示图像中的色调、饱和度、亮度分量。
其次,对灰度范围为[L-1]的I亮度分量图按下式单独进行直方图均衡化,以防止彩色图像失真。
(3)
其中,lk是原图灰度,IEk是均衡化后灰度,nj是灰度级为lk的像素的个数,pr(lk)是灰度值为lk的概率密度。
最后,结合原来的H、S分量与增强后的I分量生成新的HSI图像,并将图像的空间模型重新转回到RGB模型。
图像分割算法的优劣是决定后续防震锤识别准确率的决定性要点之一。图像处理中常见的色差法通常用于提取单一颜色较为突出的物体,如色差算子2R-G-B可用于提取红色的复合绝缘子[13],色差算子2B-R-G可用于提取黄色的秸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