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斌 裴劲松 欧阳天来 向国红 杨泽良
摘要:氐星广场作为娄底市经济开发区最大的滨水公园,是经开区市民重要的游憩、休闲场所,在娄底市城市公园体系和绿地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搜集资料,对氐星广场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氐星广场的提升改造应从增加植物种类、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丰富景观小品、完善基础设施及将城市文化融入园林景观等方面入手,使滨水公园特色充分展现,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满足市民对生态宜居环境的需要,推动娄底市园林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娄底市;氐星广场;景观现状;改造建议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水陆生态系统交汇地带,在城市防洪、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丰富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对滨水区域开发越来越重视,关于滨水公园的景观塑造和设计,国内外已有不少理论和实践探索。城市滨水公园在生态、景观、经济、社会等各层面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成功的滨水公园开发,在城市的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升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加大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改造,主要是作为滨水公园开发,因此,对城市滨水公园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氐星广场概况
氐星广场位于娄底市经济开发区的涟水之滨,建于2011年,呈东西带状分布,面积达0.21hm2。氐星广场是一座典型的滨水公园,与涟水南岸的涟水公园组成的娄底市涟水风光带,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园林景观被誉为“娄底外滩”,堪称镶在涟水河边的一颗“绿宝石”。氐星广场的设计布局为一轴,两带,五区,一广场。一轴指景观主轴线,由2.5m宽的人行步道自然贯穿整个园区;两带指北面沿市政道路设置植物分隔带,南面沿堤设置风光带;五区为绿意园区、文化艺术区、生态休闲区、主题植物区、匝道绿地区;一广场指中心活动广场。氐星广场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防洪于一体,目前已成为经开区市民重要的游憩、休闲场所,并正在逐步建设成为娄底市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設形象窗口。氐星广场它不仅承载了娄底人对生态宜居环境的高品质要求,还将肩负着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大本营的娄底经济转型发展之大任。
氐星广场本应与中心区的娄星广场齐名,共铸“娄星”品牌,事实上,相较于娄星广场,氐星广场的存在感则低了很多。据此,通过对氐星广场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景观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改造建议,旨在为娄底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和意见。
2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2.1植物配置水平不高
植物配置水平主要表现在植物多样性、植物搭配、植物种植规划与设计及植物造型造景等方面。对氐星广场的园林植物调查发现(见表1),该公园应用的园林植物类型单调且不均衡,主要使用乔木和灌木,缺少藤本、草本及地被类植物。植物群落主要类型有乔+灌+草、乔+草、灌+草3种,相对来说缺乏层次感,色彩也不够丰富。植物种植方式有孤植、对植、列植、群植、丛植等多种形式,但丛植使用的乔灌木种类有限,缺少群体对比、组合形成的景观效果,未发挥群植应有的群体美。绿化形式主要以平面绿化为主,缺少立体绿化,如园内的廊架未用藤本植物进行绿化美化,也没有立体花坛等植物造型,绿化形式有待丰富。
此外,园内植物配置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发现氐星广场绿化区的植物冠幅普遍偏小,遮荫效果极差,其原因在于公园绿化所用乔木多为“老茎幼枝”型。如园内的香樟树,由于在苗圃或移植过程中修剪过多,移栽人园后短时间内枝干不能快速生长,影响了树木的遮荫效果。园内鲜见地被植物,草坪存在覆盖不均的现象,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裸露地块没有及时进行补栽修复。
2.2景观小品单调
园林小品指园林中体量较小、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的小型公共艺术设施,可供游人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或为方便园林管理而设置。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为园林景观增光添彩,又能为游人提供实用功能,在园林中与建筑、植物、道路等元素结合可大大增强园林景观效果,提升园林艺术。调查发现,氐星广场主要为服务性小品和功能性小品,如石凳、石桌、亭子、廊架、照明灯、卫生间及健身器材等游憩、生活设施,缺少装饰性园林小品,如雕塑类小品、水景小品、配石小品。“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中国古典园林更是将水誉为园林之魂,园内缺水少石,使得园林没有生气,景观效果十分有限。
2.3缺乏特色文化元素
园林是扎根于土地的艺术品,园林景观融合了地方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应当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乡土风情。城市园林景观文化特色应以植物、建筑、雕塑、园林小品为载体,与城市民族、民俗、历史、自然、生态、文化相融合,展示和传承城市文化。例如,桂林七星公园内的《华夏之光》石雕壁画,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示了桂林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文化艺术和民族风情。氐星广场的园林景观,没有很好地表现出独特的地方文化元素,尤其是景观小品,整个公园设计风格也缺少特色,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能满足游人的精神需求。园林景观本应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和地域文化的符号,氐星广场景观缺乏特色文化,显然是没有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
2.4排灌设施滞后
滨水区域是连接陆地和水域的主要部分,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时,要特别注重对其排水系统的设计,否则就会增加该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导致周围水系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甚至产生比较严重的水资源污染现象。目前,氐星广场存在非常严重的积水问题,不仅影响植物生长,还影响了市民游憩活动。园内地形起伏不大,造成积水主要由于园内土壤渗透性较差,又缺少相应的排水设施。园林的排灌不仅直接影响到园林植物生长状态,还能调节园林中空气湿度和温度,排灌设施跟不上将会影响园林建设水平和景观效果。在调查时了解到,氐星广场多年来没有喷灌设施,给夏季抗旱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由此可见,公园的排灌设施滞后严重影响公园建设水平,园林功能也难以发挥,景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提升改造建议
3.1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素材,具有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植物的配置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效果和艺术水平。氐星广场的植物配置升级改造首先要丰富植物种类,提高草本、藤本及地被类植物应用比例。其次,进一步拓展绿化形式,适当增加立体绿化,建植花坛、设置花镜,既形成自然野趣又能营造生境。此外,在树种选择上多选用乡土植物,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考虑常绿和落叶搭配、乔灌搭配和色彩搭配,注重体现植物季相和表现群落层次感,将植物的观赏功能和遮荫功能有机结合,使其既具艺术美感又不失实用功能。
3.2丰富景观小品
园林景观小品对于完善园林实用功能和提高艺术品位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装饰性小品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笔者建议,除了进一步完善功能性小品和服务性小品外,可增加园内配石小品,与植物相配或作假山形成山石景观,以植物为背景,又得“山林”景观。氐星广场作为滨水公园,园内却没有水景小品,不能满足游人亲水的需求。因此,建议开拓水景,利用公园内积水这一劣势为优势条件,将低洼积水区域改造成水景区,结合配石设置瀑布、喷泉、池、汀步、桥等园林小品,可得“山水”景观,还能丰富园内水生植物,更好体现滨水公园景观特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3.3引入特色文化元素
园林是自然与人工的艺术结晶,除了具有经济、生态等效益,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具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园林景观不是简单堆积起来的自然材料,除了需要通过巧妙组合设计,更需要融入文化元素,有灵魂的景观才能打动游人。塑造园林景观要因地制宜,注重地域特色,展現城市文化,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氐星广场可以利用娄底民俗文化,如新化山歌、涟源剪纸、梅山傩戏、涟源湘剧等,融入园林景观之中,具体可以建筑、雕塑、展示牌等表现。此外,选用地方植物也是创造特色文化的一种方式,娄底市可以将市花杜鹃花作为素材,创新造型,丰富形式,凸显城市文化特性。总之,要将独特的地方人文元素注入园林景观,体现环境空间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公园充满人文韵味,城市形象才能更加饱满。
3.4完善排灌设施,实施工程改造
“海绵城市”理念下,滨水公园应该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重要节点,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因此,要加大对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善园区喷灌和排水设施,发展节水灌溉。解决公园积水问题可借鉴“雨水花园”模式,利用下沉式绿地或浅凹绿地收集雨水,实现园区内绿地有效渗水和蓄水。还可通过工程改造将低洼积水区域改造成水池或其它水景,这样既能解决积水问题,又能起到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不失为一种“化弊为利”有效手段。
4结语
娄底市已经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此,近年来娄底市正在大力实施增绿提质工程,全市公园亮点纷呈,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提升改造。公园景观的提升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立足现实、科学规划,把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才能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收稿: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