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生产和劳动组织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0-08-11 07:37卢曙霞
现代企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电务段定员天窗

卢曙霞

根据上海局集团公司深化运输生产和劳动组织改革2018-2020年三年工作计划以及電务系统人力资源挖潜任务目标,杭州电务段通过枢纽全天窗集中检修、工电供融合、车载设备一体化维修、修程修制改革等多项措施,充分挖掘生产和既有人力资源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设备多、人员少、劳效高的维修生产现状下,圆满完成3年精干44人的压减定员任务,并有效解决新线开通和自然减员用人补充等问题,实现降本增效。

一、维修工作量和生产人员现状分析

1.管辖范围广。杭州电务段管辖范围覆盖浙江全省,点多线长设备多。现有车站(场,所,中继站)198个,管辖里程2364.392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客专)1359.51公里,普速铁路1004.88公里,换算道岔113056.739组。

2.劳动生产率高。2018年初生产和劳动组织改革前,全段工作量为换算道岔81113.59组,平均从业人员1696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7.83组/人;平均生产人员1457人,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55.67组/人,劳动生产率高,在全路电务系统中位居前列。

3.新线开通多。近年来杭州电务管内新线建设较多,2017年起以每年一条线的速度相继开通衢九客专、杭黄高铁、穿山港铁路,2020年9月即将开通衢宁铁路,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计划开通杭绍台、湖杭、杭义温、杭衢等多条新线,配合施工工作量及维修工作量快速激增。

4.自然减员多。我段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上夜间天窗作业环境差,人员流失多。2018年自然减员50人,其中辞职35人、退休13人、其他2人;2019年自然减员29人,其中辞职18人,退休9人、其他2人;2020年预计自然减员39人,其中退休19人,辞职人数取2017~2019年平均数预计20人。

二、落实多项措施,推进生产和劳动组织改革

1.枢纽全天窗集中检修改革。杭州电务段在乔司、宁波北、金华东三个编组场实施枢纽全天窗集中检修集中修生产组织改革,施行“大小阶梯、大小循环、大小结合、长短结合”的天窗作业模式。通过整合生产机构,乔司下行场与乔司驼峰合并,宁波北Ⅱ、Ⅲ场与宁波北驼峰合并,金华东下行场与金华东驼峰合并,落实生产集约化,利用阶梯天窗错时开展驼峰停轮修和其它站场天窗修作业,既解决维修工时不足问题,又提高天窗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对行车组织的干扰。枢纽全天窗集中检修改革后每个编组场可节约现场防护和驻站联络人员各1人,三个枢纽共压减生产定员6人。

2.工电供融合生产组织改革。根据集团公司工电供设备维修融合改革部署,按照“规划统筹、标准兼容、计划统一、管辖对应、生产联合、资源共享、考评一体”的指导思想,2018 年3月我段率先在诸暨信号车间启动普速工电融合改革试点,按照管辖对应,合理调整班组设置,组织工电联合作业。在试点基础上,先后调整诸暨、绍兴、衢州、乔司、杭州等车间部分班组设置及设备管辖范围,撤销嘉兴东等11个信号工区,整体并入相邻工区,共整合11个信号工区,全面开展工电供融合生产组织改革。优化劳动组织,艮山门等站场较大分区域作业的工区减驻站联络人员1人,站场小集中作业的工区减驻站联络和现场防护人员各1人,工电供融合改革共减员16人。

3.车载设备一体化维修改革。2018年6月,通信段CIR设备与维修人员整体划转到电务段。我段根据电务部生产组织模式“监控独立、检修合一、修理集中、修验分离”的要求,2018年9月完成班组设置调整,将乔司、艮山门、望江门、金华地区的信号车载检测检修工区分别与通信CIR检测工区进行整合,原先9个工区整合为4个车载设备维护工区。在生产劳动组织上通过班制与轮班人数调整实现减员10人。

4.信号设备修程修制改革。一是实施信号设备等级修,推行以状态为核心的精准维修。我段依据国铁集团普速铁路信号劳动定额标准,根据修程改革后等级修周期、设备数量和年度天窗时长,对段管内列为IV级维修的支线设备根据Ⅰ级与IV级不同的维修周期所需定员进行测算比较后,核减定员5人,其中金千线2人,北仑线1人,宣杭老线1人、长牛线1人。二是优化中修周期。高铁Ⅰ、Ⅱ级线路和普铁Ⅰ级线路信号设备中修由5年调整为7年,普铁Ⅱ、Ⅲ级线路信号设备中修由5年调整为8年,普铁Ⅳ级线路取消信号设备中修修程。信号中修周期延长后,根据中修工作量的减少,核减定员3人。

三、强化综合管理,保障生产和劳动组织改革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杭州电务段枢纽全天窗集中检修工作实施细则》、《工电供设备维修融合改革实施细则》、《杭州电务段电务车载设备修程修制改革实施细则》、《杭州电务段信号设备修程修制改革实施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细化工电供相关技术标准、生产组织、资料配置和应急处置工作要求,编制联合作业指导书13个,制定各类作业标准8个,规范作业流程21个。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由段组织全体车载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职业技能交叉培训,对于非动车车载设备维护岗位,在资格证书上标注培训内容和考核认定情况,持有考核认定资质证书的职工,可从事相应的作业。动车车载设备维护人员分批送高铁培训基地交叉培训。指导生产人员学习岗位职责、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作业流程、台账记录等,逐步实现“计划同下达、任务同布置、作业同实施、质量同考核”的融合目标。

3.强化考核激励。修订《杭州电务段工效挂钩考核办法》,每年初依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定员,结合工作量测定各车间生产定员,将车间定现员比纳入考核,并根据人员调动每月实时调整发放奖扣金额,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减”为“我要减”。联合工务、供电、维管段制订《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和普铁工电供设备维修融合奖惩实施细则》,对融合改革和结合部设备实行联合考评,高普分组进行加减分考核,每月对4个车间加分、4个车间减分,落实工电供“安全共保、责任共担”的奖惩制度。

4.合理分流人员。信号维修人员分流主要为:一是新線建设施工配合,如2018年杭黄客专、2019年新建穿山港铁路、2020年衢宁铁路施工配合;二是技能人才招聘到集团公司内其他电务段。车载人员分流主要为:一是南星桥集动所,满足集中动力动车组开行及运能扩充需要;二是余姚维保基地,满足宁波~余姚城际线和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开行及运能扩充需求;三是乔司机务检修库机车配属变化新增HXD1B机车工作量增加维修需求。

四、运输生产和劳动组织改革效果

1.生产定员有效减少。2018~2020年,三年稳步推进生产和劳动组织改革,在杭黄高铁与穿山港铁路等新线相继开通运营、衢宁铁路施工配合介入、城际线和风情旅游新干线开行、集动车逐步增开,相应维修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内部有效挖潜分流,生产定员从2018年1372人至2020年1411人,仅增加39人。

2.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截至2020年3月底全段换算工作量为113056.739组,平均从业人员1771人,全员劳动生产率63.84组/人,较2018年初提高33.47%;平均生产人员1494人,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为75.67组/人,较2018年初提高35.93%,基本实现生产定员高标准,确保在全路电务系统位居前列。

3.管理效益初见成效。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其中2018年职工收入平均增长率为7.91%,2019年职工收入增长率为7.25%。车间转变观念,从先前的“多要人”转向“合理用人”,科学地组织生产,提高天窗利用率,如纳入考核指标的天窗时长一项,2019年比2018年降低18%,集团公司对该段的奖励达到人均2100元,真正实现向管理要效益、提质增效的改革目的。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1.应急处理延时问题。沿线现场工区合并后,管辖范围变广、故障处理时因路途远,从工区到邻站或区间等故障地点的时间相对延长,导致故障延时增加,影响快速修复设备恢复正常行车。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在邻站增设应急处理值守点,由值班人员就近处理设备隐患与故障,确保行车安全。

2.兼职并岗人员技能问题。无论枢纽驼峰信号工区与其他信号工区合并还是车载设备信号维修与通信CIR维修合并,都会存在一段磨合期,职工必须交叉学习技能以适应兼职并岗、融合维修。目前我段明确融合后新工种的岗位要求与岗位工资档序,充分利用既有实训基地设施,强化专业交叉学习培训,进一步规范 “做什么、怎么做”,逐步实现真正融合。

3.工电供融合改革观念问题。工电供融合改革存在一段艰难的磨合期,改革初期安全与效益尚不明显,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刻领会改革指导思想,顺应改革趋势;其次是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认真听取车间、工区职工提出的宝贵意见,多看多听多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接地气,深入推进工电供融合改革。

4. 推进装备升级强化“以机代人”。电务由于维修性质精细化的要求,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相对较慢。建议采取联合开发、吸收引进等措施,研发适应新型电务设备维修需要的专业化智能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和新型工机具等替代传统维修工具,积极推进智能电务建设,向设备替代要劳动效率。

(作者单位: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电务段)

猜你喜欢
电务段定员天窗
日本政府“普遍减、重点增”定员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铁路电务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天窗注射模浇注系统分析
煤炭企业井下劳动定员方法优化研究
铁路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策略
迈腾车天窗无法关闭
门禁管理系统在民爆生产中的应用
铁路电务段安全风险管理与应用分析
2012款科鲁兹车天窗渗水
“我光荣的入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