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英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关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多数时候都是以教师的课堂讲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还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构建全新的高中语文引导型课堂,注重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带给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体验。在引导型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现阶段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面优化,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意识的培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一、高中语文引导型课堂的构建原则
1.加强对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关注
在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的关注,并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多方面优化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改善实际的学习效果。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型课堂的开展是非常少见的,多數时候教师会直接展开教学,忽略了引导这一流程,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积极构建引导型课堂,更多地从侧面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对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优化上,教师可以选择由学生担当课堂的学习主体,不对学生做过多的约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流程,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2.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语文课堂引导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落实,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也针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优化,并且也采取了一些引导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引导方式过于单一乏味,学生很难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多数时候依旧会以传统的被动型学习模式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从语文课堂引导方式的拓展上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进行考虑,思考什么样的课堂引导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分别选择对应的引导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活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二、高中语文引导型课堂的构建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
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落实,使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不再被认可,而教师所关注的也不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上。对于高中语文而言,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学科素养不仅包括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包括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从原来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则需要从课堂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上,应当合理加强对引导方式的应用,不能采用一些过于乏味的引导方式,否则学生将很难产生积极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在引导方式的选择上,应当尽可能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故事型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以一些有趣的问题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获得显著提升。以《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廉颇蔺相如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廉颇对蔺相如的态度又是怎么发生改变的,这样的改变又导致了怎样的影响?请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人物性格,并加以总结。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迅速产生课文的阅读兴趣,并且也会对课文的自主学习流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2.注重侧面引导,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都找不到明确的自主学习思路,并且也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在构建语文引导型课堂的过程中,加强侧面引导,以深层次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引导,应当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准,不能忽略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并且要尽可能地加以侧面引导,否则很容易恢复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力处于较低的状态。由于不可能完全涉及所有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学习引导,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语文学习,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流畅性。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为他们分别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鼓励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到其中,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问题表达出来,彼此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对于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且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统一加以讲解,以引导学生产生共同的语文学习认知。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高中语文引导型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注,并且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深层次思考合理的引导方式,逐步推动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实际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作者通联: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