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小说整本书阅读

2020-08-11 07:38程莉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整本书小说创作

程莉萍

阅读教学强调的“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将需要掌握的“道”与“业”通过语文活动进行落实。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受到众多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新一轮课改逐步推进的今天,开展小说“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目前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仍没有寻找到有效的载体,为此,笔者尝试以“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载体,以促进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积极推进。

一、在《红楼梦》课堂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不可小觑的育人功能。为此,笔者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需求,组织开展了三个语文实践活动——“做一做”“想一想”“表一表”,具体步骤如下。

1.作一作:以特定主题作一套书签

“作一作”活动的亮点是“套”,这里是“套”而非“张”,归根究底就是充分考虑到《红楼梦》整本书的内容繁多且杂乱。对比“套”与“张”,笔者以为,“套”凸显了整理、归纳的要求,尤其是让学生以特定主题创作一套书签,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创新立意与阅读能力。不设定统一的主题,为“作一作”实践活动增添了“生机”,让学生获取了展现个性、构建特色的平台,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自觉地摒弃显而易见的主题——“金陵十二衩”或“四春”等等,转而去选择一些较为隐晦、诗意的主题。

通过学生的展示发现,有的学生选择和善精明的“贾母”与能算计、重人情的“刘姥姥”为主题;有的学生选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纠葛”为主题;有的学生选择“林黛玉的诗词”为主题;有的学生选择“灯谜谶语”为主题。从实跨活动的整体效果来看,将“一套”作为“作一作”实践活动的亮点与抓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喜恶甄选主题进行创作,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尤其是以不同主题创作而成的书签,俨如整本书的浓缩精华,使学生全面、系统、完整地掌握了《红楼梦》整本书的内容,有效地避免了因内容多且乱造成的顾此失彼的尴尬。

2.想一想:以特定人物发布“个性”文案

“想一想”实践活动的抓手就是“个性”,这里的“个性”是指符合某一人物的口吻,而文案犹如一个人的“脸面”,不能失去自我的个性与格调,否则会使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成为泱泱大海内的一滴水,毫无亮点可言。由此可见,文案并不能盲目撰写与发布,而是需要谨慎考虑并处理好三个匹配关系:“人物”与“受众”(“受众”指朋友圈的好友)、“人物”与“自身性格”、“事件”与“事理逻辑”之间的匹配关系。在方案设计当中,我们必须兼顾到这三对关系,缺一不可。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发布的文案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如图1所示。而结合图1发现,将“个性”作为“想一想”实践活动的抓手,的确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文本世界,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并未完整地把握好“个性”,谨慎地考虑“三个匹配关系”,确保文案的合理性与个性化。因此在开展“想一想”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觉上进行方案的“个性”化设计,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促使学生与人物建构精神共鸣。

3.表一表:依照阅读感受创作“歌词”

“表一表”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立足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内心情感,通过歌曲的方式进行表达。在这个语文实践活动中,笔者只是对歌词做了必须是原创的要求。“表一表”活动的本质就是“写一写”,要求学生撰写自己阅读整本书以后的内心感悟与认知。

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歌词,并通过组内展示、对比推荐出1—2首组内最受欢迎的歌曲,参加班级内的比赛。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点燃了学生思考、创作的激情。通过班级展示发现,有的小组选取“林黛玉临终”这一场景作为背景素材,创作了歌词《仕途、识途》,唱出了“只论亏欠”到“还尽亏欠”的“悲凉”与“无奈”;有的小组以“晴雯”为素材,创作了歌词《仅为君一勇》,唱出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悲惨凄凉;有的小组以“刘姥姥”为素材,创作了歌词《人情堪比黄金重》,唱出了刘姥姥的重情重性、知恩图报;有的小组则以《红楼梦》的创作者曹雪芹的视觉出发,创作了歌词《梦里故乡几时有?》,唱出作家失去家园的叹息……

为了获得理想的比赛效果,学生们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创作歌词的过程与意图。通过这个实践活动环节,强化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感悟,促使学生真真正正地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避免了“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尴尬。

二、用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小说“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原则

小说“整本书阅读”的难度较大,如果教师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相信很多学生是无法坚持将作品读完的。因此,在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设置“惊奇”,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深入阅读的强烈欲望。通过《红楼梦》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笔者发现,以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小说“整本书阅读”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且整个阅读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使学生能走向文本、迈进文本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经过一番教学尝試,笔者以为,任何一个语文实践活动都不是随心、盲目地组织开展的,就小说“整本书阅读”来讲,语文活动设计要尊重“以活动激发兴趣”这一基本原则,以促使学生摒弃对“整本书阅读”的偏见,深刻地体会“整本书阅读”的育人功能,并能够逐步养成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用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态度从“被动”转变为“自主”,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但同时,语文实践活动也不能盲目地进行设置,特别是要杜绝为了活动而活动,否则会适得其反,影响到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把握“以活动激发兴趣”这一基本原则,并能够立足实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为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寻找到一套适用而又实用的实施方案。

[作者通联:兰州市第九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整本书小说创作
《论语》整本书阅读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Jazz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倾斜(小说)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