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亨特
一名身穿白袍、头戴白帽、面色友善的雅加达男子骑着摩托车穿行于卡勒特-比瓦克公墓中。谈及自己百年之后,他一脸平静,“这就是我最终的归宿。”他指着这片墓地说,“你的,我的——所有人的归宿。”
占地16公顷的卡勒特-比瓦克公墓是雅加达的第二大公墓。整座城市的墓地不断增加,这里的“居民”也越来越多了,如今已经满员。2017年11月起,當局不再批准新土地用于修建公墓,以防居住用地不足,城市过度拥挤。在雅加达当下和可预见的将来,下葬逝者的唯一途径是将尸体叠放在另一具之上。
对于一个过度拥挤现象日益从地上蔓延到地下的城市来说,这只是暂缓殡葬用地问题的一个权宜之计。雅加达共有84座公墓,其中1/4已暂停开发新的丧葬用地。即便是获得下葬许可的公墓,也不得不实行“合葬”。据报道,已有20座公墓采用叠放葬法(当地称makam tumpang,即“重叠的坟墓”)。以卡勒特-比瓦克公墓为例,原本指定只下葬一人的地方,如今得埋葬六人,这些人通常来自同一家族。
根据市政规定,“合葬”的逝者可并排或叠放下葬。下葬一名逝者后,须等待至少三年的时间,待其尸体只剩骨骼后,方可下葬另一名逝者。卡勒特-比瓦克公墓的负责人萨伊曼表示,死者已经无法顾及尸体叠放的问题了,关键在于生者——他们难以接受逝去的亲人“住”在别人“家”里。要想叠放下葬,亲属还必须从墓地所有者那里取得书面许可,这种需求又加剧了家族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