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更应激发个体创造性
——未来教育三人谈

2020-08-11 04:35
青春期健康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校长能力教育

文/本刊记者整理

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在技术的冲击和重构下,未来的教育又该抓住哪些要领?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和斯坦福大学原校长约翰·汉尼斯一起,围绕“未来教育”,展开一场跨洋对话。

朱永新今天教育的模样是明天中国的模样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

我在今年两会的手记中写道,“今天教育的模样,是明天中国的模样”。我想从三个角度来阐述这句话。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大家前一段时间听到任正非讲这句话的时候,都觉得很有道理,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任正非的原创,但是他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教育是投入最少,但产出最高、最有效益,同时也是最值得投入的投资。

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教育有广度,国家才有力量。教育的广度实际上就是教育的普及程度。从近代的历史来看,几乎所有发展最快的国家,在成长最快的时候都是教育普及最好的时候。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程度越高,人均创造力就越强,那么紧接着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以及基本的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也会越强;第二,教育有高度,国家才有境界。教育仅仅有广度还是不够的,因为那仅仅是把知识进行了传输。我们不能仅仅是培养书呆子或是拥有专业知识的人。爱因斯坦曾经讲过:“仅拥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具有情怀、道德感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国家需要有一批有良知、有境界、有价值感、有信仰的人;第三,教育有活力,国家才有创新。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教育怎么把每个人的内在能量激活、把每个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和张扬。那么标准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其实就是“独特性”。“独特性”是评价教育非常重要的标准,好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能量都能被激发出来、调动起来,应是扬长而不是补短。扬长的教育和补短的教育是两种教育的方法论。有活力的教育就在于要结合每个人的创造性,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做到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内在能力。

一个国家怎么样才能有真正的创新,我觉得是需要教育更有活力,因此我的首要观点就是“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如果我们在教育上既重视了广度、高度,同时也重视活力,那么这样的国家它一定有更美好的未来。

阅读是教育的基石。阅读为什么是教育的基石呢?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第一,阅读的过程是精神发育的历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特别是个人精神成长的历程。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乃至于最伟大的价值藏在哪里?就在那些最伟大的书里。但这些书如果只是躺在书架上或学校图书馆里,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只有当你阅读的时候才会真正成为你的一部分,那时你才真正地拥有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第二,阅读能力是教育水平的标志。人的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阅读能力上。纵观世界上所有的考试评价,会发现阅读能力始终是评价个人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最基本要素;第三,阅读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这次两会我专门带了一个提案,我提出要通过阅读的公平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全民阅读能够推进提升国民素质,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最廉价、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把好书送给最偏远的地区、最薄弱的学校、最弱势的人群,让那些孩子在人生最初的时期就能够得到读书的好处。我专门研制了一个中国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书目。在今年两会的提案里面也提出政府应该有这样的工程,配给乡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最好的书,并跟进阅读指导,同时给贫困家庭的孩子送书。把这些书送给孩子们,这样在他们成长的最初阶段,就能读到跟城里孩子一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阅读是教育的基石。

未来来自今天的创造。我讲过三句话:未来总要来,不请它自来;未来已经来,现在有未来;美好的未来,今天干起来,这是我对未来的三观。未来总要来,不请它自来,挡也挡不住。未来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现在是过去也是未来,你所处的现在其中就蕴含着未来,但未来怎么才能更美好,要靠现在真正地做起来。

好的教育靠校长创造。为了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教育,我们就应该去研究什么才是好的教育,那么好的教育靠谁来创造呢?最重要的人物是校长。斯坦福大学原校长约翰·汉尼斯用自己做校长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其中的缘由。第一,校长是老师的老师,更需要谦逊的品质。谦逊,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因为你是校长,你是领导者,基于这个岗位,你很难把自己放在跟老师和学生同等的位置上,你觉得自己比他们高明,认为应该“我说你听”,所以就很难跟别人去沟通。但其实校长是老师的老师,他更需要谦逊。教育是一个共同体,它不是靠校长一个人去包打天下的,同时校长身上的很多品质都是从谦逊开始引出的。比如合作,只有谦逊才能合作;比如自信,也和谦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觉得约翰·汉尼斯的《要领》一书对我们的校长还是很有启发的,因为我碰到的很多校长,往往个人英雄主义的气质多一些,而谦逊的品质就少了一些。

第二,校长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榜样。汉尼斯谈到的终身学习,其实也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因为我一直认为,未来的教育方式不是像现在这样学习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比如像现在,我们读完硕士、博士,然后才开始工作,读完博士差不多要将近30岁了。而在职学习,就是学习—工作—学习阶段式交替的,它会是一个未来教育的新方向。这样的好处就是,它更会激发一个人内在学习的愿望,因为结合你的工作,你需要补课,你需要学习,而且针对性会更强。现在一些进了学校的人,他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也不知道到底自己要做什么,而且他学的很多东西自己是不感兴趣的,他的专业都是爸爸妈妈给他选定的,那么在这个时候他很难有比较好的方向感。所以教育其实就在于能够不断地去帮助一个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那么,作为一名校长来说,只有他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调动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调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做榜样的历程。校长给老师做榜样,老师给孩子做榜样,你的榜样做起来了,教育就形成了。所以,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在教室里“我说你听”的过程,其实是大家在一起——一起做、一起学、一起研究、一起做项目的过程。

杨斌教育需回归本来才能面向未来

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

教育这个词,特别耐琢磨。教,更多地会强调偏正式的教与学,教书,教课,教学;育,除去主要集中于家庭的生养哺育之外,到了学校阶段,则一般更突出那些非正式的、非课程方式的培养,熏陶,化育,育人。器识,说的是器量与见识,是判断与信仰,是格局与境界,是精神世界的丰盈与包容,是君子之道。我经常听到人们从各种角度来引用菲茨·杰拉德的那句话——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乃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我觉得这说的就是器识。

器识稀缺对教育的危害,也是1947年梁启超先生的公子梁思成在他的演讲“半个人的世界”中的一个判断,一个告诫。好大学培养的人会走出怎样的人生,作出怎样的贡献来?以建筑设计行当来说,人们会说起建筑师与建筑家的分别,匠人匠气与大师匠心的分别。梁思成当时是呼吁文理切不要分家、不可偏废,否则培养出来的就只是半人。这里我借着他的这句话说一句,教与育不能偏废,重视教不能忽视育,不做好或者做不好育的功夫,培养出来的就是半人,不是全人。有知识缺器识,教出来的是人手,也许勉强可以叫作人才,但恐怕很难出落成人物,也就是能让一个地区、行业、一家组织的命运因为他而全然不同的人。

这里说器识力,器识要摆脱稀缺状态,得有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器识不该是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不是贵族化的东西,而是未来普通工作者的基本特征。器识的修炼养成,教是基础,育很关键。或者说,光靠注重教,达不成器识目标。也有研究从隐性课程的角度去分析“育”。在学校里,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如师生关系、生生互动、各种校园的规则与程序、隐喻,无意、日常、隐性或显性的各种学校生活经验,经常而又有效地在“育”。

育,作为未来教育的要领,其实给智能教育这个热门话题也提了个醒,你这个概念是否说得太大了点儿?是否只是知识点搜索答问程序而已?教育的育字,给了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们很大的挑战,也留着很大的天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树和云不好说,灵魂这事儿,机器、智能还没成人。

同时,人的器识是未来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I等高科技无法替代的人的优势。这也是我的主题,教育要想面向未来,就要更加回归本来,这个本来,说的是器识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以及教与育的完整与平衡。

“阿尔法狗”的胜利也好,奇点理论的热议也好,着实让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焦虑起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未来才不会被人工智能碾轧、打败、替代?或者转化为一个给教育者的问题是,教育要在受教育的人身上培植怎样的本领、特征,才更能适应未来甚至引领未来?其实,机器答对的考题多,只不过说明考卷考查的仍是知识,而非器识。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说过,他并不担心机器变得像人,更担心的是人变得像机器。我加个“让”字把问题重新提一下,不管现在或未来,是否“让人变得像机器”,社会中的每个组织和个体都该反思,但是教育排在首位。

要让人不机器化、不异化的要领同样是:器识为先。比如,未来需要更多的人发挥自己的领导力,领导者不再是某一部分人的角色,每个人都要在一些不同的时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领导力。与远见常搭配在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个词,叫卓识。卓识是个非常美妙的词语,但其实,卓字就意味着不群,被孤立,卓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变为组织和社会的共识,对拥有它的领导者而言,就意味着一种充满风险的担当。远见也好,卓识也好,大多情况下来自悟性、阅历基础上的信念和热爱。有句话说,多数人因为看得见而相信,极少数人因为相信故而能看得见。注意,这时候的看得见不是通过逻辑严密的推导而来的,而是因相信、凭器识所致,这是依靠逻辑、基于证据的算法智能所无法替代的。

卓识变共识,对领导者和他所在的组织、行业来说绝对是惊险的一跃,而对社会、对世界来说,这是改变历史进程、让人类向前进步的重要一瞬。卓识变共识,很多时候都不是逻辑数学智能的用武之地,而是要靠人际之间的激发共鸣。这时,共情力与故事力让领导者那些富有前瞻但却缺少证据支撑的愿景,能够成为追随者所共同向往、愿挥洒拼搏的梦,这又是依靠理性基于数据的算法智能所无法替代的。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曾演讲说:“我和我女儿这一代在毕业时所得到的赠言勉励是很不一样的。我们这一代人得到的赠言经常是‘find a job’,也就是‘找份工作’;而我女儿这一代毕业时被社会寄予期望去‘define a job’(定义一份工作)。”说得没错,在器识力决定高下的未来,我们就得靠器识去开创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并营造一种让人更像人、而非让人变得更像机器的工作环境,升华那些无法用最聪明的计算机取代的工作,丰富那些人性本质深深嵌入其中、无法被简化为算法、异化为机器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更加看重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人性本质、情感联系和人文关怀,这些是人类能做得好,而算法、机器人、应用程序所做不到的。

所以,如果问“什么才是未来教育的要领”,我的回答是——有温度的“育”,育出人的“器识”,这是教育的本来,也会支撑起教育的未来,并塑造决定着未来的人类。

约翰·汉尼斯未来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三种特质

斯坦福大学原校长约翰·汉尼斯

谈起这个话题,我想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未来拥有哪些能力?

我希望他们可以成为终身创新者,希望他们可以为社会作出杰出的贡献。无论他们将来在政府工作也好,在大学工作也好,或者在各个商业领域工作也好,有所创新并作出突破性贡献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的教育体系该如何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呢?

依据我的经验,未来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特质。第一类,T型人才。英文字母中的“T”由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组成,竖线代表深度,代表在一个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与能力。所有的教育体系都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与能力,这样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比如计算机科学领域、生物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心理学领域,学生可以掌握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技能。但字母T还有另外一部分,就是横线,横线代表合作的能力,代表与其他领域的人才进行合作的能力,代表思考大事的能力,代表学习新东西的能力。

第二类,拥有创新自信的人才。创新自信意味着不断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意味着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意愿,也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一个问题或者困难的意愿。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就要有创造新事物的意愿,并且也要有不惧失败的勇气,要将创新自信和勇气结合在一起,凭借这份自信和勇气不断去尝试新的不同的事物。

第三类,终身学习者。成为终身学习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拥有探索和掌握新兴领域的能力,意味着不断进化。我们必须直面这个事实,20年后我们所有人面对的事情都会和今天截然不同,我们都会随着时间不断地进化和改变,我们需要学习新东西。尤其是在当下那些飞速变革的领域里,我们的角色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认为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培养这些能力的方式,就是与他们共同努力,这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激励和启发。优秀的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领域和授课内容,总是怀有极大的热忱,同时他们在教导自己的学生时总是毫无保留,全心投入。教师们对于教学领域付出的热情与精力,以及他们对于专业领域的深刻理解,很容易就会激发学生们对所学领域的求知欲。

在斯坦福大学,我们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尝试的机会,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的方式。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学习自己主修的专业,还会鼓励他们涉猎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我们让他们参与艺术活动,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开发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向他们教授设计思维,教他们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集思广益,如何尝试新事物。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加入很多可以实际操作的环节,要求他们不仅要理解概念,而且要学会如何应用并将想法带到实验室或者其他地方去亲自实践。

我认为这样带有实验性质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共同参与进来,通过合作的力量解决问题。斯坦福大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都寄宿在校园里,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学习环境。他们不仅可以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那里学习,还可以从辩论中学习,通过相互学习来对事物形成新的理解。斯坦福大学用这种方式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依照我的经验,T型人才、拥有创新自信的人才、终身学习者,这三类人才会在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并且得到十足可观的回报。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与实践让年轻人成为这三类人才,那么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作出杰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感到骄傲!

猜你喜欢
校长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