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奇 编辑/青鸟
张奇
医学博士,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常务副主任,冠心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美国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完成研究培训。专注于心血管疾病介入性诊治工作,擅长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及心肌梗死综合防治。现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著7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以第一责任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市级课题3项。历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患者赵某,男,74岁。主诉:胸闷4个月,近1个月加重。病史:4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胸痛,活动后多见,近一个月症状加重,外院冠脉CTA提示右冠脉中重度管腔狭窄,前降支、回旋支轻中度狭窄。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3级(极高危); 2型糖尿病。
初始选用SAL1.0指引导管,微导管支撑下进入Field-XTR导丝,由于右冠严重扭曲,导丝通过闭塞段后微导管、球囊等无法通过;遂换用AL1.0指引导管增加支撑力,通过GZ深插辅助、双导丝挤压等技术后球囊顺利对闭塞节段进行扩张,造影提示右冠脉血流开通。
鉴于患者右冠脉极度扭曲,血管闭塞段球囊扩张后即刻效果良好,遂决定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对闭塞段病变再次做血管成形术。使用2.5×26mm药物涂层球囊在闭塞段血管处持续扩张60秒,最终造影显示残余狭窄<30%,血管无撕裂,TIMI3级血流,成功结束右冠脉介入治疗。
球囊除了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外,还兼具着输送药物的作用。在球囊扩张血管、紧贴血管壁的同时,其表面装载的抗细胞增殖药物(紫杉醇)可以被释放到血管壁中被细胞吸收,从而起到远期防治平滑肌细胞增殖、避免再次狭窄的作用。可让部分患者免于植入支架,减少术后的药物依赖,同时达到与支架类似的效果。
目前,药物涂层球囊已常规应用于支架再狭窄、分支开口、小血管病变等病症的治疗中,在其他情况下的应用探索也正在积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