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培珍 编辑/苏二
王培珍
上海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讲师,执业药师(中药和西药)。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委员,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首批学员。从事中药专业技术工作十余年,擅长中药鉴定及调剂的相关技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肉苁蓉,又名金笋、地精、大芸,具有补肾阳、益经血、润肠通便的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传统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补诸精虚之证。除茎中寒、热痛,茎中者,精之道路也。精虚,则有此痛,补精则其病自已矣。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久服,轻身。精足之功。”《本草汇言》载:“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泻,故有从容之名。”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肉苁蓉除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作用外,还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肉苁蓉来源于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草本寄生药材。前者主要寄生在藜科植物梭梭或白梭梭的灌木根上,后者主要寄生于柽柳科植物红柳和密花柽柳等灌木或乔木根上。按照寄主的不同决定了肉苁蓉药材资源的分布,肉苁蓉主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新疆福海、察布查尔、奇台、博乐,甘肃高台、金塔等地;管花肉苁蓉则为新疆地区的特有品种,主产于民丰、于田、且末、阿克苏等地。
肉苁蓉的采制古今有所不同。最早记载肉苁蓉采制、加工的为唐代,如《千金翼方》载:“五月五日采,阴干。”以后历代古籍均记载肉苁蓉干燥方法为阴干;现代由于大面积栽培较多,目前大都采用晒干或烘干。在采制时间上也与现代有所不同,从农历二月到五月都有采收记载,以农历五月采收者居多;现代则为春、秋二季采挖。部分地区肉苁蓉春季采挖后,将鲜品置沙土中半埋半露,较全部曝晒干得快,即“甜大芸”,也称“淡大芸”;秋季采收者因水分大,不易干燥,故将肥大者投入当地天然盐湖中进行腌制保存,即为“咸大芸”,咸苁蓉盐分大,入药前须浸泡、漂去盐分。
肉苁蓉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安全无毒,具有性味缓和、力量适中、补而不峻的特点,因其补益功效与人参相当,且没有人参的“上火”和“燥性”,故有“沙漠人参”之美誉。但作为药物而言,肉苁蓉虽久服轻身,胃肠虚弱便溏者和相火旺的人仍需慎用,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