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kanth Kondapalli
对话机制在中印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出现危机之时,有助于两国消除分歧,稳定双边关系。此外,它们也让两国关系超越了双边范畴。
今年,中印两国迎来建交70周年。值此之际,中印双边关系的历史经验、未来展望以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亚洲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与印度均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经济规模,同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两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反殖民主义运动开始后不久,中印两国在亚非团结进程、不结盟运动以及南南合作中紧密合作,相继开始了各自的独立建国进程。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曾数次遭遇挫折,如今印度和中国已经分别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两个几乎“同步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印未来的发展前景引发热议。
中国和印度均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两国在联合国、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G20、世贸组织等多边政经机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中紧密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将社会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得益于金砖国家的团结协作,中印丽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了更大的投票权。与此类似,通过中印以及其他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的团结协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此外,全球多极化发展维护了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有助于中国和印度捍卫各自的主权。
在双边层面,在当下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中印两国不断深入的伙伴关系成为维护地区和全球稳定的重要因素。自1954年两国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来,中印关系不断深化,从1988年达成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到2005年达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到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印期间两国达成“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近些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增加、新技术冲击、恐怖主义的蔓延以及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导致世界局势出现动荡。在此形势下,中印两国在很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协调合作。对于两国领导人而言,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并继续促进经济增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中国和印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首先,通过各层面的制度性安排,中印双边关系回归正常轨道并保持稳定发展。过去几十年间,两国已经建立了50多个对话机制。
两国领导人分别于2018年4月在武汉以及2019年10月在金奈举行的非正式会晤,如今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机制。这项机制已经成为中印两国就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的最高级别的渠道。此外,双方还开展了高级别战略对话,认为两国间的分歧不应演变为争端,必要时两国领导层对话机制应加以介入。
从2003年开始,两国成立了以中方国务委员和印方国家安全顾问领衔的特别代表会晤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讨论边界问题,还涉及一系列安全问题。目前,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已经举行了22次会晤,旨在通过三个步骤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一机制正在确定两国边境实际控制线,一旦第三步骤完成,两国将正式划定边界。
此外,两国外交部之间的战略对话机制为双方商讨协调涉及双边和多边外交政策问题提供了渠道。中印两国关于阿富汗、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安全问题的对话,有助于就相关问题达成重要共识。2016年8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印期间,这一对话机制得到进一步扩展,开始在协调更多双方所关心的问题上发挥作用。
自2006年起,中印国防部每年举行防务安全磋商。这一磋商机制对于增进两国军队互信互谅非常必要。此外,在这一机制框架下,中印已经举行了8次“携手”联合反恐演习。两国均将恐怖主义视为国家安全的威胁,此类联合军事演习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定期开展战略和经济对话。截至目前,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现称为“印度国家研究院”)已经举行6次磋商,达成了一系列关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议。
中国和印度是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最大的两个出资国,同时还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同等创始国。双方提出了一系列公开透明的银行管理原则,包括“一国一票”“对贷款事项进行专业评估”“关注环境保护”“优先投资社会和公共卫生领域”“精简优化人员配置”等。这些原则有助于在未来建立新型发展和金融政策体系。
两国之间的其他对话机制还涉及反恐、执法、人力资源发展、金融等领域。通过9轮金融对话,中印两国已经就地区货币储备安排达成了初步共识,类似的货币储备安排已经在金砖国家之间实行。另外,兩国正在着手成立必要的金融机构,以对双边贸易提供信贷支持。中印举办了11次联合工作组会议,以拓展双边经济关系。双边贸易额已经从1991年的2.64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920亿美元。尤其是两国在钢铁领域的对话,有助于扩大中印之间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目前钢铁是两国贸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
上述对话机制在中印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出现危机之时,有助于两国消除分歧,稳定双边关系。此外,它们也让两国关系超越了双边范畴。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磋商机制也对稳定双边关系起到了作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让两国关系跌至冰点,直到1976年才恢复正常化。在此之前,两国已经开始尝试在双方边境守军之间建立互信。1993年,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印期间,双方同意在军事领域采取建立信任的措施,从而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稳定。相关措施包括设立禁飞区、停止在靠近两国边境地区举行军事演习、撤离部分守军等。
2013年,中印签订了一项边境防务合作协议,杜绝双方边防军人相互尾随跟踪。2017年9月,中印领导人在厦门会晤期间,宣布双方将采取一系列新的建立信任措施,包括设立军事热线。尽管两国边境地区偶尔还会发生冲突和对峙事件,但上述建立信任措施使双边关系回归稳定,从而维持边境地区安宁。我们再怎么强调这些措施的重要性也不为过。正是由于这些措施,自1962年以来,双方边境没有开过一枪,实现了和平与安宁。
为了庆祝建交70周年,中印双方计划在两国举行70项庆祝活动,其中很多活动隶属于中印两国于2018年12月达成的双边合作十大支柱领域。两国举办的人文交流活动包括智库和媒体论坛(目前已举办4项此类论坛)、建立14对友好城市、青年交流(自2006年以来双方已经举办了14项青年交流活动)、颁发电子签证以促进旅游合作、影视合作、博物馆管理、瑜伽课堂、汉语教学等。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印建交70周年相关庆祝活动有可能会延迟举行,目前两国的重点放在通过限制旅行、保持社交距离和人员隔离等措施来控制疫情蔓延以及患者救治上来。不久前,印度卫生官员参加了中方同欧亚及南亚地区国家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问题视频会议,以相互分享防控经验,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
中印之间的合作倡议无疑对促进两国相互理解非常重要,未来几年,双方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
本文作者Srikanth Kondapalli为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