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云
教学片段一:聚焦问题
师:(播放视频:手影戏《逗趣》)好看吗?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
生:手影。
师:对,手影。想不想上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边表演边介绍。)
设计意图:以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引入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容易引起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特长,会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师:表演得真不错。还有吗?好,你来。
(教师在第三个同学表演过程中,突然用長纸板把投影灯光挡住,学生表演无法进行。)
师: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生:因为没有光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要想看到影子,首先需要什么条件?
生:光。
师:有光就有影子吗?现在有光怎么没有影子?
生:还要有物体。
师:(出示课本、垫板演示)这个是物体吗?
生:是。
师:有影子吗?
生:有。
师:(出示透明塑料板演示)这个呢?怎么没有影子?
生:因为它是透明的。
师:哦!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影子。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看来,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板书:光→不透明的物体→影子)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生:灯光下。
生:月光下。
生:阳光下。
师:大家知道得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设计意图:以往引导学生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对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进行自主探究;二是在学生上台做手影游戏时,突然关闭投影仪的电源。第一种方法所需时间较长,第二种方法容易损害多媒体设备且重启时耗时较长。
我最终依据第二种方法的思路,创新了方法,把较大的纸盒拆开,连接成1米多长的纸板,这样,教师站在投影仪前举起纸板可以完全挡住投影灯光,学生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究出影子形成的条件。纸板上用彩色即时贴装饰,增强了美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片段二:探究太阳运动和影子的特点
师:太阳和影子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课前已经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师:其他组同学观察到了吗?
生:是的。
师: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在黑板左面贴一个太阳,如图1),傍晚在西方落下(在黑板右面贴一个太阳)。中午的太阳应该在什么位置?
生:在中间。
图1 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
设计意图:将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用简明形象的板画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化到理性认识,更加清晰地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变化规律;同时,设计美观的板画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师:如果让你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你怎么辨别?
生: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生:中午,我面对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师:如果我们面对傍晚的太阳,你怎样辨别方向?
生: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正好和早晨的相反。
师:以后万一我们迷失了方向,相信大家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我们认路。不透明的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有影子,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太阳位置的变化与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回想自己与影子的画面,并观察三张照片(一天中不同时刻同一水杯的影子图),交流一下。
生:我们组发现物体的影子是黑的,影子能跟我们一起做动作。
生:我们组发现影子和我们是连在一起的。
生:我们组发现中午的影子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长。
师:影子是会动、会变化的。影子的变化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然后通过照片再现学生熟悉的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总结规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既能产生一些共识,又可以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片段三:探究影子变化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师:为了便于研究,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太阳轨道模型。假如这是地面,小钉子代表老师,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呢?
生:手电筒。
师:(演示)让你的太阳沿着轨道慢慢运行,以适当的间隔均匀地画出钉子的影子,仔细观察影子,同时思考: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课件呈现实验要求)做这个实验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小心不要让钉子划破手。
生:不能用手电筒照向别人的眼睛。
师:开始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发现的奥秘最多。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复杂实验前,教师的演示和探究问题的提出,可以增强学生探究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减少盲目性。学生分工合作探究,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在探究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和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非常投入。实验结果怎么样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小组发现太阳在东面的时候,影子在物体的西侧;太阳在西面的时候,影子在物体的东侧。我们认为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对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早晨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还善于总结。现在老师站在这里,早晨、中午、傍晚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分别在哪儿?谁会画?(点一名学生画)画得对吗?
生:完全正确。
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我们发现了影子的变化和太阳的关系,了解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影子判断时间,(分别展示三幅教师在不同时间的影子的照片)先来看第一幅图片,你能根据影子的长短和位置,猜出大约是什么时间吗?
生:大概是早上10点。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生:根据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教师接着展示第二幅、第三幅照片,教学过程略。)
师:(播放日晷视频)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就发明了影子计时的方法,制作了日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影子与太阳位置的知识来判断时间,不仅可以巩固他们学到的知识,而且解决了生活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师照片,可以增强亲和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片段四:探究影子的作用
师:在现代生活中,太阳和影子又发挥着哪些作用呢?
生:可以演皮影戏。
生:可以做遮光窗帘。
师: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请看。
(课件介绍:小朋友在开心地做着踩影子游戏;工程师借助影子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医生利用CT光影诊断病情;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款软件,可以结合太阳的位置角度,对人影进行修正,从而辨别影子主人的真面目,大大提高了侦探技术。)
师:我们要感谢太阳和太阳下的影子朋友,它们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欢乐和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影子的作用,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太阳和影子》一课具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每天都感受着太阳的温暖,对太阳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有很多感性体验,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但他们对这一熟悉的自然现象并没有做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本课在学生初步认识太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手影录像启发及动手表演,逐步揭示形成影子的条件:必须得有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现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的影子照片,分析影子的特征和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实验,总结出太阳和影子的运动变化关系。利用影子来测定时间,引出计时工具——日晷,为下一课《用太阳计时》作铺垫。具体来说,本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灵活处理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调整了教学内容。将一天中温度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调整为课外拓展,本课只对影子形成的条件、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的关系进行探究。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教学支持条件等基础上,我确定了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方式准确记录下来;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運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同时,我还改进了实验材料,优化了教学环节,强化了教学评价。这样,学生探究的方向更明确,探究时间更充裕,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更好。
2.设计新颖的板书
本课板书注重板画的使用,及时利用笑脸和太阳对学生进行激励。板书设计新颖、生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既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如将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用简明形象的板画表示出来,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变化规律。教师积极地引导和鼓励、用画太阳的方式对优秀小组及时奖励,调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团结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综合利用多种学习方法
科学课程的学习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充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如询问老师、与同学交流)等。在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资料,预先熟悉本课内容,提出疑问并进行思考与分析,课上组织他们交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25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