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凯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物质生活得以保障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基层文化馆的建设,可以为民众提供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开展文化馆公益培训,有利于解决群众文化需求的问题,本文将深入剖析文化馆公益培训的意义,结合各地区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人们健康、丰富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公益培训;群众文化需求;精准对接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251-01
一、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提升,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国家也开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个基层文化馆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开展公益培训势在必行,打造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优质、网络健全的文化服务体系。
二、公益培训与群众文化精准对接的意义
(一)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追求
目前,公益培训面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城市文化馆虽然免费开放,却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讲解,无法发挥文化馆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面对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开展公益培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知,在文化馆开展公益培训,实现与群众文化精准对接,是我国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二)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公益培训的宗旨
开展公益培训活动,目的是与群众文化精准对接,人民群众作为活动的参与者,直接影响获得质量,因此,基层文化馆在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前,做好调研工作,掌握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以此,传播给更多的人。同时,开展公益培训活动,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通过倾听群众的想法,增加实践经验,为今后工作打下夯实基础。
(三)对文化馆的管理结构调整具有紧迫性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到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米,数字化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文化馆的管理方式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数字化文化馆应运而生,这意味着传统文化馆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数字化文化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询、阅览、智能搜索关联信息等服务,并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迭代,优化升级。
因此,调整文化馆的内部管理结构具有紧迫性,转变管理职能实,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公益培训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文化馆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
三、探索公益培训新模式
我馆自2017年开始尝试公益培训工作,面对师资不足、场地有限等问题,我馆采取与社会第三方优质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并取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依托市文化馆作为培训主阵地,开展公益培训,我馆充分结合群众的培训需求,设计公益培训方案,并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教学,打造总、分教学的新型公益培训模式,先后开办数十期培训班,降低群众参与门槛,参与人群最小18周岁,最大50周岁,免费向这些文艺爱好者们教学,克服了我馆设施不足,场地有限、培训资源集中等弊端,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反响。
我馆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例如将日常培训与文化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举办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和风格迥异的授课方式,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向广大市民讲解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体现全民共享、公益人民的服务理念和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德润心的工作宗旨。开展曲艺、民族舞、书法、声乐、创意美术、电钢琴等多种公益培训课程,极大充实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庞大群众基础,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民族凝聚力,做出一份贡献。
我馆立足本地实际,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采取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的方式,开展公益艺术培训,提高文化建设的高效性、精准性,为广大市民普及文化知识、艺术知识,不仅提升群众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而且也维护了良好风尚的社会环境。
四、创新培训方式,实现“自助点单”授课预约新模式
开展文化在线自主点单服务,结合广东省数字文化馆的先进服务理念,使公益培训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为群众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开展公益培训,首先应结合自身师资情况,做好群众需求的调研工作;其次,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数字文化馆,并开通微信公众号提前一个月进行课程预告,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实现自助点单,群众可以依据自己喜好,选择授课教师和课程类别;再次,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后台统计,按照群众报名情况,部署课程,避免资源浪费。
采取数字文化馆进行公益培训,有利于管理者掌握群众参与培训情况,增强与群众互动交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文化馆的功能逐渐完善,已发展成集信息发布、网上报名等,群众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选择课程,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艺术、文化知识,授课内容要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才能调动群众学习积极性,公益培训工作应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提高群众参与度,培养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素养,不仅陶冶情操,而且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暴力文化、低俗文化形成有力的抵制,为我國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力量。
五、聚集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一)发挥模范作用,辐射周边地区
市文化馆作为公益培训项目的主阵地,综合利用舞蹈培训室、综合排练厅、美术培训室、器乐培训室等设施,最大程度发挥市文化馆的空间使用,节约公共资源。将我市市文化馆,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辅导、书画展览、艺术培训、群众创作、展示为一体的公共文化场馆,年接待民众高达100余万次。市文化馆将文化服务项目、开馆时间、场馆布局、咨询电话等张贴在文化馆门前,在数字化文化馆平台上及时公布,以免群众错过参与时间,公益培训项目坚持全部免费,进行常态化管理,形成模范作用,为其他城市的公益文化培训提供借鉴意义。
(二)积极吸纳社会力量
市文化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公益培训项目,为提升服务质量,积极与社会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发扬志愿者精神,开拓探索出一条助力文化繁荣的新路径。对于公益培训的授课教师,我市文化馆吸纳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并聘请文化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加入,确保人才队伍的质量,提高公益培训的效果。
六、结语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基层文化馆开展公益培训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与群众需要精准对接,是公益培训工作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层文化馆应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搭建数字化文化馆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开展现代化公益培训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模式,让公益培训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怡.浅析如何开展少儿群众文化公益培训工作[J].文艺生活,2014(10).
[2]黄晓冰.加强文化馆公益培训精细化管理——以拱墅区文化馆为例[J].知识商(教师版),2017(06).
[3]王志明.解析文化馆公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3(08).
[4]何晓冬.开展公益培训 发挥教育职能——兴化市文化馆开展公益培训的体会[J].河南文化馆学刊,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