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尔弦
摘要:电影美术通过材料以及材料组合方式的变化制造出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为故事营造逼真的物质空间和独特的情绪气氛,这两种效果也就是电影美术表达出来的两种质感。然而,在电影发展的这一个多世纪里,电影创作由个人走向世界,不断丰富的题材和表达手法展现出了电影艺术家们的独特才能。他们通过影像和故事勾勒出人与这个世界,并触动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通过探讨情绪是如何在电影中被视觉调动的,可以发挥电影美术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且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大众性,使之成为更具现实意义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电影美术;质感;视觉化;童话;景中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93-02
一、電影美术质感的两层意义
(一)视觉质感
视觉质感即画而给观众呈现出米的直观感受,包括年代、事件、地点这些客观内容,还包括组成它们的单个元素本身的质感,例如粗糙的木头建筑,80年代的服装色彩。
往往电影在还没开始讲述故事的时候观众就能够凭借画而去判断电影发生的大致年代和地区,甚至是内容。这些都是由观众的经验对画而中的场景做出的反应。比如电影《1942》一开始就给到光秃的山岗和龟裂的土地,不用解说,我们也可以判断出这可能是与战争或者灾难有关的故事。除了对客观对象的直接判断,视觉质感还表现为影片的基调。我们常做的影片类型区分从某些程度上就把影片的基调(质感)进行了区分。例如要描述一部典型的警匪片,我们可以想到血腥、模糊、摇晃这几个形容词。的确,画面很难用干净、明亮的质感去充分表现这一题材。当然,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风格迥异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电影题材中,许多影片不再因为题材而限制地去选择视觉表现手法,这也使得电影的艺术性愈加丰富。
色彩是使影片风格化最好用的元素。除了影片基调的大而积处理,在影视美术和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采用颜色区分法米把角色个性区别开米。所以在很多影片中,观众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去记忆角色所处的不同时期,所属的不同群体。很多时候,导演通过颜色米引导观众的观看角度,同时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一做法最著名的莫过于《辛德勒名单>中特殊意象红色的使用。因此,视觉质感的设计往往能隐藏在影片中,它能给出电影最直接的目的,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地理解影片传达出的信息,却不会让人觉得刻意和费力。
(二)情绪质感
即视觉效果对不可视层而的表现,类似于文学中的“通感”。电影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少的看到导演抛出问题然后直接给出答案的情景了,原始的一问一答的形式显得电影水平不够精良,也就是说,对角色性格和关键故事情节的刻画不再使用简单的直接表现的方式,而是通过不同方而的设计米呼应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其中,美术就是很有效的表达方式。
比如《2001太空漫游》中Dave回归原始的过程表现。导演没有直接表现主人公身体上的变化,而是通过描写宇宙里不同的形态以及它们颜色的变化来表达主人公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过程。导演把此过程运用虚幻的美术手法延长表现,然后给出一个或几个结果,将个人对未知的宇宙的想象展示在观众而前。
美术对非视觉层而的描述对于影片讲述具有极大作用。首先,它丰富了影片视觉效果,增加电影艺术性。其次,适当的美术镜头与情节呼应,可以调节电影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再次,情绪质感的视觉表达对角色内心变化和故事氛围都起到叙述作用,不需要语言观众也能感受到影片传达的情感。因此,这种方法不失为讲好故事最高效的方法之一。
二、两种质感如何作用于观众
之所以将电影美术用“质感”一次米概括是因为它作为视觉冲击对人的影响比事物的形状、颜色来的更为深刻。单个元素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果也就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就是质感。毫无疑问,电影美术在直接表现三维空间之余,也与电影剧本、配乐、表演一样传达思想和情感。视觉质感与情绪质感密不可分,共同引起观众共鸣,使其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变化,这也是影片能否成为一部佳作的一条重要参考线。“触景生情”和“移情”这两个词就可以说明电影美术在影片中对观众的作用。当创作者把人所处的环境真实还原到影像里,观众往往会自动展开联想,并且不自觉地将联想到的人或事物放大,甚至与影像所表达的故事进行对比和分析,这些联想对观众思想和情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视觉印象往往比文字、语言、音乐米的更为直接和猛烈,所以有一部分对视觉语言敏感的人,会拒绝观看某一类型的电影,严重的甚至产生“阴影”,也有人会对某一类型的电影产生“情结”,因为他们往往能从这类影片中找到生活所不能给予的满足感。
三、景中景的设计效果
像《一步之遥》这样的电影虽然褒贬不一,但在美术方而却毫无疑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庞大的写实场景,本片还用到“假景”的表现。片中回忆武七和马走日在金色沙滩的那场戏搭建丁火车厢,配之夸张的色彩和日光效果,以戏谑的手法讲述了一段往事。观众可以看出此景的虚假性,却不会影响对故事的理解,相反,这种刻意制造假景的手法不仅与影片复杂跳跃的风格呼应,也增加了影片的空间层次和戏剧感,更表达出故事在时间上的变化,从而有助于故事的戏剧性表现。因此,这种设计在本片中的运用是合理而成功的。
而2012年乔·怀特指导的电影《安娜·卡列琳娜》也大量运用戏剧舞台形式。它的绘画布景,嵌入剧情的大舞台,歌舞片式的集体动作,主角的夸张表演,拉帘的转场方式,甚至丁重要剧情都直接呈现在舞台上拍摄,这样的故事讲述手法在这类影片中特别新颖,除了在视觉上缭乱我们的视线,在节奏控制上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几个重要的大型场景中,一方而用最小的场地达到最大的空间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了影片的戏剧性,通过景片的转换丰富了视觉和情节。
当然,这样的美术设计通过看似“简陋”的手法还原时间和空间,使之与电影分离出米,利用视觉强调情节的特殊性,富有趣味地将故事以戏剧化手法展现在观众面前。然而,并非所有电影都适合这种刻意的造景风格。就拿2012年版的《安娜·卡列琳娜》来说,作为名著翻拍题材的电影类型,非常容易被观众拿米与原著以及其它翻拍版本做比较。本片导演很好地控制了剧情的节奏,通过情绪的改编,给观众呈现出另一个“安娜”的生活。
四、独具特色的童话质感
电影发展的新时期,我们看到除了像《变形金刚》、《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星际穿越》这样利用超强虚拟制作的科技质感电影,还有一些同样精彩卻更平易近人的风格电影让我们过目难忘,这种就是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童话质感电影。这类风格的电影由于题材特殊,往往需要美术上极大的支持,有些还带有魔幻风格。像我们所熟知的《哈利波特》系列,《魔戒》三部曲都拥有庞杂的人数关系和时代变化,因此,它们无论在视觉质感还是情绪质感上都比其它风格影片更具变化性。
但如果要谈到纯粹的充满童趣却又意蕴深刻的电影,我们不得不谈到耳熟能详的鬼才导演蒂姆波顿。他手中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从故事内容到视觉风格无不体现着这位“美术导演”的才能。导演将病态的人物造型和极致统一的色彩表达带入到他的世界,黑暗却温暖的《僵尸新娘》、《圣诞夜惊魂》,充满趣味的《查理巧克力工厂》和《爱丽丝漫游仙境》,把日常细节和对生活的启示编写成一部部触动人心的童话故事便是这个导演展现给观众的魅力。
另一个与蒂姆·波顿相似的导演韦斯·安德森把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带到大众眼前的时候,再一次让电影美术设计走进观众的心里。和蒂姆·波顿一样,他习惯在视觉上以浓郁的色彩体现个人风格,他的电影和动画也采用童话式的过程和结局。《布达佩斯大饭店》继承导演一贯的风格,奶油色的色调和精致的对称构图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部影片中,除了电脑合成技术,导演韦斯·安德森把美术实实在在当作平而设计来做,简洁的线条和统一的色调营造出了一个庞杂的时空,小到每一张纸的字体,大到山林,都充满设计乐趣。其另一部动画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更是实实在在的动物童话,全片利用橙、黄、灰色调的不同组合来体现情节变化,讲述了一个温馨而又离奇的冒险故事,本片狐狸的家庭观可谓是一大亮点,而色彩的转换则将这则故事充分视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