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下旬,浙江宁波镇海蛟川双语小学对全校约11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主题是“你心中最崇拜哪类人”。调查结果显示,像钟南山这样的科学家、救死扶伤的医生和护士、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和警察,位居孩子们心中偶像的前三名,接下来是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我的爸爸妈妈,歌星、影星则居末位。
无独有偶,2020年3月3日,《2020年上海市少先队员寒假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报告》出炉。本次调研对象为上海市16个区2462名少先队员。报告显示,上海98%的少先队员认为医务工作者是心中的榜样,七成受访少先队员将志愿者、社区干部这一类身边的抗疫工作者作为心中的榜样,解放军战士、人民警察被列为榜样的比例也均超过了60%。
多维解读
让精神灯塔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每个人都要在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也都需要找到能让自己的价值实现的通道。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崇拜哪类人”关乎他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具有激励和引导他们成长成才的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院士成为许多老百姓心目中的“定海神针”,从小立志“治病救人,报效国家”的他,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无双国士”; 面对风险,医护人员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一次又一次打动我们;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和守护一方平安的警察,“舍小家,保大家”,為了公众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将这些人置放在“最崇拜的人”的序列,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理性的回归。
诚然,以歌星、影星为偶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少年的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某些歌星、影星身上,也具有值得青少年学习的品质和精神力量。追星作为一种个人兴趣和私生活,并没有原罪。然而,青少年的个人兴趣和私生活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容易产生一些偏激行为,疯狂追星就是其中的一种。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最崇拜的人”犹如价值坐标和精神灯塔,孩子们向榜样看齐,向英雄学习,有助于给自己的精神补“钙”;“最崇拜的人”犹如火把,能点燃和拨亮孩子们的“希望之灯”,照亮并温暖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对医护人员成偶像应谨慎乐观
钟南山和医务工作者成了孩子们的偶像,舆论反应是积极的。不过,对这些调查结果还应谨慎乐观。一方面,这些问卷调查,是在战“疫”特殊时间段开展的,如果放到平时,会不会是同样的结果?恐怕不尽然。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哪些人在逆行,学生们有了切身的感受,这会促使他们去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疫情过后,如何让这种选择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还有待教育的持续跟进和深化。
还要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加深,个人的价值追求、取向会发生相应变化。前些年,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曾搞过一个类似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2700多名大中学生。结果显示,有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调查结果的差异性,需要我们理性看待。
青少年崇拜偶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也需要有正确的导向。近年来,社会上追星热潮愈演愈烈。在有些团队的运作和媒体的炒作之下,有些明星不仅到处圈钱,还成了社会“另类”风尚的引领者。好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往往会成为人们反思的契机。这次疫情也让我们反思:当危机、灾难来临时,我们的社会到底能够依靠谁?我们应以什么样的职业为荣?我们要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这样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多一些这方面的争鸣,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共识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备考素材
湖南农大开学典礼因袁隆平出席变追星现场
2019年9月16日上午,“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应邀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袁隆平院士为新生们做了讲话,主题为《做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这位刚刚过完90岁生日的“90后”,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当袁隆平院士抵达会场时,该校上万名学子变身粉丝夹道欢迎,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表达对科学家偶像的热爱,校园“秒变”大型追星现场。同学们纷纷发布微博称:“趴在最远的栏杆上听完袁爷爷的讲话,算是蹭到了世界级的开学典礼。祝袁爷爷健康长寿!”“正确追星,从我做起,袁老才是值得我们新一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素材点拨
比起流量明星,科学家们大多数时候仍然是“寂寞沙洲冷”。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来“追”科学家,但我们要看到,科学家、学者们的价值越来越能得到彰显,他们的个人魅力正通过自己的科研、著作、教学等各种形式获得人们的认可与崇拜。
粉丝用国耻作梗追星遭批
“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你是我的《九国公约》,以最温柔的理由做最残忍的事。”……2019年7月11日,有不少网友发博称,一些流量明星的粉丝以《南京条约》等中国被侵略历史中曾经签订过的各种不平等耻辱条约“作梗”,向自己心仪明星放“无脑彩虹屁”,暗喻自己沦陷在明星的魅力中。
粉丝如此戏谑历史的行为,遭到了大量网友的批评。当天晚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官微发博称:“国耻家恨,请勿调侃。”紫光阁、共青团中央等官微也迅速转发,共同发声。而微博管理员也发布了社区公告,称经过调查,此类内容来源于“66键盘”输入法App。该App能够预制数量众多的与明星有关的文案,便于使用者复制后发布。带有“南京条约”的违规内容即出自此类预置文案,微博将对所有带有“南京条约”的内容禁发3天。“66键盘”则表示将对App做下架处理,日后会加强内容监管。
素材点拨
做好粉丝前,请先做好中国人的本分。塑造自身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标准,显然比盲目追星重要得多。一味口头标榜要以明星为榜样,却忘记现实生活中要怎么做好自己,这是追星路上最愚蠢的行为。明星需要树榜样,粉丝需要有操守,涉及明星经济的App更不可毫无底线、野蛮生长。调侃国耻不是追星的正确姿势,“国耻家恨,请勿调侃”也是舆论的底线。
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
2019年10月26日晚,歌手林俊杰在江苏镇江市举办演唱会,次日,名为“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出售”的话题引爆网络。当晚,镇江当地多个部门就此事展开调查。28日零点,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通报称,事件起因系医院工作人员追星,在林俊杰离开后拍摄相关视频照片并发至朋友圈,被他人转载利用,称售卖林俊杰所用医疗用品。经核查,无医疗废弃物流失,涉事工作人员已停职。28日上午,林俊杰经纪公司也做出回应,呼吁抵制侵犯艺人隐私、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尽管医院通报将炒作“售卖林俊杰用过的针头”传闻的责任推给了社会人员,但不可否认的是,该院医务人员至少参与了林俊杰所用的吊水针头、输液包等医疗用品的收集与展示,包括林俊杰吊水的药单也被展示了出来。而根据网传视频,林俊杰躺过的病床也被个别医护人员轮流“躺”了一遍,周围有数名工作人员围观和拍摄。
素材点拨
医务人员职业伦理失守现象的隐患需要警惕:若职业精神败给了利益,各种不当的逐利行为就可能出现,吃回扣、倒卖患者信息等行为就会发生;若职业精神败给了侥幸心理,医疗规则就会失守,医疗风险就会大增;若职业精神败给了追星狂热,那就可能扰乱正常医疗服务秩序,带来破窗效应。
考题预测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一小学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题是“你心中最崇拜哪类人”。调查结果显示,像钟南山这样的科学家、救死扶伤的医生和护士、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和警察,位居孩子们心中偶像的前三名,接下来是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爸爸妈妈,歌星、影星则居末位。
材料二 为了见自己的“爱豆”一面,在宾馆或者机场守一夜;为了听一场演唱会,不惜飞到国外……对于粉丝而言,这些似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有甚者,电影“锁场”、网络“控评”、“代拍”导致航班延误、公开售卖明星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非正常现象或事件,屡屡见诸报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交代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江宁波镇海一所小学关于“偶像崇拜”的问卷调查;材料二列举了近年来粉丝崇拜偶像的一些非正常现象或事件。从命题意图来看,一正一反的两则材料明显指向偶像对于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和作用,二者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关联,意在引导写作者思考偶像崇拜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
材料一的调查结果反映了小学生偶像观的一些可喜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积极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近年来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偶像崇拜的大力纠偏,二是媒体的宣传引导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但也要看到,这项问卷调查毕竟是特殊疫情时期的调查,并不代表这些小学生将来也会继续崇拜这些人,也不代表其他地方小学生的偶像观——大家看问题一定要有辩证意识,不可偏执一端或以偏概全。材料二提到的粉丝追星(“偶像崇拜”)现象,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包括中小学生)的偶像观。对这些非正常现象,也要辩证地分析。客观地说,追星不单是一种社会关系,还是一种身份认同,粉丝以偶像为“镜像”来认识自己,树立自己的价值认同。具体来说,追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娱乐社交需求,表现为对偶像娱乐能力和社交焦点的喜爱;第二层次表现为强烈的个人倾向,对偶像有迷恋、冲动;而极端的追星则属于第三个层次,表现为一种边缘型病态迷恋。所以对于青少年的追星现象,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根据不同的追星“层次”,有理有据地展开分析,既要看到追星可能产生的一些积极价值,更要看到盲目追星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有辩证全面地分析论述,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从论述思路来说,一正一反的两则对比型材料,比较适合采用正反对比或者有立有驳的论述思路,这样既比较容易扣合两方面的材料,也比较容易在行文中按正反对比的思路展开论述。具体论述方面,重点在于就事论事与就事说理,可以在此基础上由此及彼适度展开;素材运用方面,可以引述同类素材加以适当拓展。
佳作展评
偶像崇拜须弘扬正能量
文/张琪颖
疫情期间,浙江一所小学的一项调查结果很让人惊喜:像钟南山这样的科学家、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和警察,居孩子们心中偶像的前三位,接下来排名靠前的是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爸爸妈妈,相比之下,歌星、影星则居末位。
每个人都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契合自己的价值坐标。对我们中小学生而言,偶像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偶像崇拜关乎人生观与价值观。面对疫情,钟南山院士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无双国士”,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定海神针”;面对风险,广大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争当“最美逆行者”;危难之时,解放军和警察依旧承担着保家卫国和守护平安的责任,敢于牺牲自我;还有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普通的“爸爸妈妈”,他们“没有背景,只有背影”,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在疫情中认真生活、努力工作,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辛劳与付出。
说到底,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还在于他被多少人需要,以及他为这个世界带来多少改变。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通过大量的新闻,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对别人、对社会负有如此重要的责任,这些切身感受促使我们思考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而“最崇拜的人”犹如价值坐标和精神灯塔,让我们心中有了偶像,有了奋斗目标,也有了向目标挺进的动力——这就是偶像崇拜的正能量。
但也要看到,这仅仅是一次特殊的疫情背景下的“偶像崇拜”调查,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情境导向。换成波澜不惊的常态生活,一些人崇拜歌星、影星达到疯狂地步,并不鲜见。君不见,有人为了见“爱豆”一面,在宾馆或机场守夜;有人为了听一场演唱会,不惜飞到国外;更有电影“锁场”、网络“控评”等非正常现象或事件,屡屡见诸报端。
对于歌星、影星的崇拜可以缓解和释放压力,所以作为娱乐社交的追星无可厚非。但如果对歌星、影星有过度崇拜的表现,甚至有病态迷恋的倾向,比如把追星变为压力,因追星而让自己变得焦虑;盲目为偶像消费,把自己的生活弄得拮据不堪……因“偶像崇拜”影响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让自己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结果往往得不偿失。而且我们更要看到,社会并不需要大家都去當明星,而是需要更多的普通劳动者,特别是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医生、警察、教师等,他们才是社会行稳致远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有位社会学家这样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有什么样的“意义之网”,就会有什么样的路径和行动;有什么样的偶像,就会影响和激励我们年青一代走向何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该追什么样的“星”,该崇拜什么样的偶像,理当不言自明。
/点评/
文章先引述第一则材料,从“价值坐标”的角度,正面分析疫情期间得到这样的调查结果的原因,进而明确自己的论点:偶像崇拜的正能量在于我们从偶像身上看到责任和担当,积蓄前行的动力。这也是紧扣论题的论述。接下来,作者引述第二则材料,从反面分析“偶像崇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引述社会学家的观点,强调“偶像崇拜”的重要意义,归纳全文作结。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正反对比论证让论述更严密,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