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西方新闻伦理的社会责任观

2020-08-10 09:25杨洁
新闻传播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中西方

【摘要】随着全球媒体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新闻媒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近来呈现多种发展趋势:一是媒体的形态不断丰富;二是新闻传媒在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存在着责任缺失问题,并表现出世俗化与媚俗化同在,新闻性与猎奇性共生,监督功能与违规违法行为交织,文化传承与文化沙漠并存等一系列特点。近年来,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很多媒介编辑方针的娱乐化,使媒体遭受到了滑铁卢。因此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和关注。

【关键词】中西方;新闻伦理;社会责任观

【作者简介】杨洁,定西市安定区广播电视台记者。

为了确保新闻传播活动正常有序进行,必须构建有效的新闻道德自律与监督体系。

到底什么是新闻伦理呢?斯坦福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教授吴惠连先生与清华学子谈到,其实没有什么专门的新闻伦理,其本质和咱们生活中的道德伦理一样,新闻伦理就是生活中的伦理在新闻中的实践应用。同样的,不同的伦理准则就会导致新闻中的伦理冲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把这种冲突最小化?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新闻伦理,我们应该遵守新闻的第一性,确保报道真实。其次,要根据报道新闻的重要性来决定,坚守怎样的准则。比如,在曝光不文明行为时,讲真话的责任就大于不伤害他人的义务。由此可见,新闻传播伦理虽然反映的只是新闻传播领域内的道德关系,但也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系列规范原则。

我们知道,新闻事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内在规律,这种内在规律并不是某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或者某个新闻媒体的主观愿望,而是经过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实践,获得广泛社会认同的普遍价值主张。作为信息“把关人”和“筛选者”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都应该尊重新闻事业的这一内在规律。而近年来,由于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的缺失,新闻传播伦理出现了“失衡”与“错位”,出现了有偿新闻等。很多媒介以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为编辑方针,处理新闻,更甚至制作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蔑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分析”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与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刺激。比如说,新闻记者“介入新闻”,助推惨剧发生。那幅著名的《饥饿的苏丹》获奖后,有人问凯文卡特那小女孩怎么样了,凯文卡特不知道的同时也开始自责。同时,很多人谴责凯文卡特不该在第一时间选择拿出相机拍照,而是更应该在第一时间赶走那随时都有可能扑向小女孩的秃鹰。凯文卡特在自责和谴责中选择了自杀。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文化背景,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璀璨的传统文化,提倡以人为本,集体观念。但西方追求言论自由,个性解放,独立的人格,是典型的个体主义。其次是思想指导方针,我们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这点从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可以看出,我们更关注重大题材而西方更注重调查性新闻。正是因为中西方新闻界存在诸如文化背景、指导方针等种种差异,因而中西方媒体的社会责任也随之不同。这种表现主要体现在新闻体制、理论基石、实践方式上。其中,新闻体制是最本质的区别。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与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是相符的,而在西方的新闻体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时候与社会责任是相矛盾的。19世纪,美国新闻界的恶性竞争导致黄色新闻泛滥,给社会带来种种危害,因此才提出社会责任论,其约束力也是靠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的自律。在我国,记者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主要通过激励也可以通过社会监督。新闻系统内部制定了一些奖惩机制,对行业标本、优秀记者、编辑进行表扬,优秀作品进行表彰。而社会监督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感,而且有义务真实、全面报道事实,充分的表达公共意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总之,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媒体都有义务正面宣传引导,当好信息把关人。因此,维护新闻伦理,发挥社会责任是媒体必须的担当。作为一名基层记者,听党话,跟党走是最基本职责,新闻舆论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语话权,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要发好声音、讲好故事,就要用真心、动真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打动受众,真正让大家喜闻乐见,产生共鸣,进而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当然在新闻报道中,有时候会遇到两难的困境,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记者的自我约束力,听从良心的选择,保持自身的正直。媒体都必须对传达的信息、宣传的思想负责,对受众负责。很多时候,媒体的良知,也能折射出一个社会的良知。在新闻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利益,媒体必须顾及对社会的忠诚,而不仅仅是基于媒体业者或记者个人的利益。媒体如何面对良知的拷问?这是一个新闻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新闻观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客观报道与主观倾向的关系。由于客观报道的相對性,所以产生了主观倾向的相对性。其实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一刀切,不是说要做到客观报道,就是对主观性一概否定。报道任何题材的新闻,前提必须是记者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能够把握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很好的运用在实际中,这样更加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其次,媒体在“经营”新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要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媒体不能为了自身的收视率、点击量,片面的报道,扭曲事实。新闻的特征就是真实与客观,如果一味迎合受众而加入主观倾向性,摆拍、策划,就失去了新闻的意义。诚然,作为单个的社会人的媒体人,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但是,当媒体人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信息、发表对社会问题的意见时,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角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尤为重要,要对所说的话负责。此时,你是职业的媒体人员,你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社会效应。在对新闻采编中信息的认定、收集、加工、制作做到立场正确、信息丰富、传播迅速,如果在处理和制作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遵守职业操守或职业素养欠缺,随意加入个人的意愿或判断,做出片面的定论,将会误导受众的主体判断和对事实本质的把握。

综上所述,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尊重新闻规律,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深入了解调查研究,练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群众中发现好材料,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提高新闻作品质量和水平,让群众爱听爱看,切实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宣传,引导、激励人的作用。新闻媒体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自觉接受受众和道德观念的约束,在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方圆震.中西新闻伦理道德比较[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05期,

[3]周敏,中西方新闻记者社会责任观比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季剑青.国家与道德:民初共和危机与新文化人伦理关切的发生[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5]陈燕.论舆论监督权的行使和制约[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中西方
媒介逼视现象的新闻伦理分析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
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