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守土抗战抱定牺牲的将士们

2020-08-10 08:48介子平
文史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抗战日军

介子平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冒着炮火向前冲

明治维新改革成功,日本先中国进入现代国家,之后日本如影相随,戕害中国,中国渐被推向深渊。至抗战时,日人欺凌达极端,国人愤怒也至顶峰。正如《红灯记》中李玉和所唱:“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春雷爆发等待时机到,英勇的中国人民岂能够俯首对屠刀。”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军民愿以死相拼,哪怕是鱼死网破、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民心可用,然国力不足。

“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著名的《庐山谈话》中的内容,其后,在八年抗战中,该言论被反复引用,成为抗战期间最为经典的言论,其悲壮之态溢于言表。中国近代以来,久受日本欺压,虽诸事不顺,整体落后,然民众抗敌热情高涨,军队抗敌决心下定,正应了陈寅恪一句话:“中国人岂狗彘不若,将终帖然任人屠割耶?”至此抗战势起,作为军人,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已然成为其信念,于是纷纷立下了遗嘱或誓言。

“七七事变”后,赵登禹率部北上。7月28日晨,日軍在数十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南苑猛攻,赵右臂中弹负伤,部属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后奉命率部向城南大红门集结,不幸被敌伏兵弹击胸部,壮烈殉国。临终转告副军长佟麟阁:“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南苑之战前夕,宋哲元已下令,南苑军部撤到北平城内,佟麟阁应首先撤离,此时夫人恰好送来书信,称父病重,佟执意不撤,回信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并诏所部曰:“此杀敌报国时也!”后终以身殉国。其遗嘱曰:“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者重”。

1937年8月4日,南昌空军训练基地接到了抗战动员令。当晚的欢送宴上,空军健儿们相约以死报国,激动处,第4大队21队队长李桂丹突然跳到桌上:“大家痛饮这一杯,以示以死报国的决心。”说毕仰头尽干,然后摔酒杯道:“怕死者有如此摔!”一时间,众人摔杯。次年的武汉保卫战,李桂丹壮烈殉国。

1937年驻守北平的二十九军战士肩上背着机枪子弹袋,挂着传统的中国大刀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企图切断闸北、江湾等地的我军后路。谢晋元受命率第524团官兵411人(对外号称800人)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三天三夜,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四行仓库巍然屹立,举世瞩目,“八百壮士”为百姓荣赞。其遗嘱曰:“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日寇周旋到底。”当时江浙一带广泛流传着一首《八百壮士歌》,歌中唱道:“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备守东战场。”

8月31日晚,18军98师292旅583团3营500余名将士驻防守卫宝山城,第二天一早,登陆的日军开始向宝山进发。吴淞口外的日军军舰以宝山城为目标,不断轰击,飞机也前来轰炸。在敌人陆海空军的夹击下,我军死伤惨重,面对随时可能被攻破的城防,营长姚子青说:“我死了,连长接我指挥,连长牺牲排长接,直到战斗到最后一人。到时不用请示自动接替就行。”9月7日晨,东城墙被日军坦克攻破,日军潮水般涌进城内。姚子青和仅存的数十名官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巷战。10时,姚子青等全部壮烈殉国,其身中数弹,死前拼尽全力大喊:“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

淞沪会战时,一二八师师长戴季韬在嘉善城对敢死队官兵说:“敢死队就这样成立了,谁有什么话请留下。你们的家庭情况各团都有记载,如果不死谢天谢地,死了,活着的弟兄就是你爹妈的儿子。现在请自报心愿,有不想在敢死队的吗?要有,站出来,不打不骂,回到本团阵地去。”“没有!”数百人齐声回答,声音盖过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七百人的敢死队尚未迎敌便被炸死近二百,敢死队队长严梧带领敢死队猛虎般地扑向城外,用步枪刺刀与进攻的日军展开肉搏。一个多小时的拼斗,杀退了凶顽之敌,敢死队员几乎全部战死,仅有四人带着累累刺伤活着回来。

郝梦龄将军于1937年10月爆发的忻口战役中牺牲,乃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位军长。将军曾给儿女立遗嘱:“此次北上,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们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殉国时,郝梦龄年仅三十九岁,士兵在其衣袋里,发现两书,一封是尚未发出的致友人信:“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一封名曰《与妻书》的遗书,这封装在小箱子里的遗书写于忻口战役打响的前一天。遗书曰:“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

淞沪会战中的小战士

忻口战役时,姜玉贞奉命死守原平等待援兵。他和五千官兵与日军在此血战十日,反复拉锯,姜亲率敢死队冲锋。后阵地只剩二三百人,姜奉命突围,途中中弹牺牲。死前道:“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死守原平,为忻口会战歼敌两万赢得战机。他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中将。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数次令范筑先率部南撤,范向全国发出了“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肝脑涂地,亦所不惜”的通电。其次子范树民于作战中牺牲,他强忍悲痛道:“民儿为国家民族战死疆场,是死得其所。”后聊城失守,范身受重伤,不愿被俘,举枪自戕,壮烈殉国,终年五十六。

1937年11月,145师师长饶国华受命固守安徽广德以拱卫南京,他亲率435旅刘儒斋团据守广德前五里阵地,于阵前振臂高呼宣言:“现在正是军人报国的时候,我们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终因孤军奋战,几被全歼,广德失守。遂挥泪写下绝命书:“驱敌出境,复我国魂!今自决于城,虽死无恨”。后开枪自戕,慷慨成仁。

1938年春,日军猛攻鲁南藤县,王铭章率领122师官兵决心死守县城,命令把南北城门封死,东西城门暂作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也由西关移进城内。后日军重炮轰城,该师5000余人阵亡。王铭章向22集团军司令孙震发电:“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后拔枪饮弹殉国。王铭章阵亡后,腾县县长周同登道:“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士,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要做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遂坠城自尽。藤县死守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时间。

1938年5月9日,日军第16师团进攻郓城,李必蕃令69旅死守。该旅守城不力,郓城失陷。后日军重兵临菏泽城下,李必蕃率部迎战,获胜后兵分两翼作钳形追击。日援军赶到,疯狂反击,其率师直属部队与敌军肉搏,后菏泽沦陷。他在城郊腹部中弹,临终前用军用地图反盖于胸,上书:“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敌”。

徐州会战爆发后,23师奉命从鲁西南移驻郓城、菏泽,日军土肥原率精锐师团猛攻菏泽,该师官兵奋起抵抗,与敌激战数昼夜,伤亡惨重。师长李必蕃殉职后,黄启东亲率余部冲锋十余次,头部中弹,仍在卫士背上指挥战斗。野战医院院长李少甫劝其上担架,被拒,慨然道:“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遂壮烈殉国。

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日军已占据台儿庄之大部,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三个师几乎被打光,孙发电哽咽请求:“撤到运河南岸去吧,给我们留点种子吧!感谢长官大恩大德。”李宗仁答曰:“汤恩伯兵团正在南进,很快就会进庄,你们不能后退半步,组织敢死队,发动反攻!”孙悲然应允:“绝对服从命令,直到整个兵团打完为止!”遂对师长池峰城下达反攻令,并表示“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一名重伤的女兵刘守玟将一封遗书交给旁人,内容是:“女儿离家参军没有告诉父母,现可能身死他乡,望不要悲伤。将身边的两块银元和一张照片寄回,留作纪念。”台儿庄战役中,刘守玟所在的整个22军军部的70名高级军官以及女学生组成的卫生队,全部牺牲于战场。

5月15日,防守砀山的40军115旅少将旅长朱家麟牺牲,留遗言曰:“要存必死之決心,错过这一机会,我们想死也无地可死了。”

1938年2月,血战台儿庄与日寇巷战时的中国军队

早在台儿庄大战开战前夕,张自忠即对随军采访的《联合画报》记者舒宗侨表示:“现在的军人,简单讲句话,就是怎样找个机会去死。因为中国所以闹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十几年来,要是军人认清国家的危机,团结御侮,敌寇决不敢来侵犯。我们军人今天要想洗刷罪恶,完成对于国家的义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地死!”1938年5月,张自忠在南瓜店与敌遭遇,兵力既悬殊,武器更不良,张将军率部奋勇进攻,激战九昼夜,日军伤亡惨重,不知这支部队何以如此善战。后闻其中有张自忠将军在,乃增援反扑,务期消灭之,以绝后患。张被围于南瓜店之十里长山,敌以飞机大炮轮番轰击,弹如雨下。至16日,一天之内,战斗从早延续至晚,伤亡殆尽,将军亦身中六弹,屡次扑倒在地,又爬起,左右请迁移指挥所暂避,张坚持不允。弥留之际,告左右曰:“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民族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至此,终于得死。冰心《我所见到的蒋夫人》有文字描述宋美龄黄山别墅的内部布置:“我独自坐在客厅里,周围的墙上挂着贵重的字画,另外还有一套蛮漂亮的家具,但房间里除了有一个花瓶以外,只在窗边挂着一张张自忠将军的照片。”

1938年7月,中条山战役打响,日军集中重兵攻击12师,师长寸性奇受命率部突围后,发现军部未能跟进,遂又率部冲入重围营救军部,后身中八弹,拔刀自杀,临终道:“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其父寸大进恨己已米寿龄,再无力报国,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

中条山战役,陈文杞率部在闻喜、夏县一带与敌激战。日军向我守军阵地施放毒气,我军伤亡惨重。后该师余部转移至台寨村附近,遭敌机狂轰滥炸时,陈身先士卒,穿梭于枪林弹雨,指挥官兵坚守阵地。危急时刻,陈振臂大呼:“有我无敌,有敌无我!”遂壮烈殉国,时年仅三十七。

中条山战役,第三军被日军合围,唐淮源召集所部三位师长训话:“现情况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决心,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之正气。”言罢令各师分路突围,唐则被困悬山,三次突围受挫,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即于大雨滂沱之中,遣去左右,饮弹自尽于悬山之岭。死前慷慨道:“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中条山战役,刘茂恩率部被日军包围,数次突围皆告失败,情况万分危急,左右僚属苦劝其更换便衣逃出,刘凛然道:“我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死亦光荣,岂能求一时苟安,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说罢拔枪欲自杀,被侍从制止。残余官兵弹尽粮绝,已做好以身殉国之准备。所幸风雨狂作,山洪滚滚,刘终于趁机脱险。

中条山战役,日军进攻中条山38军,其前身是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杨被放逐,这支“叛军”,以阵亡两万七千人的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改变了整个战局。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的中国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八百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粗犷的秦腔,是他们的誓言,亦遗言。

“七七事变”爆发次日,四川省主席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呼吁一致抗日。刘准备带病出征,部下多劝他不必出川亲征,其曰:“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8月7日,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会上各方主战主和犹豫不决,刘慷慨陈词近两小时:“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9月5日,四川举行“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川军第一纵队司令、第45军军长邓锡侯在会上发誓:“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有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四十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此后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人数居全国之冠。刘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留有遗嘱,语不及私,皆为激勉川军将士言:“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之后,前线川军每日升旗,官兵必同声诵读此遗嘱一遍,以示抗战到底之决心。

1938年4月29日,日军为向天皇生日献礼,空袭武汉。中国空军奋起应战,击落敌机21架,自损12架。陈怀民驾战机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五架敌机围攻,飞机油箱被击着火。当时他本可跳伞求生,却猛拉操纵杆,战机拖着黑烟,向上翻转180度,撞向从后扑来的敌机,与日空军“红武士”高桥宪一同归于尽。其战前曾立遗言:“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闻讯陈怀民殉国,其未婚妻王璐璐纵身滚滚长江。

1938年10月,中山舰奉命开赴武汉上游的金口迎敌,遭日机狂轰滥炸。中山舰重损不可救矣,舰长萨师俊左臂左腿皆遭重创,右腿不知所踪,化为一血人。然其镇定指挥,不离岗位,部下劝其离舰,对曰:“诸人尽可离舰就医,惟我身任舰长,职责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最终与一代名舰共沉江底。

据侵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回忆录云:“1938年武汉会战时,日军第27师团占领箬溪时,查收了大量中国信件,都是国民革命军官兵致函父母亲友的,几乎都是述说日军状况以及自己要一死报国的决心;同期日军第101师团检查阵亡的国军尸体,有家乡来信,其父母们对抗日都给予激励!”

1940年1月,马玉仁率部与日军血战,被敌异常凶猛的火力压制。马见状,热血上涌,手持冲锋枪,自壕中一跃而起,带头冲上敌军阵地。边冲边喊:“子弹不打有福的孩子”,马腹部中弹,壮烈牺牲,终年六十五。其遺嘱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将自己未亡之躯,奔赴疆场,马革裹尸,何所惧哉!”

1942年5月,戴安澜将军身陷缅甸,自知回国渺茫,遂给妻子王荷馨写信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26日,戴将军殉国。

1943年5月27日,胡琏率部在鄂西与日寇争夺石牌要塞,决战前夜写家书曰:“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与役国事已十数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1943年11月28日,日军进攻山东安丘大陈庄。国军山东保安第38旅旅长赵执吾率特务营与之死战,殉国。战斗前,赵旅长曾慷慨训话:“在秦(启荣)司令殉国之后,我早就抱定继承遗志的决心,今天的情势,我们是可以向西或向南撤退的。但是我们是秦司令的部队,这次一定要打一场漂亮仗,给那些假抗战之名,见敌就跑的部队看看。”

1943年底常德血战,73军被四面包围,军长汪之斌命暂编第五师坚守石门阵地,主力向西突围。彭士量率部自14日夜晚到15日黄昏激战一昼夜,后敌机飞来,投下重磅炸弹,并用机枪扫射,年仅38岁的彭身中数弹。装殓遗体时发现“余献身革命,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国家。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憾”之遗言。

常德血战,预备第十师伤亡惨重。孙明瑾师长亲操轻机枪向敌冲锋。后又以手枪步枪猛射,以刺刀与敌肉搏,刀折,且身中数弹。卫士抬其突围,其努目卫士,忍痛高呼:“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

常德会战最惨烈时,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第57师师长余程万仍率残部死据城南一角,决意死战。他发电给司令长官孙连仲:“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1944年4月,许昌战役中,吕公良部以三千人马,力拼日军七万之众,援军不至,弹尽粮绝。5月1日撤退前,吕公良隆重穿上黄埔将官军服,部下苦劝其换便衣逃走,其正色道:“我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他身骑高马,奔前顾后指挥,终因目标显眼,敌数炮集中向他射击,身中数弹,战死沙场。

1944年8月7日,驻守衡阳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发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的电文后,蒋介石侍从室六组组长唐纵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接电,读后不禁黯然伤神,热泪夺眶!查衡阳自6月26日敌军迫城至本月8日,达44天,我援军始终不能攻达衡阳,致守城士兵全军玉碎,痛叹无已!”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同年9月阚维雍率部抵桂林,与友军执行坚守桂林任务。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柳会战打响。11月8日,日军使用毒气攻打七星岩,致所部守军三九一团800余名官兵全部牺牲。同时,所部三九二团于激战中伤亡殆尽。9日,阚将军坚守至城破之际自戕殉国,死前留下“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的绝命诗。

抗战期间,国军共阵亡总司令两名:张自忠、李家钰;军长八名:郝梦麟、吴克仁、冯安邦、陈安宝、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王铭章;副军长两名:佟麟阁、郑作民。另有师长二十名、副师长十三名、旅长十七名。共计206位将军。从牺牲将军的数量,可知抗战之艰辛,张发奎事后感慨:“八年抗战,谈不上什么史诗,我们和日军的作战,几乎没有一场真正的胜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迟滞敌人的进攻……我们最后赢得了胜利,主要是我们没有投降,誓死抵抗,百折不挠,最终在美国迫使日本投降之后,我们也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军官如此,战士亦然。

抗战时期,一记者遇一军人自愿赴河北组织游击队,军人表示,对于最后的胜利,确信无疑。记者问:“中国打胜以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无名军人冷静道:“那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次战事中,军人大概都要死的。”据《许倬云谈话录》云:“台儿庄战役时,四川军队徒步赶到台儿庄去堵敌人,一个军堵上了缺口,全员殉国,这就是经过我们沙市家门口,我母亲领许多老百姓给他们煮开水喝的部队。这些人没一个回得了家乡,所以我心里常常流泪的是,我们得到了没有凯旋、没有还乡的胜利。”1939年12月日军从钦州湾登陆,攻陷南宁,进犯昆仑关,柳州、桂林告急。某日训练时间,一位桂军老兵见中央军士兵三五成群地坐在地上写信,便问:“你们干嘛不去训练?”一中央军士兵对曰:“我们已经奉命,明天开始向昆仑关的日军第五师团进攻。第五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有飞机大炮坦克甚至化学武器,我们打不赢的,现在在写遗书呢。”完胜日军后,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赋诗道:“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云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1937年10月某天,乔家大院主人乔映庚收到一封来自太原的书信,夫妻俩认出是儿子乔倜的笔迹:“战争在所难免,生死未可预卜,儿前日乘巡航之机,擅自驾机返里,曾分别于县城及我村上空俯瞰,虽不能亲睹双亲慈颜,然此情此景已永留胸臆矣。”由于邮路阻塞,乔倜烈士已于十日前壮烈殉国。

1940年日军轰炸成都时,一名叫张大飞的中国教官驾着航校的教练机,单机迎战日军机群。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没有记录怎样升空和与日军战斗,只有一句话:“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1945年6月,离日军投降还有两个月。月初,齐邦媛收到了一封诀别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大飞在给邦媛哥哥的信中道:“那天看到她自南开的操场走来,之后我竟然在惊讶中脱口而出说出心意,我怎么会终于说我爱她呢?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秋天驻防桂林时,在礼拜堂认识一位和我同年的中学老师。她到云南来找我,圣诞节和我在驻地结婚。我死之后抚恤金一半给我弟弟,请他在胜利后回家乡奉养母亲。请你委婉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这些信的字字句句,都烙在齐邦媛心上,1999年5月,她去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看到了黑色大理石碑上的一个名字:“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五年殉职。”

军人如此,百姓亦然。

四川安县曲山镇青年王建堂与朋友分头串联了百名青年,向县政府请命杀敌。就在开拔前,县政府收到了王建堂的父亲王者成寄来的一面出征旗。当众人展开这面出征旗时,全都大吃一惊——與祝愿亲人凯旋而归相反,这面由一块宽大的白布制成的大旗,居中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出征旗的右上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左上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抗战初期,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歌《勉我抗日兄弟》:

拿起你的枪,快快赴前方!

和这恶虎狼拼命地战一场。

告诉你母亲,莫悲伤,莫悲伤!

等到我们打胜了,洋洋得意回故乡。

炮弹儿飞来,莫回避!

我们肝脑涂地也愿意!

只要报国仇,出了这口气!

冲过去!冲过去!

慷慨赴难、奔赴前线的将士们,有几人等到了打胜的一天?有几人回到了梦里的故乡?“等到我们打胜了,洋洋得意回故乡”,莫非只是一句母亲安慰儿子、妻子安慰丈夫的话?莫非只是一个自己安慰自己的祈祷?

百姓如此,土匪亦然。

民族大义面前,别无选择。1937年11月,湘西土匪响应号召,投入战场。淞沪会战时,在浙江与日军血战七昼夜,表现异常突出,无奈武器落后,战死三千余。一夜间,家家挂白幡,户户戴孝帕,满城尽是孤儿寡妇。其归顺前,留得一张大合影,个个穿黑衣,扎头巾,挎粮袋,一派的豪情,可怜照片中人,没有一个能够回到故里,再见到自己的父母妻儿。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垂不朽。

张岱云:“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之际。”他们皆为国家曾经的脊梁,国人当崇敬之,景仰之。

猜你喜欢
抗战日军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火焰喷射器重创日军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
抗战雕塑
抗战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