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2020-08-10 08:45洪星园张红汪水兵朱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气环境淮河流域安徽

洪星园 张红 汪水兵 朱森

摘 要:该文利用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和统计数据,研究了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变化特征及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11~2018年,流域内SO2和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NO2持续缓慢上升;PM10波动起伏,相对稳定。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显著,但颗粒物污染严重,尤其是淮河以北的城市。SO2和烟粉尘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源和生活源;NOx则来自于工业源和机动车排放源。建议重点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气环境;安徽;淮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安徽省位于淮河中下游,境内流域面积6.69万km2,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南北气候差异大,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近年来,安徽省淮河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学者围绕流域内水环境污染、水质情况和水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1-2],但与流域大气环境变化的相关研究缺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重污染天气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3-4],还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流域大气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该文對近8年来淮河流域10个城市大气环境总体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应对和减轻流域大气污染提供参考。

1 数据资料

该次研究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环境统计》、《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常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时间从2011年~2018年,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包括PM10、PM2.5、SO2、NO2。

评价标准: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各主要污染物一级浓度限值:PM10为40 μg/m3;PM2.5为15 μg/m3;SO2为20 μg/m3、NO2为40 μg/m3;二级浓度限值:PM10为70 μg/m3;PM2.5为35 μg/m3;SO2为60 μg/m3、NO2为40 μg/m3。

评价范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中划定的安徽淮河流域10个城市,分别为: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滁州市、阜阳市、安庆市、宿州市、六安市和亳州市。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与污染排放变化趋势

根据2011年~2018年安徽淮河流域各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各污染物变化特征存在差异(如图1(a)所示)。2011年~2018年PM10年均浓度波动起伏,先下降后上升,至2013年达到最大值,随后逐年下降,2017年有所回升,至2018年再次下降;2018年均浓度为82.8 μg/m3,与2011年相比,仅下降3.8%,未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常规监测起始于2015年,2015~2018年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18年均浓度为47.5 μg/m3,与2015年相比,下降12%,未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2011年~2018年SO2年均浓度持续下降;2018年均浓度为12.3 μg/m3,与2011年相比,下降52.3%,达到国家一级空气质量标准。NO2年均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2018年均浓度为35 μg/m3,与2011年相比,上升28.7%,达到国家一级空气质量标准。由此可见,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颗粒物污染不容忽视,NO2浓度虽然已达标,但污染呈缓慢加重趋势,应该加以重视。

从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2011年~2018年安徽淮河流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1(b))所示。其中,SO2年排放量逐年下降;与2011年相比,2018年下降60.6%。NOx年排放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年有略微回升;与2011年相比,2018年下降81.5%。烟粉尘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2014年波动上升至最大值,随后逐年持续下降;与2011年相比,2018年下降66.4%。总体来看,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效果显著。

2.2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与污染排放现状分析

对2018年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空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流域大气环境污染较省内其它地区更为严重,淮河以北大气污染状况突出。安徽省内PM2.5和PM10高值区,为淮河流域的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SO2高值区,为淮河流域的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NO2高值区分布在淮河流域的有宿州市、合肥市。

进一步分析流域主要污染源情况,可以看出在SO2排放总量中,工业源占77.0%,生活源占23.0%;在NOx排放总量中,工业源占62.7%,机动车排放源占33.5%,生活源占3.7%,集中式排放源占0.1%;在烟粉尘排放总量中,工业源占67.5%,生活源占24.7%,机动车排放源占7.8%。由此可见,流域SO2和烟粉尘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源和生活源;而NOx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源和机动车排放源;流域工业大气污染总体较为严重。

2.3 污染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淮河流域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以工业发展为主,分行业工业企业中煤炭开采、电力、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日益密集,机动车保有量明显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大。因此,建议从5个方面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和防治大气污染。1)重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严格执行产业准入门槛,控制高污染行业,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强散煤治理。2)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3)加快车船结构升级,大力淘汰老旧车辆,推进船舶更新升级。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4)同步夯实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治理等其他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5)强化淮河流域城市间联防联控,加强联动联合执法,有效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是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流域以北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工业污染突出。1)2011年~2018年,安徽淮河流域SO2年均浓度持续下降;NO2年均浓度持续缓慢上升。PM10年均浓度波动起伏,相对稳定;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流域内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效果显著,但颗粒物污染严重。2)2018年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污染较为省内其他地区更为严重,尤其是淮河以北的城市。流域SO2和烟粉尘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源和生活源;NOx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源和机动车排放源。3)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污染防治需以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为重点,不断加强流域城市间联防联控,切实流域内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贺辉辉,丁珏,程宇,等.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S2):280-287.

[2]徐力,周其胤,吴蕾,等.安徽淮河流域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限制的探究[J].广东化工,2018(2):150-156.

[3]闫伟奇,张潇尹,郎凤玲,等.北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的个体暴露水平[J].中国环境科学,2014(3):774-779.

[4]陶燕,刘亚梦,米生权,等.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3):592-597.

猜你喜欢
大气环境淮河流域安徽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浅析大气环境质量有效监测探究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