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腹地,湖北省十堰市南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面积3586平方千米,辖17个乡镇239个村47.1万人,是湖北省9个国家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竹山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研究探索,通过实施“5+1”行动,走出了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
一、“5+1”行動的主要内涵与实施成效
“5+1”行动的主要内涵是:以培植产业基地、壮大农业规模、推进三产融合的产业工程为基础,以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精准灭荒、村庄(庭院、道路、水体)绿化的绿色工程为抓手,以深化“厕所革命”试点、安全饮水、垃圾污水治理的卫生工程为突破,以整治村庄环境、打造特色庭院、建设特色小镇的洁净工程为重点,以照亮回家的路、微视频安装的亮化工程为依托,以搭建素质提升平台、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为保障,在全省范围内推进践行乡村振兴的“竹山模式”。
2018年来,通过“县级统筹、乡镇实施、村庄集中、群众参与”的模式,整体推进了100个乡村振兴“5+1”重点村建设,启动和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5+1”行动典型村庄,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竹山县“乡村振兴5+1”行动成功入选“2018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实施5+1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的做法得到湖北省委组织部、省住建厅高度肯定,《以“5+1”行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经验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二、竹山县实施“5+1”行动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规划引领,坚持谋定后动
竹山县在深入研究国家、省、市战略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系统化推进,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竹山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5+1”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提出了基本思路、目标任务、重要举措、重大工程,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遵循、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执行有力
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和“5+1”行动领导小组,形成“县委领导、农办统筹、部门参与、乡镇推动”的工作机制,为全面实施“5+1”行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工作推进中,坚持实行月汇报、季督办、年考核的方式倒逼任务落实,把推动“5+1”行动纳入对县直部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营造自我加压、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家园
一是绿色工程增亮生态底色。结合“精准灭荒”任务,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2.25%。坚持林果、观光、生态绿化相结合,实施人户集中院落、易迁安置点绿化植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二是洁净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从“5+1”重点村开始,开展破旧房屋改造、圈棚拆除工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深入治理农村院落脏、乱、差“顽疾”,建成一批洁净宜居的农家小院,逐步实现群众出行“晴天不扬灰、雨天不湿鞋”。三是卫生工程营造健康环境。抢抓全省“厕所革命试点县”机遇,竹山县农村厕所改建“三年任务一年完成”,新建公厕245个、改造户厕2.7万个。全面落实“河长制”,保障了“一江清水送北京”。四是亮化工程照亮回家的路。在农村重点路段、人口集聚区、易迁安置点安置户、院灯,实现了试点村亮化全覆盖,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为群众夜间文体活动提供保障。在重点路段实现微视频全覆盖,为群众筑牢了“安全的摇篮”。
(四)提升农民素质,营造文明乡风
竹山县是“全国十星级精神文明创建发祥地”,多年来,该县持续推动“十星”创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思想文化阵地,开展家风宣讲200余场,评选“十星级文明户”5.8万户,培植精神文明示范村55个、“竹山好人”200名,涌现出“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刘学举、“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焕云等一批先进典型。
三、“5+1”行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群众参与度不够
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受农村教育水平、经济条件、宣传引导等因素影响,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5+1”行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
(二)乡土人才及劳动力流失严重
目前农村普遍缺乏有学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骨干人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比例偏低,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
(三)乡风文明建设内涵有待提升
通过调研,广大农村在乡村文明建设上主要依托群众会、院子会、小组会等平台借助于“十星级”农户创建,农民对于悬挂到户的十星文明牌比较了解,但对乡村文明内涵关注较少,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5+1”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必须形成“组合拳”才能更富有成效。
(一)抓好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坚持强基固本,持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乡村发展先锋队。二是充实乡镇农业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干部专业技术水平,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壮大返乡创业队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增强创新创业和就业本领,高起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二)坚持科学规划,提高建设标准
一是依山、依水、依路进行规划。在离公路较近的地方,依山就势力布局村庄组团;依托河流、水系,合理搭配村庄空间布局;以交通干道为主轴,逐步铺开村庄架构,布局中心村庄,形成几个乡镇、几个村之间同气连枝、一气贯通的建设格局。二是突出系统性和规范性。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行先编制规划后启动建设,其他重点村要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建设内容、资金投入、过程监管、检查验收等,形成系统化的操作体系。
(三)坚持农民主体,增强建设实效
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四议两公开”,对“5+1”行动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只确定总体思路、总体规划、不划固定模式,放手让基层根据实际进行大胆探索。二是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自建,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让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抓好教育引导。要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关键之举,抓干部培训、抓党员引领、抓农民教育、抓乡村治理,解决“5+1”行动暨乡村振兴谁来建,建什么,怎么建好的问题。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5+1”项目的支持力度,解决基层建设的后顾之忧。二是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农民。三是进一步健全涉农投融资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激发金融机构投放“三农”贷款积极性。四是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重点发展符合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作者简介:杨鑫(1989-7)男,湖北十堰人,农艺师,湖北省三农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农政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