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铜镜中看十二生肖的产生和发展

2020-08-09 08:41尹钊刘园园吴鹏鹞
东方收藏 2020年5期
关键词:纪年铜镜铭文

尹钊 刘园园 吴鹏鹞

古代以十二动物配以十二地支,作为人的生年相属,也称十二生肖。在铜镜、花钱、瓷器以及字画等艺术品上,都大量出现十二生肖的图像。我们就铜镜的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图文来探讨一下它们的发展历程。

对于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其实它们不是同一个时代产生的。我们首先考证一下关于十二地支的来源。我国古代最早用干支纪日,用干支纪月和年则是稍后发生的事。考夏代诸帝中,已有用十干为名的现象。而商代自上甲至帝辛(纤),所有先公先王皆以十干为名,而且从地下出土的十多万片甲骨来看,其中较为完整的卜辞,多数都有干支纪日。殷人干支纪日在青铜器铭文上也有反映,如《小臣勇分栖尊》作“丁巳,王省夔祖,王赐小臣勇余夔贝”等。西周青铜器铭文一仍殷商之旧,近年发现的周原甲骨也有“癸巳。彝文式帝乙宗”一类记载,足见商周已普遍通行干支纪日。

干支纪年究竟始于何时?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人根据青铜器铭文,认为先秦已用干支纪年。而杜汉鼎先生《谈谈公历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规律》一文说:“秦汉以前,只用干支纪日,不用干支纪年,古代史书纪事,必称举帝号或年号。汉末黄巾起义首倡‘岁在甲子,文人也多舍年号而用干支,风气所至,影响到某些史书的纪事。”

我们的看法,干支纪年新莽时已见文字的事实毋庸置疑,至少《淮南子·天文训》已发其端。该书积累战国以来的历法知识,除了取十二个太岁午名与十二辰相配外,又取十岁阳名与十干相配。

其实谈十二生肖,中国最初的历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种符号,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种符号,偶与偶、奇与奇搭配计算年、月、日、时,前者称天干,后者称地支,轮转一周,正好六十年,俗称“六十甲子”。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干支表。但上文已说明干支最初主要是用来纪日、纪时,纪年则是东汉以后的事了。同时将十二地支配上十二种动物,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的竹简上。竹简中有一部分称《日书》,分甲、乙两种,甲种《日书》背面盗者一节有这样的记载: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善弄,手黑色。

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大辟懦而楼。

寅,虎也。盗者壮,希须,面有黑焉。

卯,兔也。盗者大面头颖。

辰,盗者男子,青赤色。

巳,盆也。盗者长而黑蛇目。

午,鹿也。盗者一长颈小腑,其身不全。

未,马也。盗者一长须耳。

申,瑕也。盗者园面。

酉,水也。盗者两而黄色,疵在面。

戌,老羊也。盗者赤色。

亥,豕也。盗者大鼻。”

不难看出,除巳配虫、午配鹿、未配马、申配瑕、酉配水、戌配羊与今天流行的不同及辰所配动物不同外,其余的与现在流行的基本一样。

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下葬年代在秦始皇时,但竹简的年代可到战国晚期,十二生肖的起源当在此以前。其实,在有关先秦的典籍中不乏十二生肖的零星记载,如《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篇》有“周鼎著鼠,令马履之”的记载。而最近发现的天水汉简《日书》是较为正统的秦日书,其中亦有完整的十二生肖。但与云梦日书又不尽相同,更接近东汉王充《论衡》的记载,然而又并非完全相同。

由上图表可知,在先秦至汉初仅“丑”一项具备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的“吻合”程度。说明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虽然早就有了如同隋唐的十二地支,但是生肖与其相配与隋唐时期相比还有较大的随意性。

可见,十二生肖从基本完整到最后完善经历的时间就相当长,而从其起源到初步完整之间的时间亦不会很短,十二生肖的起源应在战国以前。

为什么会出现十二生肖呢?这也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或说古时将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而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如子夜11时至次日晨1时,老鼠最为活跃,因此这个时辰与鼠搭配,为子时;早晨1时至3时,是牛“到当”的时间,故以牛配丑时……

而赵翼在《陕余丛考·十二属相》中说:“窃以为此本无甚意义,古人但取纪年月而已……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

十二生肖的起源,我们认为很可能如赵翼所说,因民间开始不知或不习,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随意地将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以及与阴阳五行相配,因此造成了排位不一致的现象。至于我们现如今所见到的固定形式,则是后来的术数家和道家的事了。

据考证,在樋口隆康《古镜(图录)》中,发现了一面西汉早期铭文镜,其纹饰中已有了十二地支的身影。其圈带内的八个空間,均布十二地支中的八个地支,可顺时针向连读为:“子、丑、寅、辰、巳、未、申、戌”明显可知缺失了四个地支“卯、午、酉、亥”。

此镜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信息,西汉早期在镜背上就已出现了还不完善的地支纹饰。

在以后镜中,再也没有在西汉中晚期的铜镜纹饰中发现有过十二地支的身影。历史发展到西汉末时,由于王莽独揽大权,推行复古改制,在西汉末年的铜镜上又大量出现了十二地支的踪迹。

直到东汉元和二年(85)才用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用干支纪年,而十二生肖纪年当亦从此开始,其后流传至今而不变。但似乎仍不是很普遍,因此在汉代的铜镜中用的都是十二地支,而没有十二生肖的影子。

例如图1为洛阳博物馆藏新莽尚方鸟兽纹镜,钮座外方框内饰乳钉,乳钉间有十二地支铭文;图2为王纲怀先生藏新莽莽式铭文镜;图3为安徽博物院藏东汉汉有善铜博局纹镜,钮座外方框内饰乳钉,乳钉间有十二地支铭文;图4为浙江绍兴博物馆藏东汉尚方博局纹镜,钮座外方框内饰乳钉,乳钉间有十二地支铭文。一直到隋代我们才发现与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的图像。图5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隋代十二生肖镜,钮座外区饰十二生肖。

当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十二生肖差不多成了可以变化的神怪。

十二生肖此时毕竟开始流行起来了。值得注意的是,用十二生肖纪年,称谓人的年龄的记载亦见于此时。北周时,宇文护的母亲阎氏被北齐执,齐人令人为阎母作书报护,书中有“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的话,这与我们今天的习惯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如果北周时十二生肖纪年不太普遍,宇文护的母亲何以会在信中如此写呢?更为难得的是,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十二生肖的直观形象。

南北朝时期的十二生肖实物资料至今发现不多,却很有特点。图6为中国嘉德2008秋拍会南北朝四神生肖镜,钮座外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外饰十二生肖像;图7为洛阳博物馆藏北朝十二生肖四神镜,钮座外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外饰十二生肖像。有趣的是,它们都与四神并列。

同时,在太原北齐娄睿墓(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壁画中,发现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该墓顶部是天象图,再下一周便是十二生肖图。娄睿墓壁画中十二生肖的位置,是在天像之下、雷公之上,可见是把十二生肖当成了一种天神,可以保护主人死后灵魂升于空幻境界。这一点,与后来将十二生肖作为厌胜避邪之物是一脉相通的。同时,十二生肖在墓葬中的位置,无疑也开启了后来用十二生肖作为方位标志的先河。

十二生肖从其产生,大约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到了隋唐时代,进入了十二生肖的繁盛期。(图8为中国嘉德2007秋拍会隋代四神十二生肖镜)(图9为中国嘉德2008秋拍会隋代四神生肖铭文镜)(图10为张铁山先生藏唐代十二生肖铭文八卦镜)

十二生肖与八卦文都被赋予辟邪、厌胜之意,盛行于唐朝。隋唐时代的十二生肖,或见于铜镜图案,或见于墓志边饰,或见于石谆线刻,更有数量众多、形象丰富的俑类。而俑本身又有陶俑、瓷俑、石俑、铁俑、木俑之分,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十二生肖铜镜主要流行于隋代和唐初。由于道教的流传,在民间十二生肖作为辟邪之物,一直展现在各种图案中,流传到各个时代。

下面我们就以铜镜中的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道教神秘化之后,十二生肖又被赋予天神之位。唐玄宗深信道教,与唐代著名道家司马承祯过从甚密。于千秋节司马承祯献给唐玄宗八卦纹镜一枚。

与之相似的如图11李经谋先生藏唐代日月星辰五岳生肖八卦镜,此镜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连山纹钮,钮四周饰四连山纹,象征五岳。五岳乃汉代以来四方天神的象征,五岳之间镌刻篆书十六字: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这些构成了铜镜的中心,其外镶饰波纹以摹四渎。四方山水和天地众神皆置于方形八卦之内,八卦以文王八卦排列,乾位于西北,坤位西南,南离北坎,震东兑西,艮、巽分置东北、东南。八卦外分置日月星辰,最外圈饰十二生肖纹。

司马承祯将道教对天地万物的生化集中于铜镜之中,将此类铜镜献于唐玄宗的同时附献《上清含象剑鉴图》一文,文中阐述了其深刻含义:“此鉴所以外圆内方,取象天地也。中列爻卦,备著阴阳也。太阳之精,离为日也。太阴之精,坎为月也。星纬五行,通七曜也。雷电在卯,震为雷也。天渊在西,兑为泽也。云分八卦,节用四时也。此表天之文也。其方周流为水,以泻四瞑,内置连山,以旌五岳,山泽通气,品物存焉,此立地之文也。词铭四句,理应三才,类而长之,可以意得,此寄言以明人之文也。”

此镜深得玄宗喜爱,御笔朱批诗文一首《答司马承祯上剑镜》。而司马承祯为唐代南岳道教一代大师,其对道教八卦和十二生肖的了解当不会有错,故唐代道教既赋予了八卦文,又赋予十二生肖更深远的意义。

自此以后,八卦文与十二生肖便成了道教的象征,大量出现。图12为王纲怀先生藏唐代十二生肖镜,图13为张铁山先生藏唐代十二生肖飞天镜,图14为张铁山先生藏唐代十二生肖四灵镜,图15为张宏林先生藏唐代十二生肖龙纹镜,图16为日本东京杉山寿荣男氏唐十二生肖八卦镜。

十二生肖纹饰的铜镜贯穿了公元6世纪中叶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约400年间。图17为四川博物院藏五代武德军十二生肖镜。宋朝以后的历代,由于道教的兴衰及统治者的意愿,十二生肖镜虽屡有出现(除了少量的御用器物外),却多为与八卦文在一起的中小镜。如图18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十二生肖四神镜,图19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嘉庆慎思堂十二生肖柄镜。

宋朝以后的历代,由于道教的兴衰及统治者的意愿,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图案随着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铜镜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形式的图案,在民間文化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发展,这些从上面的铜镜中也都表现出。

铜镜虽小,却充分反映出民间文化的发展和兴衰,值得我们收藏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纪年铜镜铭文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年”的别称
对时间的再认识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古代的铜镜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