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福,龙植豪,覃 婷,韦立权,巨文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11)
生态安全概念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和热门领域。国内外对生态安全已有大量研究,国外更多的是研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安全动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3],国内主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安全评价[4-6]。
西江作为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南和贵州,纵贯广西,下连广东,通达香港和澳门,通江达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我国西南与华南地区的重要“黄金水道”,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0和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和批复《广西西江黄金水道规划》《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以珠江-西江流域为依托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首个直接联接东西部地区的跨省区且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规划,为广西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广西对外开放发展再添战略新支点。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和云浮4市及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和崇左7市,区域面积1 650 万hm2,2013年末常住人口5 228 万。根据流域特点,将广西桂林、玉林、贺州和河池等市及西江上游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和云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区作为规划延伸区。以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涉及的广西7 个市为研究区域,从宏观尺度和自然生态层面研究生态安全评估,从自然资源保育的视角提出研究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包括生态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体系和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体系。
参考李平星[7]的研究,基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生态状况评价结果,分别对水源涵养功能区、水域及岸线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区、自然保护地和石漠化敏感区5个生态重要地区的重要性等级进行评价,通过多要素空间关系叠加和量化分析,结合专家知识和实践考虑现有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等因素,确定区域总体生态安全空间架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针对性地提出自然保护和协调开发的目标和措施。
根据研究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将每公顷水源涵养的功能价值分为高(≥3.0 万元)、中(1.0~2.9 万元)、低(≤0.9 万元)3 个级别,面积分别为151.7 万hm2、498.8 万hm2和0[8](图1)。
图1 西江经济带水源涵养功能价值等级分布Fig.1 Grade distribu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of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参考李平星[7]的研究,结合西江经济带水功能和湿地生态的重要性,确定全部湿地及其周围缓冲区为水域及其岸线生态评价区,划分为极重要、重要和一般3 个等级(表1),面积分别为172.5 万、196.4万和939.9万hm2(图2)。
干流包括南盘江、红水河、西江、黔江和浔江等;支流包括郁江、邕江、柳江、融江、桂江、漓江、贺江和刁江等;主要湖泊水库包括西津水库、凤亭河水库、大王滩、龟石水库、百色水库、天生桥水库、澄碧河水库和青狮潭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指县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表1)。
根据研究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将生物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分为高(≥3.0)、中(1.0~2.9)和低(≤0.9)3个级别,面积分别为236.4万、382.9万和31.2万hm2[8](图3)。
表1 西江经济带水域及其岸线生态区等级划分标准Tab.1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of waters and shorelines of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图2 西江经济带水域及其岸线生态重要性等级分布Fig.2 Grade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importance of waters and shorelines of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图3 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级分布Fig.3 Grade distribution of biodiversity indexes of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地类型多样,功能齐全,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保护目标明确。将其进行空间叠加,2 个以上自然保护地重叠部分确定为极重要区,自然保护地不重叠部分为重要区,没有自然保护地分布的区域为一般区,面积分别为25.5万、24.2万和1 260.3万hm2(图4)。
图4 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地等级分布Fig.4 Grade distribution of nature reserves of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根据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2017年完成的全国(广西)第3次石漠化监测(2016年)相关成果小班统计结果,研究区域内岩溶土地面积为473.6 万h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77.5 万hm2,分为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及以上(含重度和极重度),面积分别为9.60万、20.5万和47.4万hm2(图5)。
图5 西江经济带土地石漠化程度等级分布Fig.5 Grade distribu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of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分布于西江-红水河流域的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广西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3.7%,是广西石漠化土地分布最多的流域。位于红水河流域的河池市大部分县(市、区)属于广西石漠化土地分布面积最广泛和程度最严重的地区,都安、大化、南丹、东兰和巴马等县均属石漠化敏感区。这些县(市、区)虽未纳入西江经济带空间布局,但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角度考虑,需对其加强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持续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逐步恢复和重建退化植被。
根据上述生态重要区评价结果,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区域按重要区的生态安全重要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表2)。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生态安全一级、二级和三级重要区,面积分别为9.6 万、423.4 万和877.0 万hm2(图6)。
表2 广西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等级赋值标准Tab.2 Score standards of eco-security grades of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图6 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重要程度等级分布Fig.6 Grade distribution of eco-security importance of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在西江经济带的59 个县(市、区)中,90%的生态安全重要区域集中在36 个县(市、区),包括百色市全部12个县(市、区),崇左市的大新、龙州、天等、江洲、宁明和扶绥6个县(区),南宁市的马山、武鸣、隆安、横县和上林5个县(区),柳州市的融水、融安、鹿寨、柳江和柳城5个县(区),梧州市的苍梧、藤县、蒙山和岑溪4个县(市),来宾市的金秀、忻城和兴宾3个县(区),贵港市的桂平市。这36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1 000 万hm2,生态安全重要区域面积400 hm2,分别占西江经济带土地总面积的31%和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重要区的90%。
这些生态安全重要县(市、区)以石漠化地区为主,包括田林、右江、大新、隆林、靖西、乐业、忻城、马山、龙州、平果、那坡、天等、兴宾、武鸣、隆安、田阳、德保、田东、凌云、江洲、上林、柳江、扶绥和柳城,土地总面积650 万hm2,生态安全重要区280 万hm2;西江干流沿岸区有隆林、西林、田林、乐业、马山、忻城、兴宾、桂平、藤县和苍梧,土地总面积330 万hm2,生态安全重要区域130 万hm2。
在不考虑经济社会因素的情况下,西江经济带内的生态安全一级区和二级区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是水源涵养功能价值较高、生态区域较重要、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和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本研究从自然生态建设和自然资源保育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最小的重点生态保护空间的生态安全建设,达到有效保护整个区域生态安全的目标,确定以下生态安全建设基本构架:
西江经济带全部区域作为生态安全的总体统筹区域,涉及59个县(市、区),加强对1 310万hm2范围的生态安全协调建设和管理,加大对现有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地的管护力度;田林等36个生态安全重要区域集中的县(市、区)作为生态安全的核心构架,重点维持和提高其中400 hm2生态安全重要区域的生态支撑能力,将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求的纳入红线管理;针对24个石漠化县(市、区),在努力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攻关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提高整体生态功能;隆林等10 个西江干流沿江县(市、区)作为“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生态屏障,加大对其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从自然生态建设和自然资源保育的视角,提出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包括生态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体系和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体系。
2.2.1 生态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
依托河长制和林长制等管理机制,建立由多部门组成的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管理协调机制,统一统筹国土空间,制定统一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部门实施生态环境监管、自然资源管理和自然生态保护等生态安全管理。以相关技术单位为依托,开展长期监测和评估。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措施,通过行政手段维护和保障地区生态安全。
2.2.2 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体系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安全的基础,生态系统健康分析评价[9]与生态安全诊断[10]是生态安全各项研究的基础,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在已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等评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技术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遥感测量、网络分析和模拟模型等技术,建立科学、可操作和实用的流域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监测和预警体系[11-12]。
2.2.3 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体系
生态系统的完整代表着生态系统的健康。根据本研究的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构架,针对占西江经济带土地总面积1/3 的生态安全建设核心构架和“西江黄金水道”重要生态屏障中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以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及恢复水生态系统和石漠生态系统为核心,以自然保护为主,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度。
遵循“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和分区分类管理的要求,统筹规划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环保准入条件,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生态特色林业发展,培育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幅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并降低第一产业比重。
针对本研究提出的生态安全重要区域、生态安全核心构架和“西江黄金水道”生态屏障等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生态保护技术,优化自然保护地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和提高。逐步将西江流域源头地区、主要河流两岸和大中型水库周边的商品林地划为水源涵养能力强的生态公益林。巩固已有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强治理困难区域技术攻关,加大石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尊重水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尽量保留自然河段和河岸,保证水生生物的安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功能的定位,建立差别化管理机制,实行差别化环境准入标准、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各类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时序及要求,科学开展和统筹推进区域生态安全架构建设。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合理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制定差别化的自然资源使用补偿标准,落实生态损害修复资金。
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过去一些不恰当的经济发展方式对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造成了威胁,流域生态保护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各类生态功能和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叠加分析,将水源涵养功能价值较高、生态区域较重要、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和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确定为生态安全重要区域,在总体统筹区域生态安全建设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核心构架和“西江黄金水道”生态安全屏障范围,通过生态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体系及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体系建设,对最小的建设空间加强建设,达到整体生态安全保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