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2020-08-08 08:02唐丁方
大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心理学高职

唐丁方

随着国家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极不平衡,造成有的岗位人才需求多,有的岗位人才需求特别少,这就导致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大学生供应数量之间不匹配,供需矛盾显现,就业难的现象将长期存在,给广大毕业生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并由此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为此笔者将通过实证的方法以某高职专科为例了解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特点及对缓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和特点

心理学从诞生开始就肩负治疗心理疾病、使普通人生活幸福以及发展人的天赋的使命。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针对传统心理学只关注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而忽视了人性中积极、正面的力量,提出“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1]2004年费雷德·卢森斯等人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属于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心理资本”这一概念。[2]心理资本就是人类个体所具备的一般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要素。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探索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通过人类自身积极力量缓解心理压力,让自己过得更幸福,更快乐。

积极心理学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如主观幸福感、快乐和爱等;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勇气和希望等; 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如幸福美满的家庭、学风优良的校园、和谐友爱的工作单位等。[3]通过这几方面的研究,激发个体动力,增强心理活动的正能量,减少心理活动的负能量。

(二)积极心理学对缓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

高职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各种心理冲突还很明显,人格特征可塑性很强,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和健康问题。综合各方面的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卑感较强,进取精神不够。高职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要么因为身体疾病,要么因为家庭问题,要么因为临场发挥不好,要么因为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等,总之都属于高考的“失败者”,和本科生相比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同时招聘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使高职学生无法与更高学历的人公平竞争,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更是如此。由此也导致部分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甚至“破罐子破摔”,缺乏进取精神。

第二,专业技能不强,缺乏就业竞争力。许多高职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由于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不强,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技能水平低、缺乏就业竞争力,许多学生就业压力大。

第三,职业理想模糊,就业方向不明确。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本科录取不了的学生,一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设施和环境也不尽如人意,校园也不是学生所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专业自己也不喜欢,于是容易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混文凭的想法,为应付父母而读书,失去职业理想,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这些心态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毕业将至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寻找就业指导方式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确保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本文作者进一步开展了就业压力及就业指导方式的实证研究。

二、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将某高职学院专科三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60 份,回收有效问卷544 份,回收有效率为97.14%,调查有效。由于该学院为外国语高职院校,男生仅86 人,女生458 人;涉及学院的16 个专业,包括11个语种,4 个非语言专业。

(二)测量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互联网+大学生智慧就业指导问卷》,涉及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就业观念、就业指导方法、支持系统、互联网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统计与分析方法

采用SPSS11.5 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

三、调查研究的数据及分析

(一)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

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其中选择就业压力很大的学生占13.6%,压力较大的学生占32.4%,压力一般的占39.7%,较小压力的占9.9%,没有压力的学生只占4.4%。这说明就业问题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压力。为促进学生就业和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必要研究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有关策略。

表3-1 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情况

(二)就业压力的人口学差异

1.不同院系之间学生的就业压力差异明显

通过相关分析、独立样本的T 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学院各系部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西语系的学生压力最大,公共教学部的学生就业压力最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院各系部开设的专业就业形势存在差异,有些系部开设的专业就业市场广阔,就业前景好,而有些系部的就业前景不够好。第二是各系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关注存在明显差异,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明显不同,有些系部的学生反映班主任、辅导员很关注他们的就业情况,但有些系部的学生反映班主任、辅导员不关心他们的就业情况。

表3-2 就业压力与院系的相关分析

2.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就业压力差异明显

通过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专业的就业压力最大的是涉外事务管理,其次是应用葡萄牙语,压力较大专业还有应用法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商务日语、应用日语。就业压力较小的是应用印尼语、珠宝首饰工艺,最小的是音乐表演和专本连读专业,基本无就业压力。这是社会对各专业人才需求不同造成的,作为学校要尽可能开设社会急需人才的专业,对于那些人才需求已经基本饱和甚至已经饱和的专业要及时停止招生。

表3-3 就业压力与专业的相关分析

3.不同性别之间学生的就业压力不存在明显差异

不论是相关分析,还是独立样本T 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就业压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4 就业压力与性别的相关分析

4.城乡之间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显著

通过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学生来源地对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显著影响。调查发现,来自城镇的学生就业压力超过来自农村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的学生对就业的期待相对较低,认为只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就已经达到求学的目的;而来自城镇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父母的期待更高,他们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还需要一个更体面、更轻松、收入更高的工作,由此带来的压力更大。

表3-5 就业压力与生源地的相关分析

(三)多数学生的就业目标不明确

通过调查发现,542 名调查者中有28 名学生就业方向明确,仅占被调查学生的5.57%,基本明确的90 人,占16.61%。就业方向不太明确的学生239 人,占44.1%,不明确的120 人,占22.14%,根本不明确的学生65 人,占11.99%。相对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只占22.18%,77.72%的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这对于三年制第五学期的学生而言,还不清楚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必将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惑、焦虑和压力。

(四)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1.就业地点的选择

有效回答调查学生的共计522 人,其中218 名学生希望到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占41.7%,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学生微乎其微,仅10 人,约1.9%。这说明就业地点的选择几乎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

2.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

在499 名有效回答问题的学生中,首选外企或合资企业的最多,共有149 人,占29.86%,这可能和该校为外国语职业学院有关;有33 人首选政府机关,占6.61%;95人首选科研、学校、新闻等事业单位,占19.04%;36 人首选大型国有企业,占7.21%;选择私营企业的较少,只有53 人,占10.6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总计164 人,占32.86%,这说明相当多的学生都想毕业后进入国有单位。

3.企业规模的重要性

在543 名有效回答问题的学生中,认为在找工作的时候企业的规模非常重要的254 人,占46.78%,接近一半;认为一般的258 人,占47.51%;认为企业规模在找工作时不重要的仅有31 人,占5.71%。这说明,相当多的学生都会考虑企业的规模,都不愿意去规模太小的企业。

4.工作环境与舒适度

在543 名有效回答问题的学生中,有379 人认为在就业的时候工作环境和舒适度非常重要,占69.80%;有157 人认为一般重要,占29.81%;认为工作环境及舒适度不重要的仅6 人,占1.1%。

(五)学生最喜欢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模拟面试和企业考察

有496 人有效回答了最喜欢的就业指导方法。其中189 名学生最喜欢模拟面试,占38.1%,说明许多学生把就业指导当成了面试指导;其次是到企业参观考察,有173人,占34.88%;喜欢讲座与案例分析的学生有101 人,占20.36%;有33 名学生喜欢座谈会,占6.65%。而现在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方法往往偏重理论性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喜欢的就业指导方法存在差距。

(六)就业过程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399 人有效回答这个问题。其中108 名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缺乏就业技巧,占27.07%;其次是担心就业信息少,有71 人,占17.79%;再次是缺少工作经验,有65 人,占16.29%。有30 名学生对个人能力素质不高表示担忧,占7.52%。

(七)就业支持系统有待改进

当被问及学院、系(部)对他们就业工作的负责状况时,只有2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就业负责,9.9%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就业根本不负责任。62.1%的学生回答“一般”。当被问及学生对系(部)就业指导的评价时,45.7%的学生认为是负责的,但也有24.86%的学生认为系(部)对他们的就业反应冷谈,甚至有8.99%的学生认为师生间根本没有谈及就业问题。

四、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缓解就业压力的策略

结合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根据积极心理学对情绪、人格和组织系统的研究,可采取以下策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一)改变职业教育内容与方法,通过个性化指导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

情感不仅影响人的认知、意志,还改变人的行为。积极的情绪,推动人们主动思考,从事物的积极面思考,而且可以提高人的意志品质,使个体做出良好的适应性行为。满足高职学生需要、兴趣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可以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使人的身心都处于积极的状态中,在就业问题上能勇敢面对就业,迎接就业过程产生的各种困难。

1.精准指导是职业教育必须贯彻的一个原则

从调查中发现不同院系之间、不同专业之间、城乡之间就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喜欢的就业指导方法和学校目前的就业指导方法有差距,学生的就业困惑和需求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为此,在就业指导乃至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和锻炼。这是在整个职业教育中要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

2.针对需求有重点的开展就业指导

学生的职业指导包括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的就业指导。调查中,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缺乏就业技巧,其次担心就业信息少,再次是担心缺少工作经验。同时,不同专业、生源地的学生有不同的压力和就业需求。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学校层面、学院系(部)层面、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各自的职责考虑如何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内容尽可能多样化,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改进就业指导方式,实现互联网+智慧就业指导

目前所有高校都对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就业指导,指导的方式各有不同。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模拟面试,其次是到企业参观考察,然后是讲座与案例分析,和学校目前的就业指导方法有差距。目前,许多高校指导方式单一,过分依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就业知识的传输,缺乏活动性教学特别是情景教学模拟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一门活动课程,而不是学科课程,应该以学生喜欢而又轻松的方式来展开。如认知职业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认知自我时,让学生通过就业软件测一测深入了解自我;就业指导时邀请企业的HR 对学生开展求职信和简历制作的培训,特别是为学生开展模拟面试,既提前进入面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调查中发现76.1%的学生每天除作业需要外上网时间超过2 小时,而且8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通就业工作微信公众号。45.7%的学生更喜欢网络咨询。可见,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改变课堂指导的方式,通过微信、微博、移动互联网多角度对学生开展指导工作。

(二)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职业认同

积极的人格品质有助于个体适应社会,应付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压力。积极的人格品质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健全的人格内涵是丰富的,在就业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认识是否正确,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是否明确。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积极的就业意识

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就业地点上,绝大多数都选择到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东部城市。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在就业单位的性质上,多数学生选择国字头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企业规模对与学生选择单位非常重要,学生不愿意到规模小的单位。学生特别看重工作单位的环境和舒适度,对工资待遇尤为关注。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应理性审视,认真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找出自己与社会职业之间的对接点,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个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作为学校要通过具体的案例,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好高骛远,让学生清楚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可以成才,“是金子总会发光”,积极投入到就业队伍中,不当“观望者”。

2.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思维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执行单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4]自我效能高的自信心强,学习、工作有魄力,活动效果明显提高。

学校首先要加强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总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其次要加强专业认知,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发展前景,对就业充满信心;第三,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始终能以积极的心态,乐观地迎接就业挑战。

学生本人要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相信自己通过三至五年的学习和锻炼,在知识、能力、做人方面都有提高,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用之才”。学生本人还要加强韧性锻炼,心理韧性越强,个体感受到的压力越低,面对挫折的勇气越强。

(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学生对社会支持的感知与利用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很好的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社会支持的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能够得到的社会支持的潜在资源数量,二是个体摄取支持资源行为的效果。[5]当学生在择业时,如果感受到来自政府、学校、父母、朋友的关心支持,个体不良情绪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遗憾的是调查中,只有27%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是负责的,24.86%的学生认为学院系(部)对他们的就业反应冷谈,甚至有8.99%的学生认为师生间根本没有谈及过就业问题。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时候,迫切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政府层面要制定并落实有利于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让学生感受来自政府的关心。国家就业促进法的颁布,毕业生创业扶持,就业见习制度及一系列就业政策制度的出台,让广大毕业生感受到了国家、政府对大学生的关心和扶持。

2.学校层面要多方联动,全方位服务。第一,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要科学研究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了解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了解就业创业知识,掌握就业创业技巧。第三,要为学生提供数量多、质量高的就业信息。第四,要举办形式多样、规模不等的招聘会。第五,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就业途径和方法指导。第六,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学生及时提供就业建议。第七,学校就业工作相关部门要科学开展就业指导与管理。通过学校多方联动、全方位服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心理学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没有用”的心理学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跟踪导练(二)5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