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阅读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2020-08-07 05:37索靖
卷宗 2020年18期
关键词:移动阅读读者公共图书馆

索靖

摘 要:随着移动阅读日渐成为广大读者网络化生存的常态化选择,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未来方向。这不仅是因为快节奏生存方式使移动阅读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由于移动阅读有助于增强读者与读物、图书馆的黏合度,同时,移动阅读模式有助于图书馆服务立体构建、全面覆盖。不仅如此,传统服务模式的短板正在成为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的负面因素。这不仅表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传统模式吸引力显著下降,也由于移动阅读正在大量分散公共图书馆读者存量。因此,公共图书馆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首先应当立体联动、寻求合作,走融合发展道路,同时精细化操作、人本化服务,提高读者服务的针对性,以及深化互动交流,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

关键词:移动阅读;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2019年8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四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应用、网民结构与数量等进行了全景展示。其中,涉及网民结构与数量方面的内容显示,截止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已超过8.5亿,网络普及率已超过60%。而全体网民中超过99%的人群使用移动通讯设备上网,总数超过8.4亿。可见,在移动过程中与互联网相连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中国网民的常态。

1 公共图书馆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的重要性

1.1 快节奏生存方式使移动阅读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推动中国实现了大踏步前进,累积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同时颠覆性地改变了绝大多数国民的生活方式。快节奏正在成为当代国人最具代表性的生存标签,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许多人的阅读状态。

尤其是当步出校园进入社会,职场竞争、事业发展、婚姻家庭等现实压力纷至沓来。长时间的潜心阅读早已成为奢望,不少人的阅读只能从小时压缩到分钟。然而人类发展不可能缺少阅读的陪伴,当现实中缺少大段时间的客观条件,越来越多人开始转向寻求技术的支撑。

随着互联网全面渗透至几乎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间隙,阅读不再只是纸张的专利,屏幕同样能够提供相似的感知。随着一机在手,成百上千册读物便能被轻易压缩进方寸之间。不必背负沉重的书本,只要掏出手機,上下班通勤、等待用餐、排队结帐……一切碎片化的时间都可用来阅读。

生存节奏固然在加快,但技术同时提供了化整为零的便利。快节奏生存方式使移动阅读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势必需要与时俱进,搭乘移动阅读的技术快车大幅提高读者服务品质,才能有机会和条件突出重围,实现逆势发展。

1.2 移动阅读有助于增强读者与读物、图书馆的黏合度

在移动阅读出现之前,纸质读物是典型的阅读目标。无论是视觉接触的铅字印刷,还是翻动书页时指尖的触感都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感受。然而这种司空见惯的阅读方式却潜藏着极为显著的缺陷,那就是人书分离同样是司空见惯的状态。

而在移动阅读状态中,提供阅读内容的移动电子设备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重要的通讯器材。因此,即便中断或暂停阅读,作为通讯工具的电子设备还是需要牢牢掌握在所有人手中。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人机分离的可能性远远低于人书分离。

不仅如此,随着纸质读物与读者分离的时间越长,读者遗忘阅读内容的可能性随之增加。生活中不难见到如下场景:如果合上书页时没有及时插进书签,下一次拿起来极有可能需要反复回忆或翻阅。但在电子设备上的移动阅读却不同。由于系统预设了记忆功能,只要读者打开同样一本读物,则前一次暂停的内容便会准确无误地出现在页面,既不需要耗时费力地回想,也避免了对已读内容的重复。

可见,移动阅读强大的辅助功能能够大幅提高阅读的精确性,减少对时间的不必要浪费。读者也能在这种更有效率的环境中提高持续阅读的兴趣。由此,读者与读物之间其实建立起更加紧密的黏合关系。一旦公共图书馆采取移动阅读的方式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则当读者与读物之间增强黏合度时,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黏合度亦同样增加。

2 公共图书馆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的迫切性

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传统模式吸引力显著下降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加速推动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比如两亿学生在线上课使众多网络教育机构业务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相比之下,不少传统产业本已不甚景气的状态更加雪上加霜。

以公共图书馆为例。互联网支撑下的移动阅读自出现起便开始动摇传统图书馆阅读的核心地位。固定的阅读场地、限定的阅读时间都在成为阻碍读者的障碍物。加之传统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习惯了坐等读者咨询,缺少主动性和针对性的服务也是许多读者渐渐止步的重要原因。新时期,一连数月停止服务让众多业内外人士意识到,公共图书馆服务传统模式吸引力已然显著下降。无疑,客观分析移动阅读的技术优势、在读者服务系统中更加充分地借助技术的先进性已到刻不容缓之时,公共图书馆基于移动阅读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已是迫在眉睫。

2.2 移动阅读正在大量分散公共图书馆读者存量

互联网出现并快速普及后,众多传统产业曾经固若金汤的受众或客户基础仿佛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由于网络与信息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项选择,无论受众还是客户都出现了自然而然的分层和分化趋势。不同消费需要的群体能够在网络技术支持下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小众化和分众化便成为线上消费的必然趋势。

而移动阅读同样具有相似的消费方向和特点。互联网海量资讯和光速传输的核心特点决定了每个读者获得的阅读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而读者必定更加愿意接受和认同近乎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方案。这是移动阅读自出现便迅速占领公共图书馆传统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移动阅读必然大量分散公共图书馆读者存量的宏观趋势。显然,后来居上的移动阅读给公共图书馆造成巨大压力,迫切需要有所创新以提升服务品质,以尽力避免继续丧失读者基数。

3 公共图书馆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的途径

3.1 立体联动、寻求合作,走融合發展道路

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首先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构建线下加线上的服务模式。即,在坚持传统线下阅读服务优良传统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应当回忆建设线上阅读服务的系统与模式。

比如开发公共图书馆自有的线上阅读App。图书馆既可以参考现有主流阅读平台的基本模式,也可以立足于图书馆本土特点全新打造。

又如,与时下流量充沛的大型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平台读者基数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读者基础。图书馆可以在平台上开辟专有读书角,以链接等方式实现与图书馆电子读物资源的联接。

通过立体联动、寻求合作,走融合发展道路,公共图书馆不仅能够构建本土化的移动阅读模式,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自有馆藏资源丰富的优势,将传统纸质书籍等读物进行电子化、数据化转换,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

通过线下融合线上,公共图书馆能够借助移动阅读模式突破传统读者服务的时间与场地局限,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不仅如此,相较于普通平台更加倾向于提供娱乐性读物,公共图书馆更具专业性、学术性和文化性优势。因此,公共图书馆能够在移动阅读平台上为读者提供与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紧密相关的内容,同时,在平台推介上增加对学术类、科研类读物的内容提要或简要介绍等附加内容。如此,公共图书馆的移动阅读将与线下阅读体验产生更为相近的体验,这对维护传统读者基础非常有益。

3.2 精细化操作、人本化服务,提高读者服务的针对性

在传统的线下阅读场景中,公共图书馆普遍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一元化服务模式。也就是等待读者提出要求,馆员或管理员再应要求提供解答或服务。但即便是这种极为滞后的服务也缺少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读者提出较为模糊的问题而希望寻求相对精准的解答时,馆员或管理员通常无能为力,只能相应给出较为泛化的方向或范围,再由读者自行寻找或浏览。因此,传统模式的读者服务模式需要改进。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就需要精细化操作、人本化服务,提高读者服务的针对性。

比如,在线上平台中为读者提供菜单式选项。读者既可以根据年龄、社会身份、阅读爱好等选择系统预设和推荐的目标读物,也可以根据学习专业、岗位职业等充分缩小搜索范围,从而获得更具专业特点或职业特色的内容读物。

又如,一些读者的阅读目标并不明确,只能凭借零散记忆或片断内容试图查找特定读物。此时,平台可以利用关键词或句等提供链接,或者借助智能联想帮助读者进一步明确方向。

3.3 深化互动交流,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公共图书馆的本职工作之一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阅读服务,但倾听读者心声也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组成部份。这不仅是因为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是公共图书馆改进工作方法的重要方向,也因为读者的声音反映了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主要特点,能够帮助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完善战略规划。

不过传统模式下的读者交流活动深受时间和场地限制,不仅交流频率极低,且能够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读者数量往往只占总量的少数。因此,借助移动阅读的技术支持,公共图书馆能够与读者深化互动交流,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

比如,移动阅读的App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内容读物,而且附带意见反馈或实时社交功能。这些技术设施不仅能够实现线上交流,同样可以离线留言。公共图书馆便可据此了解和掌握读者的现实要求,在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中不断修正、补充、优化。

又如,普通的阅读平台虽然内存海量内容读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和读者进行交流,但无论是互动讨论的丰富性还是专业性远远不及专业图书馆的高水平。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馆藏珍品丰富、专业化与科研水平较高的优势,在移动阅读平台上与读者进行更加深入的专业讨论或内容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也是对图书馆提高管理与服务专业性与科学性的极大促进。

4 结束语

当快节奏已经成为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生活与工作的常态,移动式阅读、碎片化阅读也相应成为阅读活动的大势所趋。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不仅深度影响着社会公众对于阅读的态度和习惯,同样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形式和内容提出考验和挑战。从表面上看,移动阅读或许存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肤浅,然而,技术却能够将原本忽视或浪费掉的片断时间用于阅读,本质上是对时间更加充分的利用。不仅如此,由于能够突破传统服务模式下时间与空间的阻碍,移动阅读事实上进一步密切了读者与读物的关系。而读者和读物的关联同样是与图书馆的关联。可见,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其实是在拓展服务范围、巩固服务基础。因此,公共图书馆不仅需要更加积极地融入移动阅读的技术圈,而且应当主动寻求与平台的合作,打造更具文化内涵与专业属性的移动阅读立体模式。这不仅是公共图书馆基于移动阅读创新读者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突破传统服务模式局限、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肖金华,黄丽红.基于移动阅读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9.33(6):55-57.

[2]韦敏革.基于移动阅读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服务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5):46-49.

猜你喜欢
移动阅读读者公共图书馆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