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技术岗位建设分析

2020-08-07 08:51陈思
科技风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摘 要: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现如今,各高校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但是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却提升缓慢,已跟不上硬件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并从提高对实验人员的重视程度,细化实验岗位并明确职责,完善职称晋升,增加培训等方面提出优化实验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岗位建设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培养新时代合格大学生的重要基地,是一所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体现,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场所,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伴随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发展,国家对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关注度日益加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型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逐渐加大,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购入新型、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实验技术岗位人员是这些仪器设备发挥作用的主体力量。因此,建立一支实验技术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建立高水平大学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现状

(一)实验技术人员普遍人数不足、结构混乱

近年,伴随高校实验室建设及学生的扩招,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越发显现出来。很多高校的一个学院里,一名实验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多个实验室的建设、实验课程的教学辅助、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实验室的水电安全等工作。当一人同时负责多个实验室时,势必会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所有的工作,会导致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不及时,功能研究不透彻,实验教学效果不好,个人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多数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本科及大专学历居多,研究生学历较少。

(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困难

教师的工作量考核相对容易,通常以承担课时数、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数量、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数量等计算工作量。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的工作项目众多,根据工作职责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实验课程所需仪器设备的准备和维修维护,仪器等资产的购入、资产增加和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管理及共享开放,实验室的安全及卫生管理,实验室管理中各项数据的整理及上报。这些工作都是很难量化的,例如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开放管理,开放的学时数、参与的人数、参与操作设备的程度,这些指标都是难以设定标准的。因此,多数高校以一个平均工作量作为所有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就是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作量相同,无论做多少工作,工资不变,这就会导致实验人员在工作中毫无斗志,没有动力,甚至出现懈怠。

(三)实验技术岗位职称晋升难度较大

实验技术岗位晋升职称最高级别为高级实验师,仅相当于教师系列的副教授级别。而职称级别直接影响工资待遇,这也就造成实验技术岗位整体工资待遇较低。在职称评定过程中,许多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也是参照教师系列,注重文章发表、自然基金等项目情况,而没有真正地关注实验人员的具体实验室工作量。这也间接促使实验技术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申请项目、文章写作上,自然会耽搁实验室工作。

(四)对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没有出台关于高等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编制及建设的相关文件,各个高校在编制学校及教师发展规划时,也只是注重教学及科研人员,使实验技术队伍缺少发展规划,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及发展。

近年来,众多高校花费大量经费建设高端实验室,购入高精尖仪器设备,实验室的配备水准遥遥领先。但是软件水平却远远跟不上硬件的建设,如果实验技术人员水平有限或不能接受专业的培训,对仪器设备的操作原理、性能配置、操作方法等没有深入的掌握,这就会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获得最准确的数据,造成资源浪费。而一旦出现错误操作,甚至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

二、实验技术岗位建设分析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不完善由多方面因素决定,既有体制方面原因,也有思想认识方面因素,而欲改进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需制定相应制度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一)提升对高等院校实验技术人员重视程度

实验教学是众多学科的扩展,既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又有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领导必须提升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程度,这是建设一支合格的实验技术队伍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及走入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引导广大师生将实验技术人员看作和教师一样的技术型人才,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纳入一些学历高、素质高的青年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增强实验技术队伍力量。

实验技术人员自身也必须认识到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態度。专业技术方面多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推陈出新,将新知识运用到实验教学辅助中,充实实践操作课。适应时代发展,并努力提高实验技能、积极学习新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发挥钻研精神,最大限度地研究出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让仪器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二)明确实验技术岗位职责、配备多元化技术人员

由于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的工作繁杂琐碎,而每个人精力有限,为了更好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应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将岗位细化。近年,各个院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逐渐增加,可将负责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操作、培训及维护的人员定为一个岗。将负责教学实验课、课程创新、仪器设备准备、维修维护的人员定位一个岗。将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数据报表上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工作作为一个岗。学校应根据各个具体岗的特点制定考核标准,实验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特长申请岗位,以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清晰。

由于很多高校实验技术事业编制岗位数量有限,现有编制数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以致会严重影响实验室建设。各学校可考虑退休人员返聘或以人事代理形势聘用人员解决编制不够的问题。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如精密贵重仪器的操作,实验课程的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等应由高学历人员负责,安排固定事业编制。而一些技术性要求不高、重复性的工作,如数据上报、安全卫生管理等可安排聘用制人员。

(三)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完善职称晋升制度

各个高校普遍注重教师的培养,奖励形式多样,既有教学成果方面的奖励,又有科研方面的奖励,而关于实验技术方面较少,这就导致实验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对此,应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探索创新及功能开发,对取得成果的人员进行奖励,提升工作量较多的人员的绩效

工资,年终考核时给予实验技术岗位一定的考核优秀名额。科研方面也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可设立相应的实验技术创新、新型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课题,不同岗的实验人员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课题研究。在津贴分配方面,不仅仅考虑实验教学工作量,还应考察工作内容的繁杂程度,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才能更好地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职称晋升方面,应完善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制度,重点考核所负责实验室实验课程人时数,课程完成情况,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时长,仪器设备的创新改进等,其次看文章发表,科研参与等情况。

(四)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培养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养,才能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而提升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水平。应定期选派人员到较高水平的科研院校有目的地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及技术,增加交流。其次,高等院校应多组织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使不同院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增加相互学习机会。鼓励实验人员参与到科研中,在科研中了解科研对数据的要求,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以更准确地开发仪器设备的用途,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

三、结语

高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必要条件,更是建设高水平大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现今,推动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实验室,更是跟上教学科研步伐的紧急任务。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需学校上下全面提升对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视度,将实验岗位细化并明确职责,完善职称晋升制度,并多方面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实验人员自身也需积极主动地吸收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及新方案,将这些新知识应用到实验课程当中去。全面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素质,使其在教学科研及学校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实验技术人员应将自己定位为一条连接的纽带,积极地将授课教师、实验学生及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工作中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拥有高度的奉献精神,使实验课程高效、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郑志远,李传涛,黄昊翀,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9):243246,275.

[2]涂真珍,王韦刚,张倩,等.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16,(23):5758,60.

[3]柯红岩,金仁东,耿悦杰,等.高校实验技术岗位分类管理的实施路径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234236,240.

基金项目:2018年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學改革”(2018175)

作者简介:陈思(1988—),女,汉族,辽宁阜新人,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实验师,从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室管理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室在传统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
基于SSH架构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对加强实验室评估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
论高校电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技术探讨
陕西省宝石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基于开源框架Flask快速构建实验室预约系统
批操作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