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化学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可初步的构建,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出课率、实验预习、课堂表现等进行考核,期终考核是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由闭卷模式会和开卷模式组成。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课程考核;分析化学
课程考核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1]。目前高校的很多课程考核方式是传统的、单一的,没有随着当前的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而变革,因此探索新的课程考核模式势在必行。对于独立类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高校,甚至是母体高校并不相同,单独实施适合自己的一套课程考核方案很重要。
1 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模式现状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医药本科人才是医药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可将此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实践型人才[2]。应用能力强,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熟练,将来从事专业生产或工作,适应社会能力和发展、深造的潜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1.2 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及问题
分析化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实践性强,是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门重要学科。那么如何改革课程考核形式来辅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们对分析化学课程实施了多样化的改革探索。陈淑娟[3]的综合考试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张芳[4]的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吴性良[5]等的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全程考核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考核方式一直在改革,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分析化学考核模式的问题仍较多,比如,考试形式单一,内容简单,考试制度死板缺少科学性,考试分析反馈效率低,成绩评价方式片面等。显然,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合理、科学的、创新的考核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2 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2.1 过程化考核
2.1.1 加大到课出勤的考核
独立高校的生源不如一本院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相比要弱一些,若学校、教师不严加管理,则会导致课堂出勤率低的后果。这不仅影响到了学生个人的学习,更是影响到了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更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质量,进而进入恶性循环。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呢?下列有重要几点措施:(1)强化任课教师的主体责任,严格强调课堂纪律,将学生的到课率与过程性考核向挂钩。(2)督促学工处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学生出勤考核制度,并落实到辅导员或每个班干责任,确保每个学生都按时到课。(3)对于到课率不高的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其动态和旷课原因。(4)到课率在期末进行统计核实,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约5%。
2.1.2 认真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预习报告是分析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要完成了实验预习准备,对即将要做的实验心中有数,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预习报告是体现学生预习工作的重要展现。为了避免有的学生抄袭,没有真正预习,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等并不清楚,教师要在讲课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随时提问学生。对于明显因为没有预习而答不上来的学生,要扣其过程性考核的分数,并明确告之学生扣分原因。两次课下来,学生对于实验预习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明显提高。
2.1.3 优化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与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有几个原则需要注意:(1)精簡性,课后作业主要围绕课堂内容重点,题目要少而精,以能掌握课堂内容为基础。(2)多样性,课后作业的来源不仅来源于书本的习题。教师还要结合实际生活、生产,多多搜集一些题材,以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联系性,分析化学是对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多多注意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注意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约占总成绩的10%。
2.1.4 有效组织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让学生变主体,学生由被动听变主动讲。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综合能力。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注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与考核,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告知学生,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表现不够好的鼓励,该过程成绩约占5%。
2.2 终结性考核
期末考试即为终结考试,分析化学作业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但是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来说,其考试模式应适当改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考核方式。期末考核可分为闭卷模式和半闭卷模式。
闭卷模式是一种普遍的传统的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情况,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留出一定的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考核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半闭卷考核分为闭卷和开卷部分,考试时间分别为1小时,分数各占50%。闭卷部分主要侧重如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等的理解。此部分命题要注意题目的多样性,要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查。闭卷考试结束后,上交试卷,然后开始开卷部分的答题卷。开卷资料不限于教材、练习册等,也可以是相关的专业书籍与上网设备。开卷的试题考查重点为综合性能力与素质,答案不是书本上的某段文字或公式,而是这门课程知识的一个融合,对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般总共有5题,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或能力先择3题答题。每张开卷试卷由2名教师批改给分,最红成绩取平均分。如两位教师的给的分数差值大于5分,则有第三位教师来给分,最后再算平均分。
3 总结
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考核方式也要遵照这个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分析化学为例,可以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方面进行改革,以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冰,刘志明,毛靓.高校考试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4,(8):1516.
[2]付春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2014,(8):282284.
[3]陈淑娟.浅谈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改革[J].中文信息,2017,(2):100101.
[4]张芳,孟现星,纪桢,等.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8,45(18):203207.
[5]吴性良.改革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法的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163164.
[6]夏林波,王巍,陈晓霞,等.中药学、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法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4):161162.
资助基金: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SJA2157)
作者简介:陈琪(1988—),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