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社会群体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不同的新社会群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与其内部党建工作密切相关,外资企业党组织不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发挥隐性促进作用。新时代各类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者迁移性和工作独立性强、人员在地域上分布广,其党建管理工作难度大;新社会群体党建面临组织不健全、工作手段滞后、党建工作内容脱离实际、党建工作形式单一等挑战。因此,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探寻党建工作新抓手,如打造“四位一体”立体教育体系,打造法治化、创新化、职能化和教育管理一体化的严密组织体系,建立思政工作新机制等。
关键词: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3-0020-06
根据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2012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文件精神,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个体户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界定为新社会群体。自改革开放至今,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社会群体随之迅速发展,非公企业党建在思政工作方面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但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1]为了解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形成对策,本文通过定性调研(访谈、考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六大类人群,调查问卷区域涉及深圳、东莞、中山、广州,共发放问卷332份,其中有效问卷330份,无效问卷2份)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省新社会群体的党建工作发展模式、特征、存在问题、优化思路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新时代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的主要特征
经调研发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重要推动力的新社会群体,具有自主性强、影响力大、成长迅速等特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同的新社会群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一)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特点
2017年,广东11家民营企业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在調研中发现,其中7家民营企业从零开始走到世界500强,在其发展历程中,创新动力与其内部党建工作密切相关。
1. 党建引领与企业效益和谐共生
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不仅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还与企业的顶层设计和运营全过程紧密相连。首先,民营企业“党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强大的“造血”功能。企业创始人牢记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他们把党的红色基因深植在民营企业血液里。调研发现,除了7家入围500强的民营企业早期依赖于非公党建的强大“造血”功能,其他3家企业的发展也值得期待。新社会群体的领军人物、骨干力量绝大多数都是中共党员,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他们发挥顶梁柱的作用,带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其次,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顶层设计、经营决策同向而行,党组织及时修订经营方向,完善制度设计。如D公司党委、纪委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以党组织为核心组建团队,以党章为标准建设员工队伍,先后出台了3000余条企业规章制度,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创立了目标与计划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再次,企业党建工作渗透在运营全过程。传统教育、革命锻炼、信仰培育等思政教育活动贯穿企业发展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非公企业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等教育基因,又汲取了现代文明精髓。如某企业始终以“党建引领,红心互联”为宗旨,把国家信息与安全挑战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之一,以维护社会正义为导向,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利益与开展业务工作相结合,保持企业经营与党和国家的利益高度一致。最后,党组织参与企业绩效考核全过程。企业形成集团党委参与决策,合并纪委财务审计直接把控经营风险、有效控制成本的完整体系,党组织体现了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如D企业党员数目达到3万之后,集团党委在梳理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廉政建设及党建实务的基础上,拟定出近30项具体的可操作的考核指标并纳入公司行政达标管理考核体系,集团党委全程参与党建达标检查工作并逐项打分,考核结果与公司相关行政负责人当期绩效直接挂钩。
2. 党性修养与企业文化相融互生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民营企业高度重视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策略、员工效益分享三融合,“三融合”的党建工作模式促进企业凝炼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如W公司以“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使命,推动企业跨越难关,建设和谐企业、效益企业,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系列教育活动,把企业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和企业文化生活;同时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凸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在解决企业、员工困难时表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日益增强。在艰苦的非洲、中东、南美和复杂的欧洲,W公司攻坚克难、开拓市场,其核心成员绝大部分是党员,每个超过三名党员的海外团队都设立了海外党支部,党组织先行先干,主动担责,充分体现了义务在前权利在后的党性。W公司6万多员工中有56个总支、300多个党支部、12000多名党员,他们在传递企业革新精神、创建组织团队方面发挥正向功效,30多年前W公司是一个普通民营企业,而今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建立100多个分支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市场服务惠及10亿用户,W公司成为跻身世界级的大型高新技术民族企业[2]。
3. 党务工作与经营管理“双推双培”
调研发现,部分非公组织、民营企业形成了党建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企业发展反哺党建发展的共赢氛围,党员不仅宣传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推动党组织发展,还协调沟通企业劳资双方关系、沟通政府业主员工三方关系。部分非公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了“双推双培”活动。即企业培养党员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同时吸收生产经营管理能手进入党组织,其中优秀党员成为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则成为经營管理层成员。如Z集团企业始终强调,在党委领导下进行组织内部的经营决策,实施人才管理,敢于从企业内部打破传统桎梏,采用全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并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X公司的高管、骨干一直担任党委的重要角色,自2016年党委换届,党委11名委员均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业务部门主管,其中党委书记、副书记分管信息安全、舆论宣传、公司运营和人才建设。X公司党委当前党员超过7000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23%,涵盖了其本部和各地分支机构;党员平均年龄28岁,研究生学历过半;拥有12个党总支和116个党支部,重点领域、核心部门和关键岗位都设有党支部,形成“党员是骨干、骨干是党员”的双强格局[3]。
(二)外资企业党建工作特点
外资企业分为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三类,属于非公有制企业,合资企业在参照国营企业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工作范式。目前,广东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掌握现代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人员进入到合资企业。广东外资企业的思政工作各有特点,主要有自上而下的领导型和自下而上的基层型两类,前者主要有“联席会议模式”“条块模式”和“党工委模式”,后者有“核心影响模式”“骨干教育模式”和“基础管理模式”。与民营企业相异的是党组织不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而是发挥隐性促进作用。
1. 外资企业党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党工委发挥企业组织建设作用,企业党工委是地方党委的派出机关,一般由地方党委负责人或分管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其职责是指导和督促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健全基层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工作关系,完成地方党委交给的任务。办公室设在地方党委组织部门(按其工作特点可以与组织处、组织科等合署办公)。二是“联席会议”,为指导本地区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地方党委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组织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负责人召开会议,探讨企业党建的筹划、组织、协调、督查和考评等工作,通过定期开会、定期办公、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督查的程序,把各方面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的工作开展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其优势在于思政工作方式灵活、时间机动、易于互相取长补短、互动性好,缺点在于规范性不够,多头领导、多方指导,容易导致领导不力。
2. 外资企业最典型特征是党组织不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管理,主要发挥外联作用。无论是党工委还是“联席会议”的党组织活动、思政宣传活动,都由企业所在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地方党组织开展,结合本地规模较大的企业实情,因地制宜地对企业党员宣传国家方针、经济政策,活动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获悉一线非公企业党员心声和企业党建真实情况后,采取个性化的扩大基层组织工作覆盖面策略。其缺点在于宣传对象不稳定,问题解决最终还靠企业本身,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3. 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经济工作之中。企业员工普遍重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因此党建工作要结合他们的所思、所需、所求而展开,基层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带领群众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斗。一是合资企业高层管理者中的党员兼任党支部书记,作为公司的核心骨干,这个群体相对稳定,他们不仅在中方员工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更好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而且他们与合资方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机会与合资方管理层直接沟通,积极促进党的工作有效性得到合资方的认可。二是合资企业中方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党员兼任党支部书记,负责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基于部分合资公司骨干队伍有一定流动性、高层管理人员中没有中方党员情况而设置。该党支部书记在公司职务范围内主动加强与合资方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争取党的工作得到合资方最大程度的认同。三是骨干管理,由公司从事行政管理或业务工作的党员负责党支部工作,主要对党员进行基础性管理教育工作,旨在以党员为中心,逐渐影响到普通员工。这种组织主要针对年轻骨干多、流动性强的大型跨国中外合资公司。
总之,外资企业存在组织差异性、人员结构多样性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特征,党建工作不能囿于一种模式、一刀切,这就要求采取不同的党建工作方式,既要深入细致调查,又要“个别指导”。
(三)针对各类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者的党建工作
经调研发现,广东省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人事关系基本放在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其党团组织关系管理有三种方式:1. 行业协会属地管理。如广东省民政厅对省级协会党总支的管理,广州市、深圳市民政局对市级协会党支部的管理,但是协会及其专委会在组织层面没有垂直管理;2. 部分人才交流中心成立了流动人员党支部,组织活动相对较少;3. 少数中介机构人员或自由职业者的组织关系挂在街道办事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活动。通过对广东东莞、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部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走访发现,党组织生活不定期、党建工作形式比较单一、人员缺乏有效管理是其主要特征,访谈中有专业人士声称长时间没过过组织生活。另外,由于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者迁移性强、工作独立性强、人员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较大。
二、新时代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新社会群体的快速发展,其党建工作面临以下巨大挑战:传统的党建组织不健全,党建工作手段滞后,党建工作内容脱离实际,党建工作形式不够吸引人等。
(一)思想意识主流健康,宣教工作相对滞后
调查显示,广东省新社会群体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政策充满信心,肩负正义感和使命感,关心时事,关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追求人生的社会价值,有较强的事业心,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样,不足亦较为明显:1. 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了解不及时。调研显示,党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戰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理解不足,这说明针对新社会群体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力度不够,亟需对他们普及党的创新理论。2. 党员的入党动机纯粹,但对党的理论信念不够坚定。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任何企业、组织都需要通过教育、引导、示范、激励的方式来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调研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党员分别表示“没有时间了解”和“不太了解”国家政策和党的组织活动,说明企业讲述党的故事、传播党的声音工作不到位。3. 新社会群体有相当数量的非党员,他们对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1980年之后出生的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经校园招聘直接跻身市场经济大潮,擅长使用新技术,获得了大量的国内国际资讯,思维活跃,有很强的的独立自主和竞争意识,求知欲强,但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和迷惑。综合来看,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的宣传教育亟待提高针对性。
(二)党的组织建设与企业发展未完全同步,存在不同程度的隐忧
党的组织建设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调研发现,在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中介组织、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等组织中,党的建设与企业职能部门、法人管理的建设步调并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现在:1. 存在组织被淡化的隐忧。党组织不能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也不能处理企业资产重组与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所以有党员认为企业内部有淡化党组织的倾向。2. 党组织工作亟待创新工作内容。党员对企业、管理部门党组织及其工作的总体评价较高,但有近半数的党员认为创新内容是党工作取得实效的下一个着力点。3. 多数受访者不明白企业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干部,培养企业精神。企业党务干部的物质待遇和奖励不与党务工作挂钩,导致该职位对党员吸引力低。大部分党员认为党务干部的待遇和奖惩应该与同一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同等对待,党建工作只是义务工作,这可能导致专职政工队伍后继乏人,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逐渐老化,党建活动缺乏创新意识,这对企业凝聚人心很不利。4. 针对企业党员的专门教育管理尚不完善。党员队伍建设包括教育管理党员、培养发展优秀人员入党两部分,这关系到党组织的未来发展大计。民营企业的党员、普通员工对党的组织管理模式高度满意,但三分之一的党员提出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并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在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投资方看来,党组织是企业下属的一个部门,它的主要职能是维护企业发展,结合生产经营进行思想工作才是有价值的工作,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融入生产经营内容,由党组织开展专门教育。
党组织之所以被淡化,是因为党员干部未能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党员干部身份只是外挂在行政干部身上,党建工作业绩不与经济奖励挂钩等。党的组织被淡化,工作创新从何谈起?因此,响应“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的号召,依然是外资企业面对的现实课题。
(三)企业传统党建活动缺位,务工党员身份获取和管理难度大
已组建党组织并成立党建工作机构的企业在“推优”入党活动、党课教育活动和党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尤其是党课教育不仅吸引了党员,更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非党员员工的眼球。但是,部分企业传统党建活动缺位,如对传统的“三会一课”制度,只有少数党员明确表示“知道”,又如关于常规性党员支部会议是否召开,党员也模棱两可。近一半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党员希望党组织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知识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对于自由职业群体来说,他们重视专业能力、轻政治意识,在他们中间开展党建工作相当困难。如在中介组织、自由职业者中,务工党员为了便于流动,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甚至有党员存在“雇佣”顾虑,认为转不转组织关系无所谓;还有一批务工党员由于工作频繁跳槽,他们长期游离党组织管理监督视线之外,无法履行党员义务。
(四)缺乏专门的党建工作队伍,工作手段不接地气
通过访谈已组建党组织并成立党建工作机构的企业发现,他们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政工干部队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民营企业老板亲自抓全员素质提高工作,有的企业需要专职政工干部队伍,但是从企业内部遴选此类人才太难,导致组织结构缺位。部分民营、外资企业党建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员工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或不理解,这是政工知识缺乏造成的困惑或苦恼,他们希望参加专业党建工作学习和培训,但目前流行的是以体制内为对象的培训方案,与他们的需求脱节。有访谈者暗示,部分企业高管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他们只看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中的负面影响,不仅不重视党建工作,甚至以抵触心态看待党建工作。
在访谈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者时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党建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活动形式老套且单一,难以入脑入心。一些崇尚文化建设的企业,文化除了上墙上版外,其他传播形式有限。员工看不到党建工作者对物价、房价持续上涨与自己收入之间矛盾等问题的解释,也看不到他们对企业另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给予解答,对党和政府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他们也难于讲透。由此可见,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苍白和无力状况,这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推广。
调研表明,对比传统体制内的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模式、方式、手段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我们务必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入研究。
三、进一步深化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调研分析,新社会群体的党建工作要探寻新的工作抓手,如打造“四位一体”立体教育体系,打造法治化、创新化、职能化和教育管理一体化的严密组织体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建立党建工作新机制等。
(一)打造“四位一体”立体党建工作教育体系
针对宣传教育不足,建议从企业实际出发,以社会教育为主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教育活动,有机整合教育宣传骨干、工作积极分子、奉献者等多重角色。党委、党支部、党员和社会一起打造“四位一体”育人系统。1. 党委领导班子定期主持并开展“党性”专题教育,使党员了解中国共产党政策出台的背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自觉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2. 全方位加强党员的素质教育。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除了拥有精湛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外,还要加强综合素质培训。3. 培育党员的理想信念、培训业务技能。职工最直接关注点是党员的模范作用,模范党员对职工有提振士气的作用。广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业务技能,成为企业精英。4. 党委整合企业、新闻传媒力量,用现实题材增强企业党员和员工责任感,努力打造企业文化长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二)打造法治化、创新化、职能化和教育管理一体化的严密组织体系
必须重视企业、中介组织、社区党组织的法制建设。法律的调控与保护是一切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制度作保障,党建工作才能得到全面、长期、穩定的发展。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法律化,才能保证党的组织活动公开、公平开展,从而更好发挥党组织活动的社会效益。为此,国家社会学界、政治学界、法学界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目前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社区等组织的党建工作实情及特点,探讨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中介组织、社区重大问题决策的方式,使党建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使党的组织工作获得更大认同,为党中央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1. 制定针对出资人队伍管理的工作思路,包括专门针对出资人的教育培训、困难帮扶、评先评优、政治安排等,努力打造出资人理解支持党组织工作的良好氛围。2. 建立新社会群体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制度,多家非公企业可联合租赁或与国有企业联合保障党组织活动场所。3. 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和指导机制,分层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中介组织、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在经营规模、工作条件、物质保障方面差距很大,需要建立务实管用、运转顺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为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目前非公企业采取了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党群共建等多种形式,在此基础上,企业、中介组织、社区还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努力教育现有党员,又充分培养吸纳积极分子成为党员。根据企业、中介组织、社区性质和党员要求,拟提出“党员教育管理一体化”思路。1. 党员作用主体化,时刻关注企业、中介组织、社区党员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培训和锻炼的机会;2. 管理帮助人性化,对家庭困难的党员给予经济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败坏党员形象的不当言行及时批评纠正;3. 关怀服务长期化,建立健全职工个人档案,包括登记职工个人的生日、工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长期关注并及时给予关心;四是教育培训多样化,利用企业、中介组织、社区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采用讲演、参观、授课及远程网络教育等多种学习方式,助力党员和职工提高职业技能,接受先进理论,提升综合素质。
(三)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建立党建工作新机制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落地”需要落到生产一线,将组织建设与生产经营融合。面对新社会群体,“三会一课”和“例会”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出新出彩。1. 党员干部要把“务实”与“务虚”结合起来,“务实”就是要成为业务骨干,通过学经济、进市场、下班组等方式,提高服务生产的实际本领;“务虚”就是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学习先进管理理论,科学研判形势,在生产过程中能为党员、职工深入浅出解析党的方针政策,让党员和群众摆脱政治盲点,对党和政府坚定信心。2. 为使非公企业党组织办事有经费、工作有条件、活动有阵地,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拨付、党员捐助、党费返还等多种渠道筹集活动经费;统筹使用企业的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综合性党群活动中心等;党委领导班子广泛利用诸如谈心会、辩论赛或外出学习等多种社会教育形式,帮助党员提高理论水平、工作技能和社交能力。如此,党的活动才会成为企业需要、员工拥护的“香饽饽”。3. 要建立针对新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舆情监控引导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等。
目前,非公企业关涉社会生产、服务、流通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公企业上班族包括很多大学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还包括一些社会精英和高知群体。一些敌对势力、非法组织把非公企业作为与我们党争夺群众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巩固党在非公企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4]新社会群体越来越庞大,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对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开展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在找到问题根源后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妥善解决,不仅推动党的政策进企业,还推动政府服务进企业与先进文化进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宣传教育部.新时代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07.
[2]华为创新民企党建经验值得重视推广[N].深圳特区报,2007-07-09(A01).
[3]陈磊.从深圳本土500强企业看经济发展与党组织建设的共赢[J].特区经济,2017(11):118.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48.
责任编辑 陆 昱
收稿日期:2020-03-26
基金项目: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龚超,男,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