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前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2020-08-07 05:36陈伟青李光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缺失高校教育劳动教育

陈伟青 李光

摘 要:劳动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需要,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需求,对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增强劳动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着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认识片面、劳动能力不足等现象。因此,高校要与社会、家庭共同为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开拓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拓宽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劳动教育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劳动教育;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校要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能够创造性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从劳动教育的价值评判、目标追求、历史创造、审美活动四个层面,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对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爱劳动、爱学习、爱祖国”三爱教育。2015年提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劳动素质,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二)是新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马克思指出,培养全面性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结合。进入到21世纪,全球经济化步伐加快,互联网思维、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创客猛增等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与劳动的相结合,促进现代社会的飞速进步,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力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要丰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善于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劳动活动,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辛勤劳动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在未来学习生活中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参加高考后直接考入大学的,连续的初高中教育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缺乏劳动锻炼和实践知识。“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相契合,具有育人性、思想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加强诚信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上所有的幸福都是依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社会责任感以及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由过去的轻视劳动教育改为逐渐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学校的劳动教育。目前高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教学实习、志愿服务等劳动教育形式,使劳动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开展。虽然目前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德智美育相比仍然非常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劳动观念的淡薄性

大学生集中居住的宿舍中,很多宿舍长期处于无人打扫的状态,衣服乱堆,垃圾满地,没人愿意主动去清理宿舍卫生,无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环境。他们认为在学校中劳动可有可无,只有学好文化课才能在毕业时找到一份满意且体面的工作。因此,当劳动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就会出现不愿意干、怕苦怕累的情况。甚至有些家庭贫困想勤工俭学的同学,在选择岗位时首先会咨询岗位是否轻松,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现象严重。

(二)大学生劳动意识的浮躁性

爱迪生提出,世间任何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都是需要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获得的。高校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高校学生中普通存在着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或者学的好不如有个好爸爸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读书无用,大多人在大学中虚度光阴,只为混文憑,更是出现了很多投机取巧者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此,不论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或采用形式新颖的方式授课对大学生效果都不大。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表现为攀比现象严重,用高档、穿名牌,讲排场、摆阔气、浪费严重。

(三)大学生劳动认识的片面性

劳动并不是简单的为了劳动而劳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性。劳动教育和智育不同,它在教育过程中会与自然接触、与他人合作,在这过程中便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但是,我们也能清醒的认识到,当前高校大学生并没有全面认识到劳动教育蕴含的深刻内涵,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很多人的认识与劳动教育内涵有偏差,甚至出现错误。他们认为劳动的全部内容仅仅只是肢体上的生产劳动,劳动对于自己本身来说是一种折磨,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时,会抱着消极的态度和抵触心理,为不参加劳动找各种理由去推脱,从而导致劳动教育并不能达到预设的培养目标。

三、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把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方面,高校要做到把劳动教育内容涵盖到教学课程与日常管理中,从而实现劳动内容与课程的相结合。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是否能够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线上通过学院网站、公众号平台,线下通过班级活动、谈心谈话等形式加强劳动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拓宽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劳动教育的发展途径

劳动教育的实施如果只在课堂和学校等固定场所进行并不能达到我们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在加强劳动教育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劳动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如与相适应的企业、农场等建立校企合作,作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同时,二级学院可以尝试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实践、实习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夯实专业基础。

(三)健全高校劳动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传统教育一直以智育为主导,劳动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动、边缘化的状况,是目前高校需要研究的问题。高校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作为毕业考核指标,规定劳动教育学分达不到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不能毕业。同时,可以尝试把第二课堂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

(四)努力构建劳动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自古以来受传统观念“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影响,普遍认为从事劳动性工作是简单、低级、没有含金量的事情,导致社会和家庭普通不重视劳动教育,企业也极少数愿意为学校提供实习的场地。劳动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在高校、社会、家庭三者因素之间,学校教育承担着主要角色,而家庭和社会是劳动教育的补充。只有三者互相促进、互相配合,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杨海达.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2]杨顺清.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云南高教研究,1999(4):30.

[3]楼锡锦.试论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实施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0(1):58.

[4]裴文波,岳海洋.潘聪聪.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维透视[J].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9(595):87-89.

[5]王丽娜.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6.

[6]袁超.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智库时代,2019(26):122-124.

猜你喜欢
缺失高校教育劳动教育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