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一)指标体系的选取。区域经济水平的研究较多,其衡量指标众多。指标的选择对于问题的研究尤为关键,其指标需要切合诸多原则,包括可行性、合理性和系统性等,本文选取的指标、命名和对应的单位如下:X1=国内生产总值GDP;X2=居民消费水平;X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4=公共财政支出;X5=居民人均纯收入;X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全社会消费社会零售品;X8=海关进口总值;X9=海关出口总值;X10=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指标包括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城市经济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平层面的指标,指标数据均来自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统计年报报告。最终在数据收集完毕后,进行数据的汇总整合和处理,最终得到研究数据。
本文主要将13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的主体和对象,基于各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地探索分析,选取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10个经济发展指标,利用因子分析进行探索和验证其地级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一)相关系数分析。数据标准化处理操作后,需要深入验证其钻去的各个指标间是否存在较大程度的相关性,此为进行因子分析前必须进行的关键性操作。[17]借助SPSS软件分析其相关程度,结果各个指标变量的相关程度较高,表现其具有较为紧密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的后续操作。
(二)因子旋转。进行因子分析时需要进行因子旋转,为了有效使少数公共因子上的载荷更高,更为显著,保证其可以充分地解释指标特征和内涵。本文借助SPSS主要进行方差最大因子正交旋转。经过软件操作后,得到最终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表1 旋转后成份矩阵
表1可知,第一个公共因子上X1,X3,X4,X7,X8,X9指标载荷大,主要反映宏观经济层面,即GDP、财政投入资金、贸易总额等,主要指宏观经济水平公共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上X2,X5,X6指标载荷大,反映人民生活层面,即城乡人均收入等,指人民生活水平公共因子。
(三)因子得分。需要最终进行综合得分的测算,需要结合因子分析前面分析结果进行构造,公式为:H=∑αiFi。其中αi为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71.782%、16.094%,Fi即反映第i个公共因子。得出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因子得分排名综合表见表2。
表2 因子得分综合表
由表2可以得到各个地级市对比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结果。具体如下:
(1)第一个公共因子主要衡量江苏省的宏观经济水平。在其行列上得分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市,第二是苏州市,第三是无锡市,其综合得分分别是1.7997、1.7938和0.8701。基本上地级市的该指标综合得分小于0,直接表现为经济实力的落后水平。本文主要衡量的是宏观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其中宏观经济水平的权重明显高于人民生活,说明其比人民生活更能表现江苏省的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水平,反映南京、苏州等经济较为发达,对外贸易发展较为成熟化。
(2)第二公共因子主要用以评价江苏省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其中镇江市、常州市和无锡市是其排名前三的地级市,综合得分均超过1,反应其城市内的居民生活水平较为和谐,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等方面。在这一公共因子上,得分小于0的地级市较少,反映其人民综合整体的生活质量偏高。第二因子上得分较低的是徐州市和盐城市,表现徐州市和盐城市不够关注人民生活相关的行业活动,包括教育、劳动力补给和农村民生政策等。
(3)通过公式,借助方差贡献率的参与,测算出各地级市的综合得分。其中苏州、南京、无锡排名位居前列位置,表现出其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发展的水平较为优越。反映其GDP、对外贸易和政府支持上均表现优秀,在各方面处于优秀或者中等偏上的位置。而盐城市和连云港市表现较差,综合得分偏低。综合得分大于0的地级市仅为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和镇江,其余地级市均得分较0更低,表现其经济水平偏低。江苏省发展不均衡问题展露无遗,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应当紧紧抓住根源发展问题,应用有效合理的先进技术和观念,灵活应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波动,积极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体现在各个方面,因此提升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强项,需要懂得扬长避短,全面综合地提高江苏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江苏省发展需要注重综合考虑各地级市的水平和实力,全面均衡地发展,经济实力强的城市需要带动实力较弱的城市,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更为和谐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