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煌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版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道路。追本溯源,版画的由来从史前时期的彩陶图纹到殷商的甲骨文,从青铜上的铭文到汉代的画像石刻及秦汉肖像印章的广泛使用,无一不为雕版印刷的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谭权书:《木刻教程新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3页。版画伴随着印刷术诞生,初始起着传播文化的功能,用图像记录了历史上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构筑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视觉图像。云南版画是中国当代版画四大流派之一,绝版木刻更是云南版画创作中的翘楚,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云南省美术馆的馆藏精品版画作品反映了云南省版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藏品涵盖了云南版画5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版画家们的艺术作品,描绘了云南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时代精神,使观众感受到云南文化的魅力和云南的大好山河。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的一群年轻艺术家开展绝版木刻创作活动,作品在国内各大美展上大放异彩,渐渐发展成有规模的普洱绝版木刻群体,推动了云南版画的发展进程。时至今日,持续进取的云南版画创作尤其是绝版木刻,已经是受到广泛人民群众认可的艺术技法和文化载体,成为云南省本土艺术的文化品牌与宝贵资源。
云南省美术馆馆藏精品版画中不乏绝版木刻之作,笔者选取部分馆藏精品版画,以绝版木刻作品为主,期望通过赏析精品,一览云南绝版木刻的发展历史,总结创作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今后创作指明方向,使云南版画艺术在新时代中焕发更灿烂的光芒。
“云南版画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南诏、大理国时期,其为传播佛道经文的书版木刻插图,民间节祭用的木刻年门画、甲马纸、灶王爷像等样式,源远流长。其中某些样式至今仍在民间流传。”2.李忠翔:《美丽 丰富 神奇》,《民族美术研究》,2000年,第30页。云南现代版画可谓是云南美术的重要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国性的大型展览上频频入选、获奖,使得云南版画一跃成为与江苏版画、四川版画、黑龙江版画等量齐观的四大地域性版画之一。获得如此殊荣的云南版画的成功秘诀在于形式独创的绝版木刻,绝版木刻汲取了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特色的精髓,创新了版画语言,在国内版画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熊小玉:《云南绝版木刻表现风格发展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10页。
绝版木刻也叫“油印原版套色木刻”,其在印完所有版之后无法再进行二次印刷,所有画面全部通过一块版完成刻制和印刷,创作者边刻边印,刻完一个色版印一种颜色,制作出一版后也自然毁了前一版,不可逆转,作品完成后无法再复制整幅画面,故得名绝版木刻。4.郑旭:《绝版木刻》,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22页。绝版木刻最大的特点是发挥了自身的绘画性,在创作过程中省略了许多套色木刻中繁琐而严格的复制工程,使得创作者的创作激情和自由性不因复杂的工具而消宕,作品也因此更加“有意味”。
① 郑旭,《染 · 拉祜风情之一》,57×70cm绝版木刻,1984年
正是由于这份自由性,创作者可以随时调整画面效果,尽情组合点线面和色块,浑然天成,在版面上挥洒热情,反复叠加的色彩丰富而深沉,肌理效果也在不断叠加中愈加丰富,展现了独特的趣味和韵律感。因此,绝版木刻所展现的视觉冲击力常常十分强烈,色彩丰富多样,对立又不失和谐,画面效果强烈,层次感丰富。
《拉祜风情》是云南绝版木刻初期的代表作。1984年,郑旭的《拉祜风情》(组画)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为西南边陲的云南美术在国家级大奖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使云南版画惊艳世人。云南省美术馆馆藏精品版画《染·拉祜风情之一》为绝版套色木刻,作品展现了少数民族拉祜族的民族文化,将少数民族鲜艳多彩的服饰和日常生活的场景稚拙而富有生气地展现于观众面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安静和谐的生活气。画面中三位拉祜族少女被处理成如民间传统剪纸般的平面装饰之味,形象棱角分明,少女黝黑的肌肤、深色的嘴唇、浑厚大方的民族服饰上那艳丽丰富的民族图式彰显着拉祜族的独特风情。人物造型略微夸张变形,黑色的大手、扁平的体型,嘴角洋溢的微笑以及背景灿烂的向日葵花海体现出勤劳勇敢的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富有装饰性的色调也预示着少数民族欣欣向荣的生活,营造了热情洋溢的民族文化情域。郑旭的绝版木刻装饰意味浓烈,带有青铜器纹样与瑶族师公画的身影5.武俊、陇艺梅:《民间天空——云南当代美术档案》,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1页。。他的作品根植于拉祜民族文化的魂性色彩,采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以大巧不工的视觉符号和富有装饰趣味的画面效果营造了独特且有意味的艺术风格。6.李先帆:《融合与造境—— 族美术视野下的20世纪80、90年代云南 族题材绘画创作》,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8年,第196页。《拉祜风情》的获奖激励了更多的年轻艺术家们加入绝版木刻的创作之中,激发了他们使用绝版木刻技法来进行艺术创作的热情,形成了有规模的绝版木刻群体。云南绝版木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使人眼前一亮的艺术表现形式进入了中国艺术界的视野,强有力地推动着云南版画艺术的发展,云南绝版木刻也由此成为云南版画的一大杰出代表。此画也成为云南绝版木刻异军突起的标志性作品。
从《拉祜风情》之后,绝版木刻以高速发展的态势迈入了黄金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绝版木刻在各大展览中荣获大奖,技法和风格上获得极大成熟。馆藏精品绝版木刻版画,艺术家魏启聪的作品《村寨》为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村寨》吸收传统和现代油画艺术语言的可贵因素,创造性地在版画上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用色大胆,采用红色作为主基调,满溢作者火热的激情,挥洒自如的用刀和色彩的巧妙组合,谱成了一幅极富于表现力的具有高昂节奏的画面,富于东方色彩和个人艺术特色。7.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95页。《村寨》区别于其他色彩绚烂、富有装饰趣味、形式优雅、颇具民族风情的作品,更加注重自我的思考与表现,趋向于内心情感的探求,寻找更本体的艺术表达,带有平淡天真之味,画中的树干和人物造型,简练概括的民族村舍,肆意纵横的刀法,富有激情的红橙色调下藏有一种淡淡的寂寥之感,有着作者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对“'85新潮”的反思,带有对艺术与社会生活之关系的思索,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可见此时的绝版木刻版画已经开始脱离少数民族图式,更加追求艺术的自我表现,更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形式,追求快意表达自我的思想与情感。
② 魏启聪,《村寨》,61×75cm,绝版木刻,1989年
③ 郭游,《冬·越过丫口的云》,62×80cm,绝版木刻,1998年
云南绝版木刻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版画作品,如馆藏绝版木刻,郭游的《冬 · 越过丫口的云》,为1998年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银奖作品。该画有别于体现具体地域民族风情的版画作品,画面中将图像条块化并进行重新组合,点线面间相互穿插交替,刀味浓厚,色彩间反复交叠,将具象与抽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新印象派的风味,产生了光色丰富之感,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此画作自然且毫无窒碍地抒发着作者的创作思维与情感,作品本身更为纯粹,具有诗意,审美意味也更加浓厚。作者专注于绝版木刻版画本体言语的探索,在表达自我情感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完美地将自我的理念和情感融合在绝版木刻的创作中,作品更加接近艺术本质。
这一时期的云南绝版木刻注重自我意识的表达与内在的自我表现,而不那么在乎大众的审美品位,民族风情的题材渐渐淡化,从群体性的地域民族风格开始向多元化的风格发展,画家重视在艺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悟,注重表现形式的突破,版画的个性化风格逐步增强。绝版木刻在继承和发扬过去风格优势的同时,通过作者精妙的构思和对自我内心的探求,脱离了传统民族图式,有的用幼儿般的率真和形式化的稚拙追求童趣天真之味;有的大胆吸收民族艺术精华并将其与西方表现绘画相结合;有的灵动地描绘了抽象色彩、光线等一般物象。总之,云南绝版木刻更加注重个体对于现实生活、对于生命、对于自我的体验,重视绘画本体语言的拓展,在抽象表达和主观表现上有着明显的提升。
云南绝版木刻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低迷,最明显表现在云南版画在全国各大展览上的获奖情况呈现下降趋势,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渐渐失去领先地位,其中诸多绝版木刻作品延续着以前的表现风格而没有大的突破,在技法和形式上保持着稳定发展的趋势。
馆藏版画作品,艺术家贺昆的《原野》于2002年获得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金奖。该画作以具有抽象意味、装饰化的绘画样式和热情洋溢的色调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在这视觉冲击之下还能感受到作者宁静致远的意味,从中体悟到大自然的诗意浪漫。8.王玉辉、张鸣、郭浩:《绝版套色木刻》,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6页。相较于贺昆先前的绝版木刻作品《流动的光》,虽然作者不断追求对艺术本质的反思,追溯民族文化本源,思考大时代下自我情感的表现,但也不难看出作者表现风格一直稳步的发展乃至成熟,缺少艺术上的巨大突破。
④ 贺昆,《原野》,68×90cm,绝版木刻,2002年
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转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画家们原本较纯朴天真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云南版画内部的创作动力随之弱化,表现为艺术上浮躁的心态,牵强附会的固化图式,忽视生活本身,忽略自我内心的感受,丧失艺术的敏锐性,又或者重复演绎自己的表现风格。绝版木刻在艺术表现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变化,绝版木刻表现风格的停滞不前造成了自身的发展滞缓。在当今大时代背景下,整个中国版画界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2009年的全国美展没有评选出版画金奖,甚至银奖遴选困难。“该展览参展版画作品保持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但没有出现明显的集体提高和突破,同时入选的作品也没有出现特别令人惊喜的作品。有几件获奖提名作品的作者不仅与上届相同,其作品面貌也极为相似,通常延续以往的风格和思路,没有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9.王红媛:《时代感的丰富呈现——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版画展评述》,《美术观察》2009年第11期,第28页。
云南绝版木刻发展滞缓的解决需要艺术表现风格的突破,需要艺术家们在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达到一定艺术高度后大胆超越自己,努力探索挖掘不一样的艺术语言,而不是维持安于现状下的平稳化发展。艺术具有独创性,要超越前人、超越同辈、甚至超越自己。艺术家们需要有更大的责任为低迷的绝版木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自我创作风格的再突破和个人表现风格的拓展,这不仅有利于自我艺术生命的延展,也有利于推动云南绝版木刻的发展。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绝版木刻发展的突破口,创作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复制生活,需要包含作者对社会与生活的深刻认知以及真挚情感,并将现代与传统的文化资源融入,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具有时代精神。艺术家在绝版木刻的创作中,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各项资源,从艺术的角度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将自己思考的过程或结果通过图像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大众在欣赏这些画作时,既关注到了社会生活,也会对历史人文、国家民族所存在的状况或问题进行思考。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下,各国的交流日益紧密,绝版木刻的发展要继承优良传统,将传统民族艺术语言现代化,并有机融入绝版木刻的创作之中,要开阔视野走出国门,观照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打开思路活跃思维,更深入地理解自我的艺术语言,拓展自己的创作风格,将云南本土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题材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将其上升为具有哲学思考、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媒材的运用上,艺术家们也可以尝试将综合材料运用到版画创作中,做出有意味的作品。
笔者通过对云南美术馆馆藏精品版画的研究,将云南绝版木刻划分为形成、发展、低谷三个时期,以此带领诸位读者感受云南绝版木刻的魅力,并对绝版木刻发展的滞缓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意见。云南绝版木刻兴勃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八九十年代进入高峰,如今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没有了黄金时期的高速发展之势,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如四季更替有荣有枯,绝版木刻现下的低迷是一个沉淀的时段,可以让版画家更加理性冷静地关注版画发展,审慎地探求自我艺术风格的发展以寻求更大的突破,带着对版画的热情不懈地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停滞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低迷中看到问题并总结经验,上下求索探明创作方向,推动艺术表现风格的多元化发展,云南版画定会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