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砚云
翰墨传情,心寄江湖。陆游的书法同其诗歌一样沉雄郁勃,以刚正端直的精神力量反抗世俗孱弱媚态,寄寓着强烈的情感,从中表露出不加矫饰、以笔写心的真实自我。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获,契丹部族建立的政权宣告灭亡。紧接着,早已对北宋虎视眈眈的金朝将领决定兵分两路,直扑太原和燕山,计划攻克东京,战争一触即发。这一年的十月十七日,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陆游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降生了。两年后,金朝攻取开封,掳走徽、钦二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宦游半生 名盖当时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虽不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却有幸成长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一个人才辈出的书香世家。陆游高祖陆轸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右丞,是王安石的学生,父亲陆宰是有名的藏书家,收书之富独称江浙。因此,陆游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学陶染,并跟随名师学习,十二岁时就能写诗作文。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在锁厅试(宋代现任官员参加科举考试的一种方式)中取得第一名,盖过了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大怒,降罪于主考官。在次年的省试中,秦埙名列第一,陆游却落榜了。秦桧病逝后,陆游才得以赶赴福州出任宁德县主簿,后调临安,担任敕令所删定官的职务,又相继任职大理寺、枢密院,逐渐以诗名显,时人称其为“小李白”。
陆游是坚定的主战派,他反对议和,一生致力于北伐抗金,数次进言献策,不断遭到当权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但他并未真正得到重用,还因力说主持北伐的张浚用兵遭到罢免。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四川宣抚使王炎召入南郑幕府,他又一次看到了出师北伐的希望,热情澎湃地为王炎作《静镇堂记》,并陈进取之策,但直到王炎被召回,陆游的意见也没有被采纳。在南郑为期八个月的短暂军旅生活,对陆游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乃至他在离开汉中后的余生几十年里都对这段峥嵘岁月梦寐不忘。
虽于仕进一路颇为坎坷,但陆游在文学、史学与书学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被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书史上,陆游又与范成大、朱熹、张孝祥被并列为“南宋四家”。
功夫深处 简拙自成
现存陆游的书法作品不多,究其原因,清代学者赵翼《瓯北诗话》有论:“放翁不以书名,而其书实横绝一时。……是放翁于草书,功力几于出神入化。惜今不传,且无有能知其善书者,盖为诗名所掩也。”赵翼认为陆游书法少为人知的原因是诗名太盛盖过书名,墨迹流传稀少。而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每日写诗,笔耕不辍,无形中势必锤炼了书法。
自北宋官方刻《淳化阁帖》始,私家汇刻丛帖的风气日盛,加之陆氏雄厚的家藏,为陆游取法前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刻苦学书、锐意临写,曾“硬黄一卷学兰亭”,也曾“午窗弄笔临唐帖”;不但白日临书,甚至夜半时分“忽然起索三升酒,飒飒蛟龙入剡藤”。不分昼夜地援笔调墨,使得“徂徕松尽玉池墨,云梦泽乾蟾滴水”,这固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从中可以看出陆游学习书艺的勤苦恒心。
陆游的书迹至今尚存二十六件,包括题记、碑刻、手札等。现存最早的作品是他中年时期创作的楷书《焦山题名》。《焦山题名》为陆游踏雪观《瘗鹤铭》后所书,全篇布局紧凑,笔力浑厚,挺拔雄劲,有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的遗韵。陆游在诗作《自勉》中称:“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可见其对颜真卿的推许。《钟山题名》是《焦山题名》刻立半年后所作,依旧是遵循颜体法度之作,但在用笔上已从丰腴趋向瘦硬。
就现有陆游作品而言,他的行草书数量和成就都远在正书之上,多以书札的形式流传,主要取法自唐代张旭和五代杨凝式,所谓“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又参以北宋苏轼、米芾和黄庭坚遗意,《玉京行帖》《苦寒帖》和《怀成都十韵诗卷》是其中的代表作。《玉京行帖》受杨凝式《韭花帖》和《新步虚词帖》影响,布白疏朗,清秀磊落。《苦寒帖》是陆游写给友人曾逮的手札,既有学习苏轼和米芾的痕迹,又有黄庭坚笔势外张的特点。《怀成都十韵诗卷》书七言诗一首,内容是陆游晚年回忆自己五十岁左右在成都做官时的境况,字势欹侧,整体上苏、米的气息浓郁,书风瘦硬,骨力遒媚,有章草韵致。
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以七十八岁的高龄被朝廷宣召編修国史,次年回到山阴终老。此时的陆游,虽爱国之心不减分毫,但毕竟年近耄耋,且南宋朝廷偷安日久,他渴望恢复中原的心愿一再落空。经历了几十年官场浮沉,陆游的人生阅历和学识都得到了充分的沉淀,在书法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他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卷》,全卷书诗八首,均曾收入《剑南诗稿》,书体行草相杂,书风潇洒飘逸,气势磅礴,堪称人书俱老,而豪迈不减当年。明代张丑赞曰:“放翁书迹飘逸,其《自书诗》一卷,字画遒劲可爱也。”
根据陆游的学书经历与作品分析可知他的书法特点:前期追求法度和古意,以宗法颜真卿为主,字里行间透露出雄浑、谨严之气;中年之后面目趋向多元,以行草书为主要创作书体,吸取北宋书家的益处,追求欹侧随意之态,逐渐形成自我风格;晚年致仕后,行笔充分打破成法,动静相参、纵敛互用,达到了心手相应、圆熟自在的境界。
文人尚意 诗书两畅
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不同,北宋书坛以“尚意”书风占主导。“尚意”书风发轫自五代书法家杨凝式,以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北宋士大夫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多为书札手稿,追求高度自由的创作心态,努力挣脱唐人法度过于严苛之弊,以体现自我精神,宣泄内心情感。
南宋书坛是“尚意”书风的余绪和补益。陆游作为“南宋四家”之首,他的诗文集中有一百多首论及书法艺术创作、书帖品评的诗歌。他在《睡起作帖数行》中写道:“古来翰墨事,著意更可鄙。跌宕三十年,一日造此理。不知笔在手,而况字落纸。”这一观点与苏轼提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相契合。可见陆游作书也非意在翰墨,而是主张不为法所囿,将书法作为一种表达自我的工具。
从陆游的论书诗作中,可知他极为偏爱草书,留下了《草书歌》《醉后草书歌诗戏作》《醉中作行草数纸》等诗篇,用瘦蛟、腾龙、老蔓、枯藤、古松等意象来状写草书之形,用翻、飞、舞、腾等动词来刻画草书之势,这类描写将其书写时的豪放意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这些草书作品今已不存,无法窥见其貌。
纵观陆游的一生,诗歌和书法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柱,书为心画,诗为心志,除了在诗集中留下众多的论书诗作外,陆游还打通了诗、书二者的美学意蕴,创作理念上形成了异质同构的互文与会通。陆游的诗歌大多慷慨激昂,充溢着收复失地、建立功勋的雄心,而当他的内心抱负被现实制约无法开释时,书法这一以点、线为媒介的艺术形式,较诗歌表意显著而言更为含蓄朦胧,成了陆游另一抒怀达意的出口,他用不同的笔势、墨法释放内心情感,以补诗之不足。
八十四岁的陆游蛰居山阴之际,写下《示子遹》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在此陆游提出了“工夫在诗外”的艺术理念。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掌握技巧手段,更需从人生阅历中汲取养分,以真挚情感打动观者。这要求艺术家对现实要有深刻的体悟,关注社稷民生,以获取创作灵感。书法创作亦是“工夫在书外”,不仅需要注重笔法、墨法与章法等外在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书家自身需具备广博的学养、美好的道德情操,并把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融入其间,才能不为法役、不为时囿,真正赋予作品永恒的生命力。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艺术家的学识、志趣、人格、品性等。陆游一生忧国恤民,铮铮铁骨,为抗金事业驰驱呼号,他的书法与诗歌一样沉雄郁勃,以刚正端直的精神力量反抗世俗孱弱媚态,寄寓着强烈的情感,从中表露出不加矫饰、以笔写心的真实自我,正如明代文彭所评价:“人品既高,下笔自有不同者也。”
羊砚云,就读于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