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仪
2020年8月6日,“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示范区将拉开帷幕,由潮墟C·PARTY、周末名家大舞台、广州塔岭南文化主题展和地铁非遗主题展四大部分组成。同时,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历时10个月改造,也于8月正式开放,包含广彩等9个非遗项目、10位传承人的工作室,提供丰富的展览、销售和互动体验。广州非遗项目丰富多彩,不只是展览柜里的藏品,更植根于我们日常生活。近年,非遗传承人们积极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手艺,也在产品上努力创新,甚至玩起跨界。
“米机王咏春拳”第二代、省级非遗传承人黄念怡在抖音有近万粉丝,多条视频点赞过千。开通抖音两年多以来,他上传了近150个短视频,其中不少拍摄专业、剪辑快速、配乐激昂,生动捕捉到咏春拳法的刚猛灵巧,粉丝纷纷表示想拜师,在眼下暑期班尤其火爆。黄念怡还固定每晚8点做直播,跟粉丝拉近距离。
国家级非遗广彩大师陈文敏的女儿陈韵诗是90后,也是广彩的二代传人。放弃在澳门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和知名企业的高薪职位offer,陈韵诗选择回到广州,帮父亲推广传承广彩技艺。广彩有三百多年历史,墙里开花墙外香,备受欧美和中东地区达官贵人追捧,被不少博物馆收藏,也是外地游客来广州购买伴手礼的主流选择,在广州本地反倒不为普通市民熟悉。
陈韵诗去参观台北故宫、逛故宫淘宝店,都在思考广彩可以借鉴点什么。去年春节前夕,她小试牛刀,在朋友圈发售广彩礼盒,礼盒里有木船、茶杯和父亲手写的春联等,受欢迎程度超出预计。她还设计了广彩珠串、耳环、瓷筷等产品,跟现代人的生活拉近距离,其中耳环售价不到百元,很受欢迎。今年原本计划继续做春节礼盒、中秋月饼礼盒,却被疫情打乱了计划,但文创的尝试不会停止。她还希望组建自己的团队,招募对广州传统文化感兴趣并有想法的合作伙伴。除了做文创,陈韵诗还积极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为非遗旅游线路提供广彩体验课程,向新生代推广广彩。
广州市文化局非遗中心副馆长黄艳表示,广州的非遗传承人比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电商、短视频、直播等现在流行的渠道普遍接受度比较高。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往年很多线下课程改为在线上进行,非遗中心在触电新闻、抖音等平台推出50场非遗微课堂和4场非遗直播课,共吸引约百万人次观看。
今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广州非遗购物节”期间,非遗中心邀请抖音和微信短视频团队给非遗传承人做培训,而短视频平台也需要优质的内容,很愿意提供流量扶持。如今许多传承人都学会通过视频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手艺。非遗中心发起的“我哋广式”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近70万。6月,“国潮手艺”系列包括手工打金、打铜、广绣、广州榄雕、广式硬木家具制作、广州珐琅制作、广州箫笛制作、香云纱染整等8场直播,累计播放量突破200万人次。
广州市民其实就生活在非遗中,吃、穿、用、婚服、家里的家居摆设和收藏品都能享受到非遗技艺的成果。而外地游客慕名来品尝广州美食之余,也会从广州塔和地铁、永庆坊等地开启他们的广州非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