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陈文伟 袁丽
摘要:人,不论生活在什么时期,都有创作热情。本文就创作动作,谈人们对创作美的追求。基于现今这个时代,谈谈古今中外全年龄人们对美的认识。
关键词:架上绘画;创作;美学;哲学;生活;中国美学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178-01
谈到艺术,避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美,纵观美学史,美的言说与探讨无非三种,一是从精神世界出发,柏拉图说“美是理式”,休谟说“美之存在于观察者的心里。”孔子也讲“里仁为美。”二是客观世界说,美在于“秩序、匀称与明确一亚里士多德”。三是从主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出发,狄德罗和朱光潜的观点最为经典。
而谈到美,与美对立的则是丑,审丑也是一门学问,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界定一件东西究竞是美还是丑,这是一个即个性化又有共性的东西,被界定美丑的客体,也在社会、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下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因这个含义而在美或丑的道德天平上搖摆不定,而不是在思维上固守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模式。
一、对美的追求众生平等
在艺术的创作中,即使创作还未开始,对于这个创作的动作,我们在心智中与认知里,默认它的“诗意”与“美好”。艺术的创作,也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美学的关键词,生活与美是同一的。将“美自身”还给生活的美学概念,是消解生活与艺术之“人为”边界的日常美学。本着“拥抱人类,快乐众生。”的主旨,数字油画把绘画的门槛降低到了仅「填色」的解压动作,这落实了美学特有的人类终极关怀使命的功用。它体现了人对创作的需求,在某一意义上,映射出人对美的追求。
二、儿童美感与中西历史美学面面观
上诉美的感受,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绘制出《雅典学院》,在媒介上留下痕迹的感受在某个情感连接上是重合的。这里面蕴含的都是人类对世界美的感受与欲求。观察孩童绘画,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在房间中,绘制的总是自然景观、人或动物,可见自然景观要比人造物在人心智中有更美的感受,这种美沁润在自然和人间之中。
中国古代因祖先崇拜的显露性而偏重美与善的结合,西方古代因自然崇拜的显露性,而偏重于美与真的结合。这种在幼儿时期的绘画中也有所体现,绘制自我与亲近之人的关系,就中国古代隐含着自然崇拜,西方古代隐含着祖先崇拜而言,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对美善关系的偏重,离不开对真的追寻,而西方古代对美真关系的偏重,也离不开对善的依赖。总的来看,求善重于重真,这种情况无论对于中国古代还是西方古代都是同样的。
三、哲学与美的最高境界
美学和哲学有密切关系,把美学上升到理论层面来讲,中国的古典美学深受儒家、道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与中国艺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这也就造成中西审美趣味的不同。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西方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崇敬,是对上帝的一种赞颂。
基于中国的文化基因,“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道出了创作美的极致追求,美的普遍意义内在都有一致的逻辑与法则,也植根于人心。中国画用留白诉说处世美学,西方人用痕迹与硬边塑造无穷的超然,按这套逻辑来说,美并不是在生活中大有“用途”的一:件事,秉持实用主义的精神来看待世界,它们仿佛看起来都只是工具,而想要体会这个食物的美,也一定要跳出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的本质形象。与它在精神世界发生关系,与它的实际人生产生距离,留一个可供美感氧气呼吸的空间与距离。
四、人生对创作美的需求再次进阶
生活本来就是广义的美,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自己基于自己的美学观打磨的作品,这件作品可以是一个艺术品,也可以不是一件艺术品,这或多或少取决于他自己的生活情趣是否丰富。
一个从没有体验过架上绘画的人,在生活情趣的影响下,会对这种艺术创作形式产生美的想象,再有情趣一点回去体验它,感受创作美的过程。而一个把架上绘画作为谋生工具的人来说,他的生活情趣可能会在非架上绘画的其他形式上。在这两者之间,有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作“直觉”,创作架上绘画时的直觉。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两者对直觉的敏感程度,或许不同,架上绘画呈现形象时,所衍生的美感直觉也大不同。
如今,越来越多的非架上绘画形式的艺术被引入视觉艺术的范畴,那个架上绘画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艺术,从最初的空间维度过渡到当下同时具备空间和时间二重维度,艺术作品的物性被弱化,过程被强化。当一些当代艺术作为一种“事件”的形式被展出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艺术家已把创作重心转移到观众的参与上来,以及如何引导观众“被体验美”。观者接受美因为时空的敞开而变得更具沉浸感,增加了更多体验美的可能。
美学忌俗滥,人生需要创作,艺术家需要更新到多维的艺术2.0世界,架上绘画也并没有过时,所有人都拥有了一脉相承的美的直觉。克罗齐曾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美学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