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一叶总关情 迎春花开扶贫路 发展产业助脱贫 帮扶资金来救急 教育扶贫保长效

2020-08-06 14:46戴效能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蚕农桑蚕养蚕

戴效能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当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就是产业扶贫。2001年以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江苏华佳集团探索“发展茧丝绸产业助推脱贫、短期帮扶资金用于救急、教育扶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三大精准扶贫模式,帮扶云南、广西、四川等地数万名农民远离贫困过上富裕的日子。

一、一叶一茧一根丝,串起华佳西部缘

座落在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江苏华佳集团,是董事长王春花一手创办。王春花从缫丝女工起步,在丝绸行业默默耕耘50年,将华佳集团打造成为集育种、种桑、养蚕、收烘、缫丝、捻线、织造、印染、服装及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国内茧丝绸行业产业链最为完整的综合性企业。是国家纺织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国家知識产权示范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将一粒茧做精、做美、做强、做优”是王春花的毕生追求。早年王春花在西南地区收购蚕茧时,发现这些地方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种养基础。为此,华佳集团产业链前移,发挥西南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桑蚕产业,助推脱贫致富,开创了在西南连片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模式。

在云南曲靖,华佳集团通过建设3000亩示范基地带动周边25000亩桑园,促成276户贫困家庭脱贫,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带动3500蚕农致富,助力茨营镇摘帽。

在广西象州,华佳集团建立“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带动当地20万亩土地种养蚕桑,农户年均收入增加5万—8万元。

在四川凉山,华佳集团通过发放蚕种,形成8万多亩的桑田种植规模。

去年华佳集团在贵州印江共建蚕桑农业产业园,助力印江农村产业革命、实现稳定脱贫。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是我追求的目标。”王春花说。

二、扶贫落在实处,华佳精心探索扶贫之策

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为了让扶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王春花心系一户(农户)一叶(桑叶)一虫(桑蚕)一丝(蚕丝),每年一半的时间耕耘在桂、滇、川等地,把真丝产业链扎根于广阔的西南山区,做到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在扶贫实践中,华佳集团逐步形成了订单式农业、种养一体“返租倒承包”“专业化种养分离”三种产业扶贫模式。华佳首创的种养一体“返租倒承包”方式,让有能力的家庭做农场主,每户承包50亩桑田,年收入即可达到20万元。有一对夫妻承包了170亩桑田,年毛收入达100万元。

在广西象州,王春花以“公司+茧站+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农业模式,新建蚕种场和现代化缫丝厂,解决了当地600余农民的就业问题,上万蚕农受惠得益。

三、发展订单农业,扶贫扶在“点”上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少数民族独特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和气候优势、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良好的生态农业产业环境。

2015年,王春花来到国家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乌蒙山区的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经过调研,针对当地抛桑、毁桑现象,王春花采取与蚕农签订《蚕茧生产交售协议书》的方式,实行优质优价、上不封顶下保底的优惠价格收购蚕农产品,不让蚕农承担市场风险。同时实施“二次补贴”奖励办法,在蚕农交售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后另行给予补贴,两年时间直接补贴蚕农213万元。

订单农业的开展,促成了“公司+蚕农+扶贫惠农”的运行模式,公司与蚕农组成了命运共同体,三年来当地蚕农养蚕收入达到6837.42万元,年均增长40%以上。收入的增加遏制了抛桑毁桑的现象,还新增桑田4000余亩,更多的蚕农走上了养蚕增收致富的道路。

四、变“授鱼”为“授渔”,实现“造血式扶贫”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富裕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华佳集团扶贫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创性地将智力扶贫、就业扶贫集合起来,双管齐下,变单纯的“授鱼”扶贫为“授渔”扶贫。

在茨营镇,华佳集团组建覆盖全镇的蚕桑科技辅导网络。聘任云南省蚕蜂研究所、西南大学、苏州大学专家教授为讲师,每年分二期对蚕农进行专业培训。为调动农户的学习积极性,每人次培训可获10元补贴和免费午餐。目前已组织专业培训50余场次,2700余人受益。

为确保培训质量,华佳集团组建由七名专职技术员、九名兼职辅导员组成的辅导员队伍,确保每个自然村各有一名专职和兼职辅导员,每个专兼职辅导员对25户科技示范户进行定点种桑养蚕技术辅导。

华佳集团还借助科技手段,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公司统一建立微信及短信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养蚕知识、注意事项等技术指标,回复跟踪蚕农提出的各类专业问题。信息平台已成为蚕农的贴身技术员。

专业的培训使蚕农的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亩均收入从2016年的四五千元上升到万元左右,个别养蚕大户收入超一万元。

五、建设示范基地,走现代农业扶贫之路

“该到我们这一代丝绸人来解决桑蚕产业的效率问题了”,王春花看到了传统种养模式的艰辛和低效,大胆地提出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让桑蚕作为朝阳产业,成为新型农民创业致富的乐园。

2018年起华佳集团投资8000万元,在茨营镇成功流转承包了3000亩连片山地,以此为基础,带动周边建立25000亩桑园,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华佳(茨营)桑蚕基地,通过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售价等措施,带动了3100户蚕农不断提高收入。

现代桑蚕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了蚕桑综合利用生态产业链。通过研制有机桑叶茶、桑葚酒、桑枝菌棒、蚕沙有机肥等农副产品,茨营建立了蚕桑生态特色观光游景区,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示范基地的建设也为新型农民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一批专业化科技养蚕大户成为创业人才,带动了当地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热情。去年这个基地被国家商务部定为现代桑蚕示范基地。

三年来,公司直接支付收茧资金6795.7万元,二次补贴176万元,土地租赁费212.5万元。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受益,数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六、扶贫先扶智,扶贫扶在“根”上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王春花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做百年企业,就必须坚守主业、创新发展,努力育好一群人、种好一片叶、制好一张种、做精一根丝、织好一匹布、做好一件衣”。

为解决人才培养难题,华佳集团与西南大学合作在云南曲靖创办丝绸蚕桑学校,为当地培养丝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为脱贫攻坚注入持续的新动力。

华佳集团还在象州县和大瑶山建设两所华佳希望小学,方便学生就近上学。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王春花都会给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给学校更新办学设备,给图书馆新添书籍。

多年来,王春花个人直接资助20余位贫困学生,为他们解决就学经费。目前她资助的学生中已有5位大学毕业并成功就业,实现“一人上学,全家脱贫”的目的。

为解决特殊贫困户救急解困,王春花发起设立华佳慈善基金会,几年来累计投入280多万元,专项用于救急解困和助学帮困。

王春花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苏州市劳动模范、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女儿对我说,在云南投资1亿元至少10年回本。如在品牌运营上投入1亿元,一年后就可回报3亿元。听她这么说,我就带她去云南、广西种桑养蚕基地,看望贫困家庭。当她看到蚕农通过养蚕卖茧住上新楼房后,对我说,‘妈妈,我懂了,你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那些贫困的家庭。”这段母女间朴素的对话,体现了王春花作为当代企业家的高尚情怀。

猜你喜欢
蚕农桑蚕养蚕
养蚕不易
《桑蚕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关于对丙麻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养蚕记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躲雨
嫘祖养蚕的故事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
养蚕记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