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国家和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支持下,长三角地区25家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倡导的协同创新机制,立足各示范基地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聚合的比较优势,促进创新资源无障碍流动和新动能培育壮大,合力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一、三类示范基地深化改革,共同助力创新创业高水平发展
区域类示范基地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规划对接、改革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共同优化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投融资、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政策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一体联动的产业生态链布局。
高校科研院所類示范基地实施创新创业共享行动,开放科研设施和资源,注重基础学科交叉培养、高校之间优势学科的交叉合作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完善人才协同培养和交流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实现共享和转化。
企业类示范基地落实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行业领军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向联盟内各类双创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推动开展内部创新创业,打造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服务于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二、构建联盟基地联动机制,形成创新合作网络体系
自联盟成立以来,通过各基地间的深入交流探讨,发现长三角双创联动中还存在跨省市区域合作动力不足、要素资源联动缺乏机制保障、孵化联动的网络格局尚未形成、双创活动缺乏统筹与品牌建设等共性问题。
为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的委托和支持下,2018年7月以来,杨浦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联合开展了“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动机制”课题研究。课题组会同“三省一市”发展改革委和各示范基地,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企业和创服机构走访等系统调研,为进一步深化联盟内涵,整合政府、基地、市场等各方资源,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在创新研发、集成应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协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长三角示范基地联盟作用”;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通过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也将“建立长三角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合作交流机制”作为“共建内聚外合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
课题组以此为契机,推动形成了两项可操作、重实效的基本思路,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充分认可和各基地的一致支持:一是加快建立联盟的组织机构,制订联盟章程,推选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等,确保联动工作有人推、见成效、可持续;二是通过创设一系列专业委员会,发挥各基地的资源优势,错位发展,开展实实在在的合作联动项目,推动联盟工作做实做深。
三、聚焦长三角创新区域协作,打造创新创业开放合作新窗口
2019年4月20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全体成员在嘉兴南湖召开联盟成立一周年大会。会议推选产生了首届理事会机构,其中,上海杨浦为理事长单位,江苏武进、杭州未来科技城、合肥高新区、上海交大为副理事长单位,秘书处设在杨浦。发起成立了集成电路、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4个产业类专业委员会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等2个服务类专业委员会,明确了绘制双创地图、实施人员互派互访、促进孵化联动、引导创新券通兑、强化知识产权协作、支持新兴产业联合做大、形成强大技术转移与交易市场、打造若干长三角级知名品牌赛事活动等9个合作联动项目,将进一步调动发挥联盟作用。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创新协同。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即将出台的新一轮双创示范基地文件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推动国务院发布的36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在示范基地落地生根,推动政策、技术、资金在示范基地间有效聚集,推动示范基地成为创新创业开放合作的新窗口,不断优化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生态,为国家战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保障联盟实效。依托联盟组织架构,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和专业委员会将按照分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确保联盟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在体制机制探索方面下功夫,突破政策障碍,探索“项目化+市场化”等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助力创新资源无障碍流动和新动能培育壮大。
三是强化资源融通,服务企业发展。以推进双创生态地图和双创券的通兑通用为发力点,探索云端联合、异地研发、衍生孵化、异地资源本地配置等合作模式,加快实现区域之间服务资源的互补,不断优化双创政策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同时,推动区域、高校、企业三类示范基地共同建设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协同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释放大企业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推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