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兰
说起开国少将吴烈,事迹并不广为人知,这不是由于他的革命业绩不彰,而是由于他的工作性质特殊。2001年8月19日,吴烈因病在北京逝世,而直到9月18日官方的《解放军报》第一版才发出《吴烈同志逝世》的讣告。如此迁延日久,何故?知情者说:吴老革命一生,涉密之事太多,层层审批故也。
“当年‘小部员,今日‘大队长”
吴烈,原名吴四元,1915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南门外吴家湾,7岁不幸丧母,与父亲背井离乡,前往安源煤矿谋生。安源煤矿依靠株(洲)萍(乡)铁路西运原煤,两者合称为安源路矿。早在1922年5月,为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中共便在此组织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因而这里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来到安源煤矿后,吴烈读过2年工人子弟学校,9岁便辍学当童工糊口。由于饱受压迫,他积极参加工人俱乐部活动,被工友们戏称为“小部员”。1925年9月,反动当局镇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查封工人俱乐部,捕杀工运积极分子,开除工人5000多名。吴烈父子被迫离开安源,在附近的贾家冲以挑煤为生。
1926年9月,北伐战争打到安源,工人俱乐部重新活动,吴烈父子也回到安源煤矿。次年6月,反动军官许克祥派兵包围安源,企图夺占安源煤矿,屠杀进步工人。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煤矿工人发起安源保卫战,工人们拿着大刀、长矛,利用土枪、土炮,英勇抗击反动军队进攻,最终取得安源保卫战的胜利。吴烈积极参加了安源保卫战,受到平生第一次战斗洗礼,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为应对敌人的破坏,安源煤矿工人组织纠察队进行护厂斗争,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队,长幼搭配,重点保护全矿核心部位——电气锅炉处。作为工人纠察队最小的成员,吴烈人小胆大,臂扎红布条,手拿红缨枪,日夜警卫着电气锅炉处,这也是他从事保卫工作的开端。
1930年5月中旬,红六军打到安源煤矿,动员青年工人参加红军。吴烈踊跃报名,成为红六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战士。7月下旬,红六军改称红三军,成为红一军团三大主力之一,吴烈升任第一纵队第一支队班长,参加了连番恶战:袭浏阳、打长沙、战醴陵,无役不与,每战在前。
1930年9月,吴烈参军不到半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红三军扩编,第一纵队被改编为第七师,吴烈升任红七师第十九团排长。这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从方面军所属部队每个连队选调一名优秀党员、战斗骨干,组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队,担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总部首长和指挥机关的安全警卫工作,吴烈有幸被选中,到特务队担任排长。能够天天见到朱毛首长,他自然兴高采烈;能够担负贴身卫士之责,他感到万分榮幸。
1930年10月下旬,蒋介石调动10万大军汹汹而来,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于江西新喻县(今新余市)罗坊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之策破敌。吴烈奉命带领特务队警卫会议安全。他尽心尽责,从首长驻地周围到每个警卫哨点都认真进行实地察看和兵力布置,反复向警卫战士交代任务,随时检查警卫情况,确保了会议的圆满召开。
1930年12月,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队在江西宁都县小布村扩编为特务大队,由总前委秘书长古柏直接领导,任务如前,下辖3个队,共计300多人,吴烈被任命为队长之一。不久,原大队长何金云调任赣东独立团团长,大队长一职由吴烈接任,此时他还不到16岁。12月下旬,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决战在即,毛泽东、朱德亲临江西永丰县黄竹岭临时指挥所,指挥红军攻歼国民党军张辉瓒师。吴烈带领特务大队在指挥所周围担负警戒任务,保护朱毛首长安全。敌人虽败局已定,但困兽犹斗,突然向黄竹岭扑来。吴烈带领特务大队主力迅速抢占有利地形,顽强阻击,同时以一部护送朱毛首长转移。因出色完成警卫首长安全任务,总前委表扬特务大队:行动迅速,作战勇猛,打得好,过得硬。一天,毛泽东见到吴烈,了解到吴烈的早年经历后,幽默地说:“当年‘小部员,今日‘大队长,了不起!”
1931年5月中旬,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时,毛泽东、朱德决定设伏于江西吉安县(今吉安市)东固附近的九寸岭、观音岩,围歼孤军深入的敌公秉藩师,同时将前线指挥所前移至白云山上。16日拂晓,吴烈带领特务大队护送朱毛首长,由东固出发前往白云山,不期与敌先头部队遭遇。只有30米时,随着朱德一声令下,吴烈带领警卫战士一齐开火,冲锋枪、步枪猛烈射击,一枚枚手榴弹遍地开花。特务大队一边阻击敌人,一面派人护送毛泽东迅速进入白云山指挥所。敌人后续部队不断袭来,特务大队渐感不支。这时,红三军团如飞将军自重霄入,在敌人侧后打响,一举将敌全歼。毛泽东伫立白云山头,目睹战斗全程,即兴赋词遣怀:“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有一次,毛泽东和吴烈逗趣:“那次要不是你们送我上‘白云山头,我就看不到‘白云山下啰!”
1931年6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政治保卫处,王稼祥兼任处长。这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改称国家政治保卫大队(吴烈任职不变,所部通称“吴烈大队”),接受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处领导,负责保卫苏区中央局委员、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领导的安全。7月至9月间,在“吴烈大队”的警卫下,朱毛成功指挥了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使中央苏区日益扩大。
“当年‘大队长,今日‘吴参谋”
1932年3月,随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处改称为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继续领导“吴烈大队”。此时,红军从方面军、军团到军各级均设政治保卫局(或分局),“吴烈大队”遂不再负责方面军首长的安全警卫工作,而专职负责苏区中央局委员、临时中央政府领导的警卫工作。这年10月,吴烈进入工农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军队政治工作、师团攻防战术、野外实兵演习等。经过为期4个月的学习,他的军政素质大为提高。
1933年冬,根据政权建设需要,国家政治保卫局决定,成立国家政治保卫总队,下辖2个大队:“吴烈大队”改称政治保卫第一大队,职能任务如前;政治保卫第二大队,专职负责清剿土匪、逮捕嫌犯、看押犯人等任务。
1934年3月中旬,由于闽西苏区匪患严重,国家政治保卫第一、第二大队同时出击,结合福建省保卫大队、明光独立营兵力,临时组成闽西独立团,由吴烈兼任团长,在时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的领导下,执行剿匪任务。在半年时间里,吴烈指挥独立团剿抚并用,消灭了闽西连城、曲溪、四都等地的反动武装,恢复了当地苏维埃政权,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为加强政治保卫力量,邓发以国家政治保卫总队两个大队为主,又从江西省军区几个独立团抽调一批战斗骨干,成立国家政治保卫团。原第一、二大队被改编为第一、二营,负责驻地安全,吴烈担任一营营长。新调的骨干编为第三营,负责断后、搜救任务。根据邓发指示,吴烈带领全营驻扎江西雩都(今于都),专门负责毛泽东等人的安全。毛泽东见到吴烈非常高兴,询问闽西剿匪情况,赞许他小小年纪就能够独立指挥作战。谈话中,毛泽东妙语连珠:“吴烈无烈,对同志静如处子;吴烈有烈,对敌人动若脱兔。”晚上,毛泽东热情地留吴烈一起吃饭,专门交代伙房加一菜一汤:烧豆腐、蛋花汤。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吴烈带领第一营负责警卫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所在的中央纵队及中央纵队休养连老同志(如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等),一路流血牺牲,一路吃苦耐劳,深得毛泽东赞赏。
1935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前,根据邓发专门交代,吴烈亲自带领第一营负责会场内外警戒,并在周围山头架设机枪阵地,防止敌军飞机突袭,保卫了会议的顺利召开。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重回红军领导岗位,为了增加一线战斗人员,宣布撤销国家政治保卫团,将第二、三营分别编入红一、三军团和干部团特科营;将第一营与国家政治保卫局特务队合编,恢复过去番号——国家政治保卫大队,吴烈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兼保卫大队大队长(直属红军总部领导)。之后,吴烈带领保卫大队警卫着红军总部领导,见证了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河、佯攻昆明城、巧渡金沙江……
1935年7月中旬起,吴烈率部护送红军总部首长连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仓德山5座雪山,历尽千辛万苦;8月下旬起,他们又护送红军总部首长踏过茫茫草地,尝遍草地野菜。9月中旬,叶剑英报告张国焘将有妄动,毛泽东毅然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为使叶剑英免遭毒手,吴烈奉命带领保卫大队2个班战士,于凌晨赶到叶剑英驻地,秘密将他接出,随军北上。晚年忆昔,叶剑英仍对吴烈当年帮助自己脱险记忆犹新。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安全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胜利结束了万里长征,吴烈也胜利完成了警卫重任。次月,为提升野战指挥水平,他主动申请调野战部队工作,就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第二三二团参谋长。作为团参谋长,他协助团长韩先楚指挥部队参加了多次战斗:突击直罗镇,攻坚横山城,东征阎锡山。由于战绩突出,韩先楚升任第七十八师副师长、师长,吴烈升任师参谋长。1936年5月至7月间,红军发起西征陕甘宁战役,在他们的有力指挥下,红七十八师连战皆捷。主持西征战事的彭德怀赞不绝口:“红七十八师横扫几百里,行动积极,作战机动灵活,仗打得很好。”当年11月,韩先楚、吴烈指挥红七十八师参加山城堡战役。这时,吴烈刚刚年满20岁,突击检查部队时大家很难把他和“师参谋长”挂上号,一知道他姓吴,就想当然地喊他“吴参谋”,他也不以为忤。毛泽东听闻此事,乐不可支:“当年‘大队长,今日‘吴参谋!”
从警卫中央到保卫七大
1937年9月,根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协议,红七十八师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九团北上抗日。吴烈则被选调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一大队学习,兼任第一区队区队长,主要学习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战略战术理论等。经过4个月学习,他的军政素质进一步提高。
1938年2月初,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李富春找吴烈谈话,决定让他到新组建的中央警卫教导大队任大队长,一方面担负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等的安全保卫工作,另一方面着手培养一批警卫干部。
中央警卫教导大队(团级单位)归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领导指挥,队员来自不同单位,都是工农成分的党员,大多文武双全,是一支军政素质过硬的警卫队伍。经过不长时间的集训,吴烈请示上级同意,对下辖部队进行了任务安排:第一中队,担负保卫中央书记处各位领导的警卫任务;第二中队驻守杨家岭,担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央领导机关的警卫任务;第三中队驻守王家坪,担负朱德、叶剑英、王稼祥和中央军委机关的警卫任务;第四中队驻守枣园,担任中央机关驻地的固定和临时警卫任务;骑兵队,主要负责迎接、护送中央领导出入延安的警卫和巡逻任务;訓练队,放在大队部驻地侯家沟,担负警卫干部培训任务。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举行,吴烈指挥警卫教导大队全程担负警卫警戒任务。为防止日军空袭,他们还在会场附近挖了防空洞以备不测。会议结束后,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专门发文,表扬吴烈和他领导的警卫教导大队工作出色。
1939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对延安进行军事、经济封锁。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方针,号召全党全军全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积极参加开荒种粮。吴烈响应中央号召,带领警卫教导大队积极投身大生产运动。他和大队政治委员萧前考虑到中央领导人日理万机,提出警卫教导大队应该划出几块地,替毛、朱、周等中央领导每人代耕粮食三石五斗,代种菜地两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理解指战员们的关心,亲笔致信警卫教导大队官兵表示感谢,并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努力奋斗,把警卫教导大队建设成为一支既能打仗,又会警卫,还会搞生产,能文能武的部队。毛泽东的勉励极大推动了警卫教导大队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开荒土地超过原计划2倍多。
1942年10月中旬,为统一领导陕甘宁边区警卫力量,中央警卫教导大队和中央军委警卫营合并,成立中央警备团,隶属中央军委建制。10月20日,中央警备团在延安侯家沟隆重召开成立大会,叶剑英到会宣读命令,任命吴烈为团长兼政治委员,同时兼延安北区卫戍司令员。
中央警备团对外称八路军总部警备团,下辖两个营,主要执行保卫毛泽东、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及要害部门的安全和延安的卫戍任务。成立大会上,叶剑英亦庄亦谐地说:“中央警备团应改名字,不叫警备团,叫‘钢盔团。钢盔是干什么用的?是保护脑袋的。警备团就像钢盔一样,保护好全党的脑袋——党中央。”
为把中央警备团建设成“钢盔团”,吴烈重点抓了部队自身建设和政治教育,他精心挑选警卫战士,严把政治关,确保危险分子难以渗透。同时,他狠抓部队军事技术、战术和警卫业务训练,培养了大批神枪手、神投手和刺杀、赛跑、跳远能手,不断提高官兵军事素质和警卫能力。
为使中央警备团成为一支能文能武的警卫部队,吴烈还在全团开展了年识千字的文化扫盲活动。他们把1000个汉字编成课本,组织官兵互帮互学,使大部分官兵达到能够看报纸和写信、写日记的文化水平。谈起这段往事,当年中央警备团的老同志都说:“吴团长教我们学文化,让我们能够学习毛主席著作,能够更加认识到主席的伟大,从而增强从事警卫工作的自觉性和神圣性!”
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吴烈和中央社会部的陈龙负责大会警卫工作。他们组建了3个组:内勤组,负责会场内部招待和中央领导随身警卫;警卫组,担任礼堂门卫和在会场周围、代表驻地及与会人员往返途中的巡逻任务;防空组,担任对空监视任务。在他和陈龙细而又细的组织下,这次永载史册的大会圆满召开,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从解放战场到内卫建功
1945年11月,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又在图谋内战,吴烈带领中央警备团一部远赴长城内外,投身解放战场。他历任冀热辽军区热东军分区副司令员、热南军分区司令员、乌丹军分区司令员,主要任务是在当地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筹粮筹款,剿匪安民,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1947年8月,冀热辽军区部队实行整编,成立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吴烈调任该纵队第二十二师师长。他率部参加东北秋季攻势作战,歼灭国民党军6000多人,缴获火炮71门、轻重机枪170挺、步马枪2000多支、骡马166匹、电台4部、炮弹800多发,战绩可观。
1947年12月中旬,吴烈指挥第二十二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以奔袭方式昼夜行军60公里包围新立屯;次年1月下旬,他受命率部强攻新立屯,一鼓而下,受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由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称)表扬。
1948年9月中旬起,吴烈又挥师参加了辽沈战役,所部在攻坚锦州城、阻敌大虎山等战斗中均有上佳表现。1949年1月,他指挥部队参加天津战役,全师歼敌达1.1万多人,缴获各种火炮358门、各种枪支7万余支、通讯器材88件、战马286匹、汽车29辆,战果辉煌。
1949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改称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第二十二师改称为第一三三师,吴烈仍任师长。
这时,中共中央已决定迁到北平,中央军委决定将四野第四十七军第一六〇师改称为第二〇七师,隶属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司令部,与中央警备团一起担负中央领导、机关和北平市的卫戍任务。考虑到吴烈长期担任警卫工作,有着丰富经验,中央军委决定由他担任第二〇七师师长。
1949年3月25日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入驻北平西郊香山双清别墅,一直到召开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前夕才移居中南海。于是,保卫香山成为当时中央社会部和警卫部队的头等大事。4月上旬,中央社会部召开西郊治安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西郊治安委员会”,由汪东兴担任主任,吴烈担任副主任。他们共同制订警卫方案,形成点面结合的警卫布局,保证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绝对安全。
1949年8月31日,为保卫新政协的召开和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军级)成立,吴烈担任司令员。纵队下辖两个师:原第二〇七师编为纵队第一师,担负警卫中央领导与机关、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等任务;以原中央警备团为基础,扩编为纵队第二师,担负警卫中央书记处及中央各部委办的任务。
9月下旬,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吴烈指挥公安中央纵队全力以赴,在原有警戒哨基础上,又在重要部位和复杂区域增设了3个游动哨和33个固定哨,圆满完成了会议警卫任务。
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举行,吴烈指挥公安中央纵队全程警卫,第一师还奉命组建了4个方队参加阅兵式,接受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检阅。
1950年9月下旬,根据《共同纲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的规定,中央军委对全国公安武装进行整编,成立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司令部,罗瑞卿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烈担任参谋长。与此同时,华东、东北、中南、西北、西南等大军区公安部队、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构也于1951年5月前相继成立。
公安部队司令部成立后,吴烈根据多年警卫工作经验,主持制定下发了《警卫机关、首长》《守卫厂、库》《守护铁道、桥梁、隧道》《清剿土匪》《围歼空降特务》和《看守罪犯》等6种业务教材和内卫、守护、守卫、看押4个勤务条例,使部队业务训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部队军政素质提高了,内卫、边防工作自然有条不紊。
1955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番号被停用,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被番号,吴烈担任公安军(军种)参谋长。同年9月,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8月,公安军番号被撤销,吴烈改任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协助部长李天焕领导直属公安部队,并指导各大军区公安部队业务建设。
1959年1月,京津卫戍区撤销,成立北京卫戍区,吴烈担任卫戍区司令员。当年10月1日,他受命领导卫戍区担负国庆10周年活动安保任务,切实做到万无一失,受到中央领导好评。
1961年9月,吴烈进入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兼任班主任,学习集团军攻防战役等课题。这年11月,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公安军部队退出现役组成)实行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公安部长谢富治兼任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烈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总结公安部队历史经验,吴烈主持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战史》,对执行警卫任务和促进武装警察部队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1963年1月,人民武装警察部隊恢复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番号,谢富治、吴烈任职依旧。1966年2月,中央书记处决定,公安部队完成了历史使命,予以撤销,其部队划归各军区管辖,而吴烈则受命参与领导和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从1966年7月中旬起,他先后担任军委第二炮兵党委副书记、第二政治委员(曾短暂担任政委)、党委第二书记等职,为中国战略反击力量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这些贡献,由于保密的原因,自然不为外人所知。
1975年4月起,吴烈历任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北京卫戍区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顾问,为两大军区的政治工作贡献了全部精力。
1985年7月,吴烈退居二线,按大军区正职离职休养。1988年7月,他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吴烈逝世,享年86岁。纵观他的革命生涯,显然与“保卫”两个字分不开,干得最出彩的也是与“保卫”有关的工作,这一点也被《吴烈同志逝世》讣告所反复强调:
“长征途中,他负责护卫中央纵队和中央的年老同志,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军委公安部队参谋长,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这也是为什么吴烈被雅称为“警卫名将”的原因!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