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波
摘 要:长期以来,受气候恶劣、土壤瘠薄等因素的影响,辽西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荒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荒山造林一直是该地区生态恢复的重点及难点。该文总结了辽西地区荒山造林技术,主要包括:树种选择、造林密度及方式选择、造林及造林后管理等方面,为提高辽西地区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荒山;造林技术;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080-02
辽西地区荒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不仅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还影响到生活环境的质量[1]。一直以来,本地区生态恢复的重点、难点在于是开展荒山造林。传统的造林方法在荒山恶劣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下,存在成活率低、生产能力不高、稳定性差等问题,即使有的苗木可以存活,也多数处于生长发育不良的状态,更新能力不强,形成的林分为残次林,而且有的荒山上因人工大面积不科学的造林而破坏了原生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1]。荒山造林技术是一项长期的、复杂性的工作,提高荒山造林的技术水平对于提高成活率、改善水土流失状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地势多为低山、丘陵区,受到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不均匀,常年平均降水量(年均380~600mm)远远低于蒸发量(年均1700~1900mm),水土的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辽西山区就积极发展荒山造林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辽西地区荒山造林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荒山造林技术,现总结如下:
1 优选造林树种
树种的科学选择是实现营林目的的前提,不同树种适应的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要结合气候、土壤、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2]。总体原则是遵循适地适树,优先选择当地适应范围广泛的乡土性树种[2]。一般荒山上不同的部位,因坡度与土壤厚度差异较大,适合选择的树种也会有所差异。荒山上坡位与中坡位在造林树种的选择时,首选有发达根系、保持水土能力强的抗旱、耐瘠薄品种,既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也有助于对地表原有植被的保护。荒山中下部在树种的选择时,可选择深根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能力强的树种,以期尽快成林发挥效益。目前,辽西地区荒山造林中常选择的树种有油松、侧柏、刺槐等,其中油松不仅耐寒耐旱,而且适应能力强(栗钙土、沙土、山地褐土等土壤上均可生长),耐瘠薄的土壤条件,并且在微酸性及中性土壤中均可生长;有明显的主根,为深根性树种,侧根伸展的范围广泛,萌发新根的能力强,可对深层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利用,有着较好的保持土壤、防风固沙的作用,是我国干旱地区荒山造林中常见的树种之一[1-2]。
2 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及方式
不同的树种适合栽植的密度有所不同,要结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造林地的环境特点(成本与难度)、培育的目标等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常用的乔木生态林适宜的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1100~1660株/hm2。。为更好地发挥出水土保持林的作用,栽植点配置可选择“品”字形。营建混交林时,可结合地形情况选择不规则的成块混交方式[3]。
3 精细整地
荒山造林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为整地,应结合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目标要求、荒山的坡度以及位置,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整地方式,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对地表土壤构造的破坏[1]。若造林地处于上坡位,或者坡度超过25°,则整地的方式可采取鱼鳞坑,坑的规格如下:直径30~40cm,深度20~40cm,穴的表面要稍微向内部倾斜,鱼鳞坑的长、短2个方位的直径分别为30~50、30~40cm,深度20~40cm,外側营建高10~20cm、半环状的土埂,坑面的外部比内部低,上方两侧倾斜地开引水沟,有利于坡面径流的蓄积[3]。如果造林地在荒山的中部,或者荒山的坡度在15~25°时,整地的方式选择水平阶、鱼鳞坑,鱼鳞坑的方式同上,水平阶整地的长度以利于平整地面为宜,宽度80~150cm,深度30~50cm[3]。
4 科学造林
4.1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的选择要结合栽植地土壤的厚薄程度、土壤含水量、气候等条件确定,一般多在春秋季进行造林[4]。辽西山区荒山的土层比较瘠薄,含水量低,交通不便,抗旱造林成本高。因此,适合的造林时间主要选择春季、雨季、冬季。因春旱多发,更易选择针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无论哪季造林,最好选择雨前或透雨刚过,甚至顶雨造林。
4.2 栽植
4.2.1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在起苗的时候,要将容器袋外面粘的土清除干净,要求袋内土壤不能松动,因此在起苗、运输的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缓;在起苗前7d左右灌透水1次,然后紧贴着苗床底部将铁锨插入,将容器与苗床分开,同时将苗床土壤下的土壤根系截断。起苗后,一定要重视对容器苗根系的保护,固定好根系并码放整齐。运输的过程中,要对容器苗的顶芽进行保护,有的树苗枝条比较柔软,可用苗梢压住根部,在车厢内平放[1]。容器苗栽植的深度要控制适宜,栽植时将容器袋撕破或去除,土坨完全埋入到土壤中。
4.2.2 裸根苗造林 在裸根苗造林中,一定要把好苗木的质量关。为了确保苗木根系的完整,起苗时要合理地利用工具实施深挖处理,在起苗之前1d灌透水1次再起苗。对于长势弱小、发生病害的苗要及时剔除,并对保留的健康苗木进行分类。起苗后如果不能及时造林,要用湿布覆盖或造林地就近假植,避免水分蒸发过快。最好做到随起随运,尽快造林栽植,苗木不过夜。
栽植前按照设计的要求挖好栽植穴,栽植时将苗木的根系整理好后放入穴中,确保根系处于舒展状态,不发生窝根现象,不能出现上翘、外露等问题。之后回填并分次充分踩实,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维持土壤处于湿润的状态[3]。切记苗木栽植踩实后一定要稳固,栽植的深度要控制适宜,一般比苗木地迹高2~3cm。
4.3 栽植后管理
4.3.1 穴面覆盖 造林结束后,穴的表面在充分踩实后可再覆盖1层虚土,也可在上面覆盖1层枯枝落叶、碎草等,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保墒、促进苗木的生长。
4.3.2 松土除草 造林后,及时在林间开展松土除草工作,一是疏松土壤、保湿,二是将杂草清理干净,避免其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空间等。尤其是在雨季时,苗木栽植后土壤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板结,出现干裂等现象,因而要及时松土除草[1]。
4.3.3 扒土扶苗 若苗木的造林在秋季时进行,一般要求栽植结束后培土。第2年春季温度逐渐变暖,幼苗发芽,及时将土穴扒开,扶正苗木,并进行穴面的整理,对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有较好的作用[3]。
4.3.4 浇水整穴 树苗栽植结束后及时浇水,以促进苗木尽快成活。经常在林间观察树苗的生长以及树穴的情况,尤其是进入雨季,若雨水过多、过大,可能会对栽植的苗木产生冲压作用,要及时扶正苗木;若穴面被雨水冲毁,要及时对穴面进行重新整理。
5 结语
荒山造林是一项技术复杂、任务艰巨的长期工程,需要全方位、持续地开展造林技术的研究。在造林过程中,注重从细节入手,彻底改变粗放模式,加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以期更好地在辽西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挥出森林多种防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鹏程,王燕春.浅谈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4(7):78.
[2]吴钦安.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5(13):94-95.
[3]郝仕平,杨本轩.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应用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2017(1):179.
[4]张博.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9):20.
[5]张金平.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7,35(4):9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