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玲 林娟
摘 要:该文详细分析了商洛市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提出要实现到2025年全市木耳产业规模达到3亿袋、年产鲜耳15万t、产值12亿元、全产业链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将商洛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木耳产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菌种培育、实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木耳产业;优势;对策;商洛市
中图分类号 F3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042-03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腹地,地处陕豫鄂3省交汇带,全市下辖6县1区98个镇(办),总人口251.03万,总面积1.92万km2,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被誉为秦岭里最美的地方,2016年被评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商洛市木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是全国木耳生产的适宜区。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树立绿色发展和质量兴农理念,坚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产加销能力提升,实现木耳产业转型升级,使木耳产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1 木耳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7年,《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下发后,商洛木耳产业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柞水、山阳、镇安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县区发展的产业格局,全年发展代料木耳6595.5万袋、椴木3.1855万架,产鲜耳3.33万t,实现产值0.44亿元;2018年全市发展代料木耳9489万袋、椴木5.36万架,产鲜耳4.62万t,实现产值1.14亿元;2019年全市发展代料木耳1.31亿袋、椴木1.13万架,产鲜耳6.35万t,实现产值2.45亿元,产业规模呈现“井喷式”发展。
1.2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经多年实践,主产区耳农基本熟练掌握木耳栽培技术,科技意识、科技素质普遍增强。黑山2号、青皮、黑威伴金等木耳品种推广普及率达90%以上。柞水县还与陕西省科学院、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柞水食用菌技术研发中心、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开展木耳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和指导。山阳县聘请中国农科院食用菌博士开展定期指导,陕西商洛蓝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商洛学院成立商洛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推动木耳产业产学研有机结合,科技水平大幅提升。
1.3 生产方式不断改进 地栽、吊袋取代传统椴木栽培成为主要栽培模式,春栽、秋栽多种方式并存,传统分散的家庭生产方式快速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转变。以苹果木屑等为主要原料发展代料栽培已成为主要方式,规模化生产起点高,形成了以“千万袋”循环生产模式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产业扶贫模式为主的生产模式。
1.4 产品销售不断增加 全市木耳产品除少部分农户自食外,其余均作为商品进行销售。2017年全市销售木耳3507.9t(干品,下同),其中线下销售3453.2t、线上销售54.7t;2018年全市销售5105.91t,其中线下销售4599.86t、线上销售506.05t;2019年全市销售木耳7118.45t,其中线下4757.45t、线上销售2361t,销售量逐年增加。
1.5 脱贫效果不断增强 地栽木耳每袋菌包成本2元,按市场收购价80元/kg计算,每袋木耳价值4元,增值2元,净收益1元。2019年,全市6万余贫困户约22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户均收入2万多元,人均收入多达6000元,木耳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
1.6 品牌建设不断推进 “柞水黑木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入选“国家品牌计划”;先后获得第14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第17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特别奖、第9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殊荣;在南京众彩物流设立柞水木耳大卖场,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营销战略合作协议,发展村级淘宝服务站、淘宝网店、电商平台;山阳县全力打造富硒木耳品牌,目前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
2 木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技支撑不强 虽然商洛市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组建了柞水食用菌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了木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但常用木耳菌种多为外地引进,质量无法保障,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2.2 产业链条不完整 全市木耳产业表现为重生产、轻加工营销,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加工龙头企业少,缺乏精深加工能力,致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食用菌产品大多以原产品直接销售,产业链条较短,产业整体效益不能充分体现。
2.3 发展资金不足 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全市7个县区全部是深度贫困县,财力不足,加之企业贷款融资难度大,致使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阻碍了木耳等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3 发展木耳產业的优势
3.1 发展政策好 商洛木耳种植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野外自然生长、野外砍花栽培、庭院椴木点种、代料地栽、吊袋立体栽培5个发展阶段。1986年,依托“星火计划”支持,全市大力栽培代料木耳。2017年,商洛市出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和《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商州、柞水、镇安等县区以此出台了一系列木耳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将木耳产业发展上升到了政府层面,促进了木耳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商洛市制定了《商洛市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20—2025年》。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察看木耳产业发展情况,提出要将“小木耳”办成“大产业”, 这为全市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南,必将推动木耳产业的高速发展。
3.2 生态环境好 商洛处于南北气温0℃分界线和800mm降水线上,横跨长江、黄河2个流域,属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地带,具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1℃,无霜期173~218d,年平均日照1874~2123h,年平均降雨量706.1~844.6mm,植被覆盖率高达88%,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d以上,被中国气象协会评为“中国天然氧吧”,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木耳生长。商洛木耳色泽光亮,肉质厚软,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等多种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3.3 产业基础好 商洛木耳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商洛人就从事木耳生产,留有“万山丛树多,土人伐木生耳”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商洛各地人工椴木栽培家生木耳相继成功,实现了商洛木耳由野生向家生的转变。1986年,依托“星火计划”,全市大力示范推广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带动了木耳产业的发展。2017年全市以关中苹果木屑等为主要原料,推行“千万袋”循环生产模式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产业扶贫模式,促进了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3.4 发展前景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理念已由要“吃得饱”转变为要“吃得好”、“吃得健康”。而作为“素中之王”和“素中之葷”的木耳产品,其排毒养颜、清理肠胃、排除结石、预防心血管类疾病等功效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这必将拉动木耳产品的需求,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4 木耳产业发展的对策
按照《商洛市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20—2025年)》要求,计划到2025年,全市木耳产业发展到3亿袋,年总产量(鲜品)达到15万t,产值12亿元,全产业链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2025年以后,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木耳产业强市,使木耳成为商洛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4.1 加强菌种培育,提高菌种质量 依托商洛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室,整合市级技术力量,组建陕西省食用菌研发中心,成立木耳技术研发课题组,加强木耳菌种研发、选育力度,加大木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建立菌种繁育中心,扩大菌种繁育生产规模,满足全市生产需要;加强菌种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菌种生产质量,为生产主体提供优质菌种。
4.2 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链条实施 制定颁布商洛木耳生产技术标准,指导制定企业标准,用标准规范生产。应用代料栽培技术,充分利用陕西苹果废弃枝条为主要原料,合理利用本地现有原料资源,建设本地原料林,研发优化新型原料配方,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原料支撑。实施菌袋制作、接种、养菌等菌包生产工厂化,实现菌包生产标准化。推广大棚吊袋、地栽为主的标准化种植方式,规范种植和管理。实施有机肥加工工程,充分利用废弃菌袋生产有机肥,实现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4.3 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 培育一批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木耳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支持本地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引进新设备,促进木耳由食品向保健品、化妆品、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发展,实现木耳产业由“一产”向“二产”延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扩大招商引资,补齐短板,拓展产业链条,促进木耳产业“接二连三”发展。统筹部门力量,加强木耳出口、财税支持政策研究,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积极申请外贸出口权,畅通木耳产品出口通道,发展创汇菌业,实现加工出口增值。
4.4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竞争能力 建立商洛木耳大数据中心,掌握国际国内木耳产业动态,收集发布木耳产销信息。用好“线上、线下”2个渠道,建立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网络交易平台,开辟网上专业交易市场,利用现有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等新型自媒体,促进木耳线上销售。在柞水建立木耳专业交易中心,依托“柞水黑木耳”影响力,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周边省市木耳菌种、菌袋等原料供应基地、价格发布平台、产品集散流通中心。通过“线上、线下”2个渠道打通国内、国外市场,实现产销两旺。打造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柞水黑木耳”品牌,建立木耳产品追溯体系,实现木耳产品质量可溯源。鼓励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注册商标,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强化木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商标侵权等损害商洛木耳声誉的违法行为,保障群众消费安全,提升商洛木耳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
4.5 拓展产品功能,促进三产融合 以特色小镇、产业园、智慧园区为载体,建设以柞水为主,辐射山阳、镇安的木耳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其他县区发展木耳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促进木耳产业深度融合。依托优势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充分挖掘木耳文化,拓展观光旅游、科普宣传、健康养生等功能。观木耳景、吃木耳菜、讲木耳故事、唱木耳歌、看木耳戏,打造一系列木耳文旅产品。将每年4月20日确定为“柞水木耳文化节”,打造木耳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将产业园建成景观园,实现农旅、文旅和旅游地融合发展,提升商洛木耳品牌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于海茹,王鑫,周丽洁,等.对延边州特色产业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6(2):307-308.
[2]张雪.蛟河市黄松甸镇黑木耳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3]谢静玲.黑木耳食品的开发[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4]王艳雷.延边州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2014.
[5]苗昌林.关于依安县培育发展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2):138.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