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简便计算不但代表着一种技能,而且还代表着一种优化理念。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运算定律或技能,由此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文章探讨了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明确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对策
一、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则是将烦琐、复杂的数据计算转变成简单的数据计算,其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计算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不过,对非常简单的计算来看,在教学方面还是需要讲解技巧和方法的。根据现今的小学教学理念及模式来看,其成效甚微。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此展开了全面探讨。
二、 目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小学生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具体来说,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思维极易固化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思维极易固化,通常具有先入为主的倾向,一般会出现审题不清等问题。所以,小学生在计算一些简单计算题的时候,往往对定律认识不全面。归根结底,其实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知识秩序出现问题,一般是先了解乘法结合律,才会了解乘法分配律,所以,在面对一些類似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意识混淆,这样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容易错误地将乘法结合律当作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由此得出错误的答案。对此,这种定势思维极易造成小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使其无法主动地吸纳相关新知识。
(二)缺乏甄别简单计算适应性的能力
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在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套用公式或定律。但是,却缺乏甄别适用性的能力,从而导致在解题的时候,出现“牛唇不对马嘴”的情况。探究其原因,一般是由于一些学困生在刚刚接触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具有思维惯性,所以,往往会依靠着一些朦胧的简便计算意识,对其进行解题,从而出现错解、误解等问题。
(三)不同知识点相互干扰
小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旧知识而言,极易出现交叉和关联。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干扰,对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在思维上出现混乱,导致新知识的学习受到阻碍。探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学习在学习减法性质和加法结合律等知识点的过程中,不同的知识点出现交叉和干扰。在学生单独运用减法知识的过程中,他们非常清楚A-B-C=A-(B+C),但是在面对一些相对复杂的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则变得非常凌乱。尽管教师会在课堂上多次强调和提醒,但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依旧会出现错误。
(四)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数感,就好比是学习外语的语感一样,非常重要。假若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一些简便运算的技巧,方可在解题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敏感性。但是,如果学生缺乏这种敏感性,那么在解题的时候,往往会复杂化,或者思路不清晰,甚至面对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的时候,依旧无从下手,不懂得灵活变通,往往会简单地认为只有a(b+c)=ab+ac这种定律才能够进行解题,但是稍微有所调整,则会使计算过程变得更加烦琐,由此能够大大提高解题过程的错误率。
三、 增强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能力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课前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由此才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并逐步提高学习效果。对此,学生在课前进行实践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此期间,便于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不断地改正与完善,以便于教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与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水平带来帮助。例如,当教师准备在下一节课对简便计算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前,需要为学生安排一个预习任务,
即:85×25×4,使学生通过预习,并对其进行解答。因为在没有得到教师提前知道与启发的情况下,学生通常是会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对其进行解答,但是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得到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样的话,或者在课堂上,教师向大家介绍另外一个简便的计算方式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地集中,由此会对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更加重视,进而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刻地掌握与记忆,促使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促使课堂教学与习题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向学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作业。不过,对于一些优等生而言,他们对一些有难度的计算题更有需求,所以,通常无法和教师的课堂讲解同步,进而出现在课堂上“吃不高”的情况,促使优等生的学习效果受到遏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其实施层次化教学,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对此,课堂教学一定要与习题训练相统一,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纠正自己经常出现错误的习惯。
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简便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课堂时间进行科学地配置,由此能够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对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反复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重述,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另外,对于习题训练的方式来说,教师需要在为学生进行习题设计的过程中,将一些容易解答、不容易解答的问题分开,将其当作课堂练习题目,鼓励学生在错误解题的过程中进行整个计算过程的回顾,以便于对于其中存在的错误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解题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计算980+353+30+37题目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从中寻找一些简单的运算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总结,随后指出,其最简单的运算是调整数字的相加顺序,即,把“980+353+30+37”转化为(980+30)+(353+37),由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得到准确答案,那么,学生出错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意识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思路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简便的计算方式来说,也很难得到大家统一的認定。一些学生觉得这种计算模式比较简单,但是另外一些学生却认为另外一种解题思路更简单。对此,结合这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对其实施因地制宜的启发与引导。通常而言,很多学生在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特点的过程中,对于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计算567-199题目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通常会以整数的方式进行运算,学生会把199当作200,这样在最后计算结果的时候,在最后的数据上加上1即可,对此就能够更加简单地获得最终的结果:567-200+1=368。不过,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些学生对数字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口算能力特别强,不习惯按照课本上的计算定律进行求解,当他们看到题目的时候,通常能够迅速地把准确的答案说出来。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的数感不强,在运用计算定律的过程中,并不了解具体的运算法则及流程,对此,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让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解题习惯与基础能力进行求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般而言,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不一样的,所以其对应的简便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作答。
(四)强化简便意识,使学生了解简便计算的“潜规则”
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在面对一些简便运算题目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即便是了解具体的运算规律,但是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依旧无法灵活计算。探究其原因,则是缺乏解题思维与策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简便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让解题的过程变得更加直接和简单,进而能够逐步提高解题的精准率。对此,在运算的过程中,无论计算题目是否能够简便计算,都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能够简算必须简算”的潜规则,由此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进行简便计算,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一些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筛掉题目中存在的“简便计算”等文字,避免学生在独立计算的过程中形成惯性思维。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的解题目的性更加清晰,确保整个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当然,对于这种培养模式来说,则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够实现,因为学生的简便意识及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够完成,只有实现了它,才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题能力。
四、 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其目的来说,则是希望学生能够具备自主运用简便计算的意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能够灵活解题。不过,对于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的意识及能力而言,并非是暂时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加强习题训练。并通过不断地灌输和引导,促使学生的感悟能力、数感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不断形成等等。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得到质变和提升,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褚慧秋.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4):69.
[2]李海波.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7(46):204.
[3]吴利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94).
[4]黄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杂文月刊,2016(2):54.
[5]杨国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
作者简介:巩建文,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白杨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