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好的童书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孩子最早的“美商”启蒙,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建造孩子与社会的情感链接。责任、勇气、自信、死亡这些宏大且永恒的人生命题乃至世界观的树立等,都悄然潜藏在一个个精心铺展的故事中。或许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提出“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的观点。他认为,我们自己是孩子的时候;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还有生命即将落幕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瑰丽奇妙的神话故事、形形色色的传说民俗等,是原创国产童书的肥沃土壤。《团圆》《北京的春节》《妖怪山》《给孩子的故宫系列》等深挖“中国元素”的童书一面世就广受好评,那些在图书创作中做足“中国味”的童书凭借较高的辨识度和美誉度,也总是能成功吊起市场的胃口。当然,正如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小人书”也不是低智版的成人故事书,它需要创作者投入更多的智慧,傾注更多的心血,敬畏专业,尊重规律。那些仅想把国产童书做成快销品,随意拼贴中国元素,徒有其表而无思想内核的“垃圾食品”,迟早会被市场抛弃。
“小人书”不是小问题。图书市场应给孩子们的书架更多更好的选择,为迫不及待想要去打量这个世界的孩子们送上一套合用的“组合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