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的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2020-08-06 12:59蓝敏萍
高教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成果院校

蓝敏萍,杨 颖,何 培

(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2.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12)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提出,中国体育产业到2025年的目标是5万亿,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国家将发展体育产业提升到重要位置。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6579亿元,增加值为10078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一方面随着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问题越发突出,体育产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约为0.4%,体育营销、俱乐部管理人才不足,高水平的体育职业经理人罕见[1]。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体育院校培养的是传统的专业型人才,被动适应社会环境,较少考虑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多缺乏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并很好地胜任从事的事业[2]。从现状看,体育职业院校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率偏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差距大,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足,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不相符。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并探索有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等。基于此,本研究引入目前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即OBE教育理念,基于OBE理念下,探讨专业与产业互融的现代职业体育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此提高人才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等,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本研究所提的体育类高职院校指的是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体育类高等学校,包括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和体育高等职业院校。

二、相关理论分析

(一)OBE教育的内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最早是1981年由美国学者Spady W.D.提出,Spady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著作中,将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3]。这种教育理念核心是教育系统的每个构成部分都以学习成果为基础或导向,当每个学生结束完成教育体验后应该实现这种学习成果。关于学习成果的概念广泛根植于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思想流派和学习理论,尚未达成统一,但普遍达成共识,学习成果是关于学生在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后,预期知道、理解和能做什么的陈述,是学生学习后所获取和能够证明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能力[4]。另外,OBE教育理念强调两点:一是从注重教育输入到注重教育输出,即从注重传统的输入方法转换成基于学习成果构思、验证、监测和描述资格转变的强烈趋势;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5]。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美国学者柯林( Colin) 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使个人具备认知商业机会能力的过程,并使其具备创业行动所需的洞察力、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商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即通过机会发觉、创业认知、创业技能发展等专业课程和系列活动,使得学生的商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根本性提升[6]。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习效果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需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OBE教育理念的耦合

基于对OBE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分析,我们认为,两者在教育理念上有很大的耦合性。其一,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二,两种教育都是基于对学习目标的精确定位,聚焦目标设计学习过程和开发学习资源;其三,两者都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习技能为主,重视学习的产生;其四,两者均注重将学习产生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三、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主要通过投入、过程及产出这三个部分和层级进行评估。过程论较投入论的进步意义在于前者是对后者的修正、完善与补充,但两者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其追寻的价值目标和高等教育本质目标有一定的偏差。而产出论则切合高等教育价值目标追求,倡导以学生学习成果为逻辑起点对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进行设计,这一点正是OBE理念的核心所在[7]。体育院校是以体育学科教育为主,与综合性院校相比,在专业规模与结构、办学理念与方法、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规格与内容的特定性[8]。同时,体育高职院校发展历史较短,组建或设置具有其特定的演变历史等,使得体育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生源对象、资源条件等方面也有其特殊性,这也直接影响了体育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及路径选择。我们从OBE教育视角,审视我国体育高职院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有利于寻找更合适的路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条件不断完善,教育资源特色鲜明,但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学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人力资源和物质空间条件等资源配置方面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较好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体育高职院校相对于大多数的综合性院校的二级学院体育学院和大多数本科层次的体育院校而言,专业技术人力资源较丰富,主要包括高体育技能的学生(部分是省队运动员)和强大的师资专业技术教师(教练),汇聚了本省优秀运动队在训运动员、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教练等人力资源。但不足是,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比其他学科类的高职院校低。我们通过官网收集到15所高职院校发布的数据(详见表1),经整理分析后发现,至2018年12月,体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占比排名前三的院校比例分别是100%、85.94%、78.31%,最低的院校双师素质占比仅有20%。双师素质教师占比在70%以上的院校占33%,有53%的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占比在60%以下。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偏低成为影响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二是在物质空间条件方面,汇集了更为丰富、专业的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医院机构、国家各类实践平台挂靠机构、区域体育行政资源、体育产业企业资源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资源保障。此外,各院校都十分重视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发与建设,实训平台不断扩大。但不足是,与校外体育基地、企业合作还不够深入,很多合作还只停留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三是在课程开设方面,由于体育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历史原因,很大部分体育类高职院校是由体育运动学校升格或整合组建成立的,而且大部分是2000年前后组建,发展的历史比较短,通常是“以重视竞体为主,兼抓教育为辅”为教育发展定位。如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竞技体育人才为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竞技体育特色;山西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体育职业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承担省体育局直属的9个一线训练基地运动员文化教育任务,培养能够在国内国际高水平竞技舞台上争分夺牌的运动员,一直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之一;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以培养优秀运动员为主要宗旨,兼顾冰雪运动和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范围覆盖了市体育局所属的各大训练基地以及北汽排球、中赫国安足球和首钢篮球俱乐部等近30个专业运动队的优秀运动员。还有些院校是集体育职业教育、省级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三位一体的体育高职学校,如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调研发现,各体育高职院校基本上都能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有的学校除了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外,还增设了相应的创业选修课程、孵化中心、实践平台等。如福建体育职业学院各专业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新增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模块,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竞赛纳入学分管理,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纳入学院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之中,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辅导训练+创业计划大赛”模式。有的学校开设了多门双创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创业课程以及几门选修课,等等。相对而言,体育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提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机制等仍显薄弱。

表1 各院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分布情况(数据截至2018年12月)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不断丰富,但对教育设计与教育组织管理不足,教育的效果仍不显著

教育设计与教育组织活动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教育设计方面,综观全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实践做法,创新创业教育设计主要有课堂教育模式、讲座教育模式、实践教育模式、赛事教育模式等,教育形式日趋丰富,也更加灵活,但由于在创新创业教育设计环节没有更好地进行策划,教育的成效仍不明显。关于课堂教育模式,很多院校在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主要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块化教学、角色扮演、模拟创业策划与设计等方法,教学方法手段与其他专业课程区别不大,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匹配度不高,学生学习质量不理想。有些院校通过购买校外教学资源,采取“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训操作”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采用了信息教学手段,但是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关于讲座教育模式,我们发现几乎所有院校都采用了这种教育模式,包括邀请校友、创业家、企业家等进校作报告、座谈、交流等,较好营造了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但其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创业的热情,或者是否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往往很难考证,因为在讲座教育模式设计中,往往缺乏对讲座等进行全过程的设计与效果考核。关于实践教育模式,按照教育部对职业院校实践的分类,包括认知实训、岗位实训、顶岗实习实训三部分,按各学校的做法,主要包括专业实践、课程实践、顶岗实习、社团与社会服务实践、创业孵化实践、第二课堂等在内的实践内容。实践教育模式是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学生专业学习与服务产业结合最紧密的创新创业模式,总体来说,体育高职院校普遍对此十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形式大于效果的现象,有些学生确实也在企业、在岗位上实践了,但实践了并不等于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要实现从实践到成果孵化或转化还要下很大的功夫。正如学者刘振忠、周静提出的:“高等体育院校即使有的院校开展了一些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要求不具体,模式不规范,形式化严重,不能真正起到挖掘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效能。”[9]。关于赛事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举办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来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赛事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目前,体育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常规性创新创业比赛。比如,体育行业最高规格的创新创业大赛即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已举办了2届,赛事积极推动了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为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创新创业学习、交流、实践以及项目孵化与融资的平台。以赛促学的教育模式,对推进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足是,举办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对创业项目的激励机制还需不断完善和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方式方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学生管理处牵头,会同教务处和各个教学系部负责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另一种是由招生与就业部门牵头,会同教务处和各个教学系部负责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从教育活动涉及的内容来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策划居多;从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看,主要有学校层面组织的教育活动及学生社团组织的教育活动;从教育活动组织制度建设来看,除个别院校外,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运行制度、管理制度等,有些院校还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但是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合力还需要加强,是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还是由就业管理部门牵头更有利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探索和研究;在教育内容上还需更加突出实践性;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教育标准、学习评价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还要不断完善。

(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形式单一,对教育输出成果评价粗犷,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主要涉及学习效果、资格获取、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等绩效。大家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核评价手段应以目标为导向进行选择,并且应易于操作,能准确检验实际学习成果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多数体育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结果的考核评价还不够精细,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是以撰写总结报告、实习报告、商业计划书等书面的形式进行,个别院校将这些考核的结果纳入学分或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二是考核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有“修完课程学时数+课程设计方案”“企业岗位考核+校内教师考核”“创新创业比赛成绩”等过程性、终结性、过程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评价形式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的目标不够匹配。三是考核评价的机制不完善,有的院校还没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有的院校采取较为简单的自行诊断评价制度,还有部分院校在着手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难以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四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绩效评价不够科学。目前,大部分体育高职院校主要从两个角度对新创业教育成功的绩效进行描述,分别是创新创业竞赛的业绩和学生自主创业业绩。在创新创业竞赛的业绩方面,各院校主要以“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全国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竞赛这两个规格较高的创新创业竞赛业绩来比较。在学生自主创业方面,从调研中收集的15所体育高职院校2017、2018两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数据分析,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除个别学校外,其他院校呈现下降趋势。从各院校发布的年度质量报告数据对比分析可见,两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靠前的主要有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体育职业学院、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等(见表2)。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不高,成功的创业案例更少。仅使用以上这两种绩效评价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也不能更好地呈现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

表2 2017-2018届自主创业毕业生比例分布情况(数据截至2018年12月)

四、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已成为众多国家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体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性强、针对性强,其目标定位是培养符合体育行业、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侧重于学生技术技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与其他类型院校不同的特殊优势,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应更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产业服务三者融合进行。借鉴OBE教育理念,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开发方面,应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体育产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框架设计方面,可考虑以实践为重点,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框架;在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方面,应以体育产业为依托,构建融合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

(一)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体育产业发展进行课程开发

体育类高职院校在选择创新创业课程方面,可以考虑结合学校、专业、学生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体育产业与创业》《体育培训业创业》《健康服务业创业》等创新创业课程,深度融合体育产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取得良好效果。课程的开发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前准备、课程开发、课程评价三个阶段。一是课程开发准备阶段。课程开发前准备阶段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清晰、高效协同的开发平台[10]。学校作为主要负责开发和管理课程的机构,在创建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平台过程中,要注意吸纳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相关行政部门人员、创新创业教育学者、专家、校企合作的企业负责人、管理者等相关的机构与单位作为课程开发主体,共同完成对课程开发相关要素的研究,对角色定位、任务目标、课程开发的具体安排、相关内容、指标等达成共识。另外,还可充分挖掘各体育职业教育集团、体育职业教育联盟等组织在课程开发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课程开发阶段。通常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建设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开展课程评价、修正课程设计等环节和内容[11]。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传统课程开发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反向设计”方式进行,并且十分注重对学习成果的精细评价。因此,课程开发,首先要基于学生学习成果来设计,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习成果重要界定,即要基于“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被期望知道、理解和能够做什么”的准确描述和市场需求基础之上定位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其次,课程开发要基于对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紧密连接产业,满足学生在体育产业领域就业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与技能。再次,要分类开发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包括通识型课程、项目型课程、开放型课程、融入型课程[12],每一种类型的课程对于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的教导功能不尽相同。要明确每类课程的预期成果指标,并对关键指标设计监控点。此外,不同课程之间,既要分层次、各有侧重,又要相互关联、相互补充;课程既要明确最低标准、准则,又要体现其丰富性和灵活性;要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对学习成果的要求,设计课程具体结构,提出能力要求和课程资源配置条件。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追求学习效率,更要重点关注学习成果。三是课程评价阶段。要对课程开发的程序与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具体结构、课程相互关系、课程内容设计与市场需求匹配度、课程体系目标一致性、有效性、可验证性、相关群体对课程功能的评价等开展评估。

(二)突出“体”的特色,构建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设计

体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定位范围明确、专业教育实践性强、就业创业针对性强,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可结合专业和产业特色进行设计。《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将体育产业定义是为社会提供各种体育产品(货物和服务)和体育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共分为11个大类,每个类型的体育产业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活动过程与内容、职能要求等侧重点各有不同,因而其对应的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围绕体育产业领域,提出体育职业院校行业职业标准和行业职业资格标准。通过汇集专家、行业、企业、创业者等人员,采用访谈、考察、问卷、座谈等方法,结合本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就业创业分布特征、学习者需求特点,深入分析体育行业或职业发展的动态,特别是重点分析本院校主要就业创业体育产业领域,基于各类体育行业产业工作过程的相关信息的分析,提出具体的职业标准、资格标准,并划分等级。如体育经纪行业、体育赛事行业、体育场馆服务行业等的具体职业标准、资格标准。关于职业标准、资格标准、职业标准或资格标准等级划分,对于国家已颁布的职业资格可参照使用,如体育经纪人可按国家体育总局已颁布的该职业标准及资格等级参照使用;对于国家或行业层面尚未颁布的职业标准或资格标准及其等级,院校可自行设计,如对体育赛事职业标准进行定义并提出具体职业标准,然后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等级分类,如可分为普适性教育阶段、提高性教育阶段、孵化性教育阶段、创业教育阶段。其次,对本院校各主要就业创业的体育产业领域提出对应的学习成果标准,可将学习成果标准按知识层面、技能层面、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进行精细化描述和分类,并且要准确描述评价学习者学习成果必要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如职业资格证、培训结业证书、过程记录数据等)。再次,明确教育的标准。从教育逻辑出发,描述课程学习或各形式教育活动所完成的标准,即要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以及学习的质量和内容如何评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标准,即描述为了达到学习成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资源运用,包括教育课程具体结构、能力单元、场所、人员、时间要求、学分安排等以及学习成果评价标准。最后,将学习成果与职业标准、资格标准、教育标准等进行一体化整合。

(三)充分挖掘和运用资源,推进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

体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应放在实践教育环节,积极推进融合型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和服务产业过程相对接、相融合。一方面,体育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训往往采取小规模班级教学的方式,且专业对口服务体育产业,针对性、专业性强,灵活性高且操作性强,对于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校企、校政、校-企-政等协同育人具有良好的比较优势。学校应充分运用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校外合作平台资源,真正发挥各种实践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在协同育人过程中,要以学习者的类型、创新创业教育类型以及学习者对学习成果的要求等,合理分配教育教学人力资源,把握协同育人的融合程度。如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但没有太强烈创业意愿的普适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可选择主要由校内职业指导课程教师教,兼由专业课程教师辅助指导,以课堂教育模式、讲座教育模式为主,其他类型教育模式为辅,与校外合作机构的协作可相对简单一些。如果是为有较强创业意愿、有创业指导需求的学习者的提升性、孵化性、创业性创新创业教育,则建议建立“专业课程教师+校外导师+职业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三导师制度。其中专业课程教师需为校内的专职专业课程教师,校外导师可由体育产业领域企业家、高技术专业人员、中层管理者等担任,职业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的职业指导教师,也可以聘任校外职业指导教师担任。三类导师中,应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其他导师配合共同开展教育。另外,在推进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时,可以合理选择合作的形式。如可以采取项目包或以单个项目的形式合作运营;也可以采用委托的方式,由专业课程教师带领学习者共同完成体育项目运营、体育服务活动等,校外合作机构根据服务成效给予合理的报酬,等等。总之,因体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育产业对人才需求特点,要求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要与市场高度对接,与服务体育产业融合,通过大力开展整合型协同育人的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的管理,完善教育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

OBE教育核心就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加强对创新创业全过程的管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是体育高职院校基于OBE教育理念下成功开展创新创业的关键。因此,在实施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中,首先,校内各部门要做到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互协调配合开展工作。其次,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要做到校内与校外紧密衔接,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再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对创新创业教育各环节、各模块的监控与管理。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学习者及其学习成果,明确和细化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考核成果需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根据产业对人才需求特点动态调整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建立考核与评价反馈机制。

五、结束语

成果导向教育(OBE)以学习成果为基础或导向,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成果导向教育范式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渐被我国教育界关注。国外成果导向教育经验值得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借鉴。但如何将成果导向教育范式有效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基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新时代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仍任重道远。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基于OBE理念的体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趋势,体现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体育市场和体育专业特色,充分挖掘体育院校资源优势,对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有着积极意义,应予以重视和引用。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成果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验收成果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