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智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本文所分析的急性脑出血病症,其实就是由于病患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习惯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使得自身存在高血压,血脂含量高以及血液浓稠的情况,而这些情况会使得大脑组织在运行时出现缺血性或者出血性病变,因为病变的过程存在病情变化快以及患病时间比较快的特点,所以患有急性脑出血病症病患的残疾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1]。如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之后,病患能够马上到医院进行医治,那么他们的愈后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2]。本文主要针对院前急诊急救急性脑出血病症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本次调研所使用的所有数据信息都是从2017年1月份到2018年6月份收治的120名急性脑出血病症病患的临床医治资料以及基本资料等内容中进行提取,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区别为:实验组患者采取现场抢救系统,对照组患者未予现场抢救系统。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调研人员需要判断病患的基本资料是否对最终的调研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下文将对病患的基本资料进行简单的阐述。发生急性脑出血病症的原因有很多种,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脑部外伤,缺血性脑病等等。占全部人数56%的病患为男性病患,占全部人数44%的病患为女性病患,年龄最小的病患有25岁,年龄最大的病患有56岁,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患情况等各项资料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1 判断依据
在进行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急救之前,要先对接诊患者进行诊断,确诊后方可按急性脑出血进行急诊。诊断依据主要为:患者是否存在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患者突然出现情绪激动、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突发性出现昏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不断恶化;患者身体过度发热,大汗淋漓;呼吸较为弱,出现呼吸断断续续。如患者为脑出血并发其它重症则应当积极考虑诊断为急危重症脑出血。
1.2.2 院前急诊急救方法
患者出现急性脑出血病症之后马上到医院进行了急救操作。
对照组病患:由家属送到医院进行急救,但在进行运送的过程当中,没有对病患进行任何一种形式的院前急救操作,到医院进行医治之后,急救医生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以及病情,为他们展开针对性的医治操作。
实验组病患:在到医院进行医治之前使用了院前急诊急救的方法。具体的内容是在急诊医生接到病患打来的急救电话之后,马上向病患以及病患家属询问病患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当时发病时的一些情况,然后对他们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在了解情况的过程当中,对急救人员发出药物准备以及赶往急救现场的准备。到达现场后主要采取的急救方法[3-4]:
(1)急救医生先对病患的呼吸状态以及生命体征进行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向一侧偏斜,在确保他们的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对他们的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进行清理,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导致病人窒息,有假牙者应将其取出;昏迷状态患者给予口腔放置口咽管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2)建立机械氧气通道,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确保其畅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药物,采用较大型号静脉穿刺针管径,确保药液能短时间内发挥药效以降低患者颅内高压。穿刺尽可能采用静脉留置针;(3)实施科学转移。注意保持患者头部的一侧偏离,并且保持患者全身尤其是头部的稳定;送医过程中保持对患者的密切观察,一旦发生体征异常或瞳孔发散等病症需采取必要的方法进行应对;(4)根据我院急诊科制定的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方案,对临时出现的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方法应对,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次调研的最终结果是针对院前急诊急救急性脑出血病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在进行课题调研的过程当中,调研人员需要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病症医治效果等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其中基本资料的内容包括病患的年龄、性别。除此之外,对于病患在医治的过程当中的有效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各项指标也要进行记录和分析,其中并发症的主要内容,包括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呼吸衰竭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等等。
运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χ2检验,当P<0.05时比较存在明显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与病患院前急诊急救急性脑出血病症效果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主要包括病患的年龄、病症性质、复苏时间等多种因素。本文中所选病例均无差别(P>0.05),见表1。
表1 急性脑出血病患年龄、发病时间、病症性质比较
在此基础上做此研究,结果发现:病患的急性脑出血病症急救成功率与病患的年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果病患的年龄大于50岁,那么急性脑出血病症急救成功的概率比较低,为0.9%;如果病患的年龄小于50岁,那么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比较好,这时急性脑出血病症急救的成功率比较高,几乎达到10.2%。如果急性脑出血发病时间与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间隔比较长,那么急性脑出血病症的急救成功率比较高。
除此之外,属于不同组别的病患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远程急诊急救操作,其中对照组病患并没有开展有效的院前急救操作,而调研组的病患则是根据急救医生的指导来进行院前的急诊急救操作。所以对照组病患的有效急救时间在1.28个小时左右,实验组病患的有效急救时间是在0.85个小时左右。
按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情况的概率比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综上可以看出,采取院前现场抢救系统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有效急救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从急性脑出血病症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45~65岁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年龄阶段,它比较明显的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变化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在患病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病情极重的特点,急性期死亡率高。文献报道,急性脑出血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达15%~40%[5]。
一般来说出现急性脑出血病症发作的病患在发病之后都会表现出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所以病患以及病患家属一旦发现病患存在这种情况之后,就应该马上到医院进行医治,当然在去到医院医治之前,也需要进行有效的院前急诊急救操作。否则如果病患的病情比较严重,那么他们将会出现昏迷以及意识障碍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之后,仍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那么病患的脑部组织的损伤就会非常严重,甚至是不可恢复[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把握最佳的急救时间,对于患有急性脑出血病症的病患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有学者认为,如果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诊医治操作,对心脑血管病症病患进行有效的医治,那么病患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7]。而且有部分的研究人员在针对这一情况展开调查和调研之后,也得出了相应的结果[8]。我国医学专家王伟在针对这个课题展开调研之后得出结论,如果病患接受院前急救操作,那么他们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没有展开院前急诊急救的急性脑出血病患[9]。因此,院前急诊急救急性脑出血病症操作的效果对病患的病症医治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急性脑出血病症操作的时间被延迟,那么病患的神经细胞将会受到损伤,及时进行正规急性脑出血病院前急诊急救操作,病患的急性脑出血救治症成功率也会大幅度提高。通过对我院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急性脑出血病症效果之间存在联系的主要有调研结果当中列出的几个因素,其中与最终的病症医治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关联的因素即是否进行院前急诊急救操作。而且通过上文的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展开院前急诊急救操作的病患的有效急救时间相对较短,而且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行院前急诊急救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病患。由此可见,院前急救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过程,为了提高病患的急性脑出血病症成功救治率,在接到病患的求救电话之后,给予脑出血患者采取院前电话指导急救、清洁呼吸道、吸氧、建立静脉路、降压止血、科学转移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可有效提升急救质量[4]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