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瑞 赵君和 梅业高 苏 波
1.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2.以色列维奥兰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部,北京101300;3.荆州市和美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荆州434000
目前,随着粉壳蛋鸡饲养量的提升,高产蛋鸡在蛋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蛋壳质量问题尤其是50周龄后高产蛋鸡蛋壳破损率明显增高,直接影响蛋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很多,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1-3]。本文主要论述钙磷对高产蛋鸡50 周龄后蛋壳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高产蛋鸡50 周龄后蛋壳质量的提升,尤其是蛋壳破损率的降低提供实践依据。
为了满足不同阶段的特殊营养需求,育种公司把高产蛋鸡开产后的饲养阶段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常常把50 周龄左右划分为产蛋后期的开始,即350日龄以后,产蛋率在80%以下,属于产蛋后期阶段。
50 周龄后高产蛋鸡群,随着日龄增长,产蛋机能减退,蛋重变大,蛋壳变薄,颜色变浅,发白,破损率明显上升,脱肛和腹膜炎的鸡增多。产蛋后期高产蛋鸡群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对疾病抵抗力也逐渐减弱,并且对各种应激比较敏感[4]。
蛋鸡具有近似24 h 的产蛋规律(近日节律),被排出卵巢的卵细胞在输卵管各部位具有相对固定的停留时间,其中停留于输卵管子宫部的时间最长[5],而输卵管子宫部是蛋壳形成的主要部位,形成的蛋壳几乎完全是由碳酸钙构成,只有少量磷、镁、钠和钾等。高产蛋鸡50 周龄后产蛋量逐步下降,所需的营养在逐渐降低,但采食量没有减少,多余的营养易造成脂肪的沉积,使鸡变肥,且易患输卵管炎、肠炎[6]。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产蛋后期占整个产蛋周期的一半时间左右,持续时间较长,体重几乎没有变化,但因为肠道上皮细胞更新降低,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且蛋重增大而钙的沉积能力有限[2]。随着日龄的增大,蛋鸡对磷的吸收转化能力也在不断减低。
钙、磷对蛋壳形成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高产蛋鸡50 周龄后蛋壳的破损率。
蛋壳形成过程中,钙主要影响蛋壳厚度和强度。研究表明钙的含量约占蛋壳重的38%~40%,通常母鸡维持需要的钙量为0.17 g,产1 枚蛋需钙量为2.0~2.2 g[7]。但饲料中钙的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使蛋壳质量下降。高产蛋鸡在产蛋后期,对钙的利用率降低(一般为50%左右),如果饲料中钙的水平过低,导致钙缺乏严重,多产薄壳蛋、软壳蛋;如果钙的水平过高会影响钙、磷平衡,进而影响高产蛋鸡钙、磷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蛋壳形成过程中,磷主要影响蛋壳的韧性和弹性。1 个鸡蛋约含磷160 mg 左右,其中蛋壳约含磷20 mg,则每只蛋鸡每天约需400 mg 有效磷[7]。饲料中可利用磷的水平及钙磷平衡对高产蛋鸡蛋壳质量均有影响,主要表现为:过量的磷在小肠内与钙形成难溶的复合物,阻碍钙的吸收和利用,薄壳蛋、软壳蛋增多;如果磷的水平降低,蛋壳的韧性和弹性降低,蛋壳破损率随之升高。
大部分高产蛋鸡养殖户在进行蛋鸡淘汰时产蛋率依然很高。通过对高产蛋鸡养殖户调研发现,注重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钙磷需求、50 周龄前骨髓钙储备,对有效降低50 周龄后蛋壳破损率极为重要。
按照高产蛋鸡饲养阶段,适度调整饲料中钙磷供给量、形式、钙源的粒度。
1)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钙、磷供给差异。随着日龄的增大,蛋鸡对钙、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能力不断减低,相应的蛋壳质量也会呈下降趋势。为了延缓蛋壳质量变差的速度,不同品种高产蛋鸡50周龄后钙、磷的供给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品种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阶段性的钙、磷标供给标准见表1。总的来说随着日龄的增长钙供给量增加、有效磷的供给量下降。
生产上要按照品种标准,根据饲养阶段合理调整钙、磷,否则鸡群后期蛋壳质量会变得更差。
2)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钙质颗粒大小差异。高产蛋鸡50 周龄后对钙质颗粒大小要求不一样,过细的钙质影响蛋壳质量。基于较大颗粒的钙可以在肠道内更长时间的停留和蛋壳主要在夜间形成的特性,相比而言使用较大颗粒的石粉钙质,更有利于蛋壳质量的提升。但需要注意钙质粗颗粒、细颗粒的比例适宜,生产中随着产蛋日龄延长,增加钙的添加比例,提升粗钙质石粉的添加比例,必要时可按照每只鸡每天5 g 的量,晚上单独饲喂1 次大颗粒的钙石粉质。总的来说,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要增加大颗粒钙的添加比例。
3)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钙、磷比例。日粮中钙、磷供给不足或过量,均会影响蛋壳的完整性,特别是钙、磷的比例不当对蛋壳的质量影响尤为明显。所以,日粮中除了添加适量的钙、磷外,还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生产中严格按照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的钙、磷标准去设计配方,不同品种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钙、磷比例可参照表1。生产中需注意有效磷与钙的添加比例适宜,保证高产蛋鸡50 周龄后产蛋率和蛋壳质量。
表1 高产蛋鸡50 周龄后的钙、磷供给标准 %
4)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钙、磷原料选择注意事项。慎重挑选钙、磷原料并做好检测工作:慎重挑选石粉和选择使用优质磷酸氢钙、磷酸一二钙等;其次要做好石粉中含钙及有害成分钒、氟等的经常性检查。饲料中添加的磷酸盐(磷酸氢钙等)中含有的杂质(污染物)中钒可造成蛋壳受损,表现在钒在日粮中含量过高,蛋壳呈半透明状易破碎。
5)高产蛋鸡50 周龄后维生素D3(VD3)的补充。钙磷的吸收需要VD3。如果饲料中VD3含量过低,影响小肠对钙磷的吸收,造成血钙、血磷含量下降,会很快诱发钙的缺乏,影响蛋壳质量,表现为产蛋量急剧下降,同时还出现大量的破壳蛋。实际生产中,需注意高产蛋鸡50 周龄后VD3的补充,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补充VD3。
1 枚蛋的蛋壳含钙2.0 g 左右,而形成它需要4 g 左右的钙(利用率50%左右),其中骨髓血钙提供0.1 g 钙,此0.1 g 钙是母鸡每天在形成蛋壳过程中必需的[8],这意味着如果血钙供应不足,采食再多的钙也不能形成很好的蛋壳。骨骼是钙磷的贮存库,充足的骨髓血钙供应源自较大的骨髓“库”。
1)强化育雏、育成期鸡群骨骼发育。高产蛋鸡育雏、育成时期骨骼发育受阻,不仅开产后脱肛、啄肛严重,后期蛋壳问题也会更加严重。以胫长的发育为衡量指标,满足育雏、育成营养需要,把骨骼发育放在首位,同时重视体重发育。首先要严格按照品种育雏、育成的阶段营养标准设计日粮,特别满足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钙磷的需要;其次是延长育雏时间,17.5%左右的粗蛋白使用至10 周左右,对比不同品种蛋鸡的标准胫长发育情况,对不达标的采用提高粗蛋白、氨基酸、优质鱼粉的添加量和延长育雏时间等干预措施,充分做好骨髓血钙储备。
2)开产前及时预补钙。若高产蛋鸡开产前骨髓钙贮存不足,当日粮中钙供给不足时,就会动用骨髓“库”贮存的钙维持产蛋,久之产蛋量和蛋壳质量均会下降。母鸡在开产前半月左右需要在骨髓内储存足够钙质,此阶段鸡群对钙的需求增加,因此注重开产阶段及时预补钙,钙的水平普遍从育成期的0.9%~1%增加到2%~2.5%。如果没有及时预补钙,不仅会造成初产蛋鸡瘫痪、蛋壳质量差,而且不好的蛋壳质量还会延续到产蛋后期。生产中做好蛋鸡开产前的预补钙工作,根据品种产前料或预产料的不同划分,及时调整钙,并做好随后的石粉过渡等工作。
钙磷对蛋壳形成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高产蛋鸡50 周龄后蛋壳破损率。根据高产蛋鸡50 周龄后生理特性、产蛋特性以及钙磷吸收特性,生产上需高度关注高产蛋鸡50 周龄后钙磷需求和50 周龄前骨髓血钙储备,及时调节高产蛋鸡不同饲养阶段的饲料中钙磷供给,是有效降低高产蛋鸡50 周龄后蛋壳破损率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VD3会影响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蛋壳质量,其在高产蛋鸡饲料中的添加量、添加比例尚需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