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玉门市大风沟金矿中的应用

2020-08-05 01:56李永庆崔凯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9期
关键词:闪长岩岩性砂岩

李永庆,崔凯

(1.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大风沟金矿位于甘肃省祁连山地区,隶属玉门市管辖。通过开展1:1万土壤测量工作,圈出土壤异常,缩小了工作靶区。本文分析了大风沟金矿的地层、构造等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内元素分布特征,重点对区内的化探异常进行了评价,为后续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依据。

1 勘查区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志留统肮脏沟组二段(Sa2)、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Sq)、上志留统旱峡组(Sh)、石炭—二叠系羊虎沟组(CPy)、白垩系中间沟组二段(Kz2)、第四系下更新统玉门组(Q1y)、第四系全新统(Qh)。

(1)下志留统肮脏沟组二段(Sa2):为勘查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一套海相碎屑岩组成;主要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和砂岩,目前发现的金矿体赋存于该地层中。

(2)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Sq):主要出露在勘查区南部,小风沟南F2分界,断层北下伏肮脏沟组,断层南出露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

测区内断块状分布一些泉脑沟山组的陆源碎屑岩夹火山沉积岩建造,标志性地层为一套杂砂岩,原岩中粒长石砂岩,褐黄色,变余中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少量岩屑、白云母、铁白云石、绿泥石和少量铁质组成,岩石后期热液蚀变强烈,原岩成分和结构构造强烈改造,岩石强烈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长石大多已经完全绢云母化仅保留晶形。该层在小风沟口南出露厚度约100m,沿测区边部南东方向展布,其间为断层错位,侵入岩体肢解,呈断块状分布。

(3)上志留统旱峡组(Sh):旱峡组全部出露在大风沟口南,测区西北边部被F5、F6交切的楔形地块中,岩石以紫红色为特征。岩性为紫红色粉砂岩,具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粉砂质为主要组分,钙铁胶结,含较高锰质,呈紫红色,黑褐色。

(4)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羊虎沟组(CPy):大风沟南侧,残积物大面积覆盖,沟南F5北零星出露的绿色细砂岩,与大风沟西,F3北出露的灰黑色杂砂岩,均为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地层。北南均以大断裂为界,控制了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展布范围和展布方向。

(5)下白垩统新民堡群(K1xn):仅在勘查区西北角大风沟口小范围出露,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夹紫红色砂砾岩。

(6)第四系下更新统玉门组(Q1y):分布在勘查区北部山间盆地,为洪积物堆积,半固结,岩性为砂砾石、含砾粘砂土。

勘查区地层中总体表现为单斜,但局部波浪式褶皱的行迹依然清晰可见。含矿层位于波浪式褶皱的中间地段小背斜的核部,受近EW向、NW向等断裂构造的控制。勘查区内侵入岩岩石类型较多,有脉状超镁铁质岩,中酸性岩瘤、岩脉等。岩体分布多呈北西—南东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勘查区内脉岩发育,主要为闪长岩脉及石英脉,闪长岩脉发育于粉砂质板岩中,大多伴有断裂构造发育,靠近断裂一侧具褐铁矿化,颜色上表现为黄褐色,远离断层则在颜色上表现为灰绿色。走向大致与地层、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宽度1m~30m不等。区内的金矿化与闪长岩脉关系密切,金矿化多发育于闪长岩脉与断裂构造接触部位。勘查区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等;矿化主要为浸染状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其中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与金的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2 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球化学景观

勘查区属中高山地形,海拔一般在2460m~3336m 左右,相对高差为500m~900m,属中高山地形。区内地形切割强烈,坡度较陡,植被覆盖少。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多风少雨,昼夜温差较大。残坡积物以机械方式搬运,物理化学风化作用明显,有利于元素在土壤中富集,有开展土壤测量的物质环境条件。

2.2 土壤测量方法及元素组合

(1)样品采集、加工及测试。本次采用100×40m网度,样品采自残积层(C层),采样深度地表以下20cm~110cm,样品一般在测点附近多点取样,矿化地段加密采取,测点上无法采取时,在其附近5m~10m范围内取样;测线一般垂直于地层、构造、矿化体走向。样品自然风干后过过+4~-40目筛,样重大于150克,样品测试由甘肃省地矿局二勘院实验室承担。

(2)元素组合。通过对区内全部土壤样品分析数据进行R型聚类分析见图1。当相似水平取0.4时,可分为两类,即:Au、As、Sb低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与Cu、Pb、Zn、Ag、Cd、Mo等中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与金元素相关性最强的元素是As(r=0.65),说明金矿化与低温热液有关。Cd、Mo可能代表矿体有一定剥蚀,也可能代表原生晕的叠加。

3 土壤异常特征

3.1 异常下限的确定

根据勘查区地层、构造等特征,测区选了Au、As、Sb等3种元素在原始数据图上按上述元素平均值加1.65倍的标准离差后取整数,其余元素按各元素的平均值加1.4倍标准离差后取整;异常中带选择为异常下限的2倍,异常内带选择异常下限的4倍(见表1)。

表1 大风沟土壤测量单元素异常统计表

Au、As、Sb等低温元素异常主要分布于勘查区中西部,与区域断裂构造走向基本一致的次级断裂构造及脉岩控制,伴有Hg、Cu、Pb、Mo、W、Ag等。

Cu、Pb、Zn等中温元素异常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北、南部。北部主要由出露宽约40cm的石英脉及闪长岩脉引起;南部主要位于超基性岩、闪长岩接触带,在岩体旁侧的断裂构造中,伴有Ni、Ag、Bi、Mo、Hg等异常分布。

3.2 1:1万土壤测量综合异常特征

根据区内地层、构造和元素分布特征,在区内共圈出综合异常8处。经异常筛选,勘查区内主要异常为At-3、At-4、At-5、At-6等。

(1)At-1综合异常面积为0.10平方千米,异常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位于大风沟沟口南侧,综合异常主要元素为Cu、Pb、Ag。元素组合复杂,以Cu、Ag、Pb、As、Sb、Bi、Zn、Cd、Mo等中温元素组合为主,峰值高,其中Cu为459×10-6,浓集中心明显,Cu、Ag、Sb异常具内中外带,As、Cd、Pb、Mo具中外带;Cu、Ag、Pb、Zn、As、Au元素套合好。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异常处于志留系上统旱峡组中,其岩性以紫红色砂岩为主;异常受F5、F6断裂构造控制;脉岩主要以石英脉为主,其宽度均≤40cm,局部石英脉沿裂隙面可见孔雀石化、铜蓝等;但规模不大。

(2)At-2综合异常面积为0.08平方千米,异常呈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该综合异常主要元素为Au、Cu、Pb。元素组合复杂,以Au、As、Sb、Zn、Pb、Ag、Hg、Mo、Cd为主,低-中温元素组合为主;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异常处于志留系下统肮脏沟组二段中,其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板岩;异常受近EW向展布断裂构造控制;该异常中脉岩发育,主要以石英脉等为主。

(3)At-3综合异常面积为0.23平方千米,异常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该综合异常主要元素组合为Au、As、Sb、Hg,伴有Cu、Ni、W、Zn、Cd等元素,元素组合以中低温为主。异常峰值高,其中Au峰值可达701×10-9,As峰值达921×10-6,Cu峰值达321×10-6。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其中Au、As、Sb、Cu、Pb具内中外浓度分带,Hg具中外带。Au、As、Sb、Hg元素套合好;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异常处于志留系下统肮脏沟组二段中,其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及板岩;异常内有近EW向、NW向等断裂构造发育;脉岩主要以闪长岩、石英脉等为主,异常内发现金矿体,属矿致异常。

(4)At-4综合异常面积为0.11平方千米,异常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该综合异常主要元素为Au。元素组合简单,以Au、As、Sb、W、Ag、Cu、Ni、Pb、Cd、Zn,低-中温元素组合为主。峰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异常Au、As、Sb具内中外带,Au、As、Sb、Ag元素套合好;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异常处于志留系下统肮脏沟组二段中,其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异常内发育NEE向断裂构造;异常中脉岩主要以闪长岩、石英脉等为主。

(5)At-5综合异常面积为0.15平方千米,异常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该综合异常主要元素为Au。元素组合复杂,以Au、Sb、As、Ag、Pb、Cu、Hg、W、Zn、Bi、Ni等中-低温元素组合为主。异常Au、Sb具内中外带,Ag、Pb、Bi具中外带,Au、Sb、As、Ag元素套合好;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异常处于志留系下统肮脏沟组二段中,其岩性主要为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及粉砂质板岩;异常内发育有近NS向及NW-SE向断裂构造。

(6)At-6综合异常面积为0.08平方千米,异常呈北西-南东向不规则状展布。该综合异常主要元素为Au、Ag。元素组合复杂,以Au、Ag、Sb、As、Bi、Cd、Cu、Pb、Hg、Zn、Bi、Mo、Ni等低-中温元素组合为主,峰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异常Au、Ag具内中外带,As、Sb、Bi、Cd具中外带,Au、Ag、Sb、As、Pb元素套合好(异常参数见表3-9,图3-4);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异常处于志留系下统肮脏沟组二段中,其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异常西北部发育闪长岩岩株,脉岩主要以闪长岩脉、石英脉等为主。

(7)At-7综合异常面积为0.89平方千米,异常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该综合异常主要元素为Au、Cu、Pb、Ni。元素组合复杂,以Au、Cu、Pb、Ni、Cd、W、Ag、As、Sb、Mo、Zn、Hg、Cd、Bi等低-中-高温元素组合为主,峰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异常Au、Cu、Pb、Ni、Cd、W具内中外带,Ag、As、Sb、Mo、Zn具中外带,Au、As、Hg;Cu、Pb、Ag;W、Mo、Ni、Cd元素套合好;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异常处于志留系中统泉脑沟山组中,其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灰岩;异常明显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异常中发育有条带状超基性岩体及闪长岩等。

(8)At-8综合异常面积为0.03平方千米,异常呈近南北向等轴状展布。该综合异常主要元素为Pb、Au、As、Sb。元素组合复杂,以Pb、Au、As、Cd、Sb、Bi等中-高温元素组合为主,峰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异常Au具内中外带,As、、Sb、Bi具中外带, Au、As、Sb元素套合好;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异常处于志留系下统肮脏沟组二段中,其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板岩。

3.3 异常查证情况

通过对圈定的综合异常进行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在At-3中施工探槽10条,发现金矿体5条矿体。矿体长度80m~240m,矿体厚度1.41m~2.78m,金平均品位2.03×10-6。

其余综合异常也显示出一定的找矿信息,为区内的勘查找矿提供了必要的地球化学前提。

4 结论

(1)1:1万土壤测量在本区可以快速缩小找矿靶区,为地质找矿提供直接可靠的信息,在祁连山的浅覆盖区可以成为方便、有效的找矿方法。

(2)Au、As、Sb异常是间接找矿标志,尤其是Au、As异常强且套合好的地段,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猜你喜欢
闪长岩岩性砂岩
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
柴北缘查查香卡铀-铌-稀土矿区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陕北地区砂岩的技术指标特性
黔中地区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