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磊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安徽 合肥230000)
矿产资源测绘工作是实施矿山工程的基础,也是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规范矿区测绘工作流程可提升矿产资源开采效率,提高工程的质量。GPS-RTK技术是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整合数据定位接收装置、数据处理工具与信息通信功能为一体的新式测绘技术,该技术在应用中具有实时测量的作用,可提升获取数据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矿山工程开采的效率,并降低了施工成本,结合技术在市场的应用现状,GPS-RTK技术主要具有下述特点[1]。其一,实时监测动态化数据,有效的融合多站点数据,提供多元化数据综合处理的能力。其二,由于GPS技术具有相对良好的定位功能,以此终端获取的数据精度较高,可提供工程施工决策支撑,在规范化的操作下,检测的最高精度可至mm,相比传统的测绘技术,该技术可良好的应用到复杂矿山地形中,降低了人工测量误差,提高矿山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其三,技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充分应用了GPS定位装置,利用远程成像技术,减少作业时间与矿山工程工作量。同时由于技术操作简单,可直接由相关专业人员独立完成,借助卫星系统,获取矿区全景图,降低人工成本,随着矿产行业的快速发展,GPS-RTK技术已在不断的创新中被广泛应用到市场的多个行业。
整合市场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根据技术在矿山工程中的发挥的优势,设计GPS-RTK技术在矿产资源测绘中的应用流程[2]。如下图1所示。
如上述图1所示,与有关部门签订矿山工程合作协议,制度初期矿产资源开采工作方案,考察矿山地形地貌,建立通信站,保障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传输,按照标准化矿山生产流程,选择与矿区对应的基准站,计算绘制图像与实际矿山的比例尺,获取转换参数,要求空间坐标点与流动站点需一一对应。
在完成基础的准备工作后,选择GPS定位点,选择点需与其它工程不发生冲突,并严格按照埋设标准与要求,以便为后期数据获取提供便利条件,布设控制网,获取业外作业数据,整理数据,评估获取的有效性,检核数据精度,将满足工作需要的数据从终端输出,不满足的矿山工程要求的数据返回后二次检测,整合业内数据,处理数据后绘制对应的矿产资源分布地形图。基于上述设计的矿产资源测绘工作流程,下述将从4个方面,开展GPS-RTK技术的详细研究,切实际的提高矿产行业在经济市场的占比,加快矿山工程实施进展。
在开展矿产资源测绘工作前,应了解矿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可描绘矿区特征的因素,以此应布置多个矿产资源检测控制点,建立矿区空间坐标,以“N”为三维空间正向,设定5个~8个GPS三角基准点,在确定垂直点坐标的基础上,调整水平基准点,依照圈定勘察区域的范围大小,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特征与水文地质条件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同时,在新区域内设定新的三角基准点与水平点,在指定的空间埋置勘察设备。在实现监测区域的互联网全覆盖,以此保证数据的实时通信,检查埋置点的基座,调试矿山工程设备,确保基座总光对中控器的检测误差控制3mm以内。在GPS校正的条件下,对控制点进行静态测量,为了提高控制点的精度,采用高斯算法,对获取的多点GPS数据进行拟合,使用计算机调试矿山数据的平层误差,确保高程数据误差在5mm以内。假定获取的数据误差在0.020~0.010范围内,则表明数据误差满足矿山测绘工作要求,可开展深入的数据研究工作。
为了满足GPS-RTK在矿山工程中持续运行,需整合矿区整体概况布设标准的基准站或基准架,结合矿山地质实际情况,选择场地较宽广、视野较开阔的地区进行架设,最大程度上保证获取数据的全面性。
同时,在满足对矿区勘察的基础上,应加大对矿山周边环境的勘察,检测周围区域是否存在强信号干扰,确保勘察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磁场强度一致,避免高压输电线、大型电力设备、信号发射源对矿区工程造成干扰,尽量保障GPSRTK信号的接收与传输不受到外界影响因素的干扰。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矿区测量基准站架设到矿区相对较高且趋近于中心的区域。
为避免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丢失,应在需测量基准站周边布设流动站点,调整多个站点之间的距离,使其保持在6.0km~11.0km之间,同时确保站点间的多个参数保持一致。若出现矿区周边影响站点视线的障碍物,要保证基准站与流动站两者至少有一个通视的方向,以此获取更加全面的GPS-RTK数据点。
为了提高矿产资源数据的精确性,在测绘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基于GPS-RTK技术建设规范化的矿山控制网,对获取的实测信息进行全面综合处理,以此评定测绘点的实用性,同时可根据基准站布设工作流程,掌握站点与控制网之间不同参数变量的一致性,评估矿山工程是否可以持续进行。建设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检测信号接收网的灵敏度与网络覆盖能力,打开信号接收装置,调试信号接收塔与卫星远程GPS定位装置,输入基站与移动站点的空间坐标,检测其与WGS-85坐标的一致性。
第二步:检查灵敏指示灯是否处于常规工作模式,随机选择监测点,调整控制网工作频率,输入待转换坐标参数,按照比例尺的划分标准选择,计算其是否与矿区工作保持相同趋向。
第三步:选择测绘区域放样点,结合矿区实际地质条件,控制放样后碎步,严格遵循区域控制点标准,制定相对完善的矿山控制网规划方案,在矿区待检测区域内实施检测工作,时刻关注定位RTK信号接收装置的运行数据,降低由于设备自身原因引发的信息接收故障。
第四步:在获取监测点数据信息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同时根据实际矿产资源需要控制获取监测数据的数量,保障数据全面性的同时,完善矿产资源控制网的建设。
由于收集的矿产资源数据量较大,因此在筛选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多元化数据的有序管理,匹配GPS-RTK坐标点与矿山实际坐标点,利用GPS-RTK技术智能化优势,将原始数据与获取的数据进行信息比对,以此提高数据的应用能力。
根据数据所属类型,选择合适的图形图像绘制工具,完整的矿山地形图是矿产资源测绘工作的最终成果,因此在绘制图像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及时处理与矿山工程偏差较大的数据集,统一终端数据的格式,利用三维智能绘图的功能,对比绘制的图像与卫星图像,保证测绘图像对外表达的信息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考虑到不同地理信息在图像中的表达,有选择性开展删减工作,选择的地物需具备一定代表性,实现GPS-RTK技术在矿山工程中应用的同时,为矿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文从4个方面,开展了矿产资源测绘中GPS-RTK技术应用的研究,通过本文研究可知,GPS-RTK技术在矿山业外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更加适应复杂的矿区地形,可有效的提高获取数据的精度,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此在后期的发展中,应加大对技术的创新,全面推进矿山工程,以此实现行业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