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的大好日子

2020-08-04 15:15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下山易地悬崖

5月13日是四川凉山“悬崖村”的大好日子,51岁的某色达体比往常起得早些。阳光斜斜地照进他家坐落在狮子山海拔1700米的半山台地上的小院,钻进了门缝,照亮黑洞洞的堂屋。他扫净了火塘中的灰烬,轻轻拉上院门,走出几步后又回头看了一眼100多年的老屋。今天,他和妻子就要下山了,在这个被人们称为“悬崖村”的地方,他家已经生活了五代人。65公里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里,一座10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新居正等着他们,悬崖之上的半个世纪生活将成为家族的永恒记忆。

被称为“悬崖村”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人居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这里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气候。在战乱纷争的年代,易守难攻的地势保护着居民免受侵扰,人们在此过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生活。然而,“桃花源”里并非只有诗意的栖居。

“买一包盐巴,来回要走一上午。背50公斤苞谷下去,山下的人可以卖100元,我只能卖90多元。因为知道我是从山上下来的,不可能再背回去。”某色达体说。出行困难,一直是“悬崖村”的“死穴”。过去,人们进出村庄靠的是藤条和木棒编成的“天梯”,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上山一趟要耗费两三个小时。由于藤梯长期风吹雨淋,朽得很快,摔下去轻则断手断脚,重则一命呜呼。

17岁的某色拉作是某色达体最疼爱的女儿,11岁之前都与课堂无缘。山上没有学校,下山的路又太危险,直到长高、长壮一些后,家人才放心让她下山上学。修路,曾经一直是村民们的渴望。然而经测算,通村路需要高达4000万元资金,对于全年财政收入只有2亿多元的昭觉县来说实在是无力负担。

是否搬下“懸崖村”,曾经是困扰某色达体很久的一个问题。十多年前,他也曾去山东打过工,却因为水土不服只干了两个月就回了老家。过去十来年,村里有些脑子活络的人举家外迁。不用再爬“天梯”,上学、看病都方便的生活让人着实羡慕,但他一直没有勇气告别山上的好收成和祖祖辈辈习惯的生活。

直到2015年,变化悄然降临。由于长期患病,某色达体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5月,为改善“悬崖村”艰难的出行条件,凉山州和昭觉县共拨款100万元,将藤梯升级为钢梯,出行条件大大改善。钢梯修好不到4个月,就有6位来自外村的新娘嫁进村来。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某色达体开始做起生意,先是开小卖部,后来干脆办起了民宿,最多的时候住过十位客人。

2019年4月,又有好消息传到“悬崖村”——贫困户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县城的集中安置点。5月12日至14日,阿土列尔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下山的路,某色达体走得很慢。清晨的山间鸟语阵阵,蜥蜴、松鼠不时出来和人们打个招呼。

“下了山,就没有这样的风景了。”他的眼里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惆怅,但很快被旁边的欢声笑语冲淡。他的身后,21岁的村民某色拉吉换上了一身新衣,一边走着钢梯,一边做着直播。“这是我们村的大好日子!”他兴奋地告诉直播间的粉丝。村民某色拉洛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一个背着,一个牵着,也慢慢地向下走着。过去两个孩子都在山上的幼教点上学,搬家后,将转到安置点的幼儿园。

他们的行李很简单,只有一个铺盖卷和一些衣服。“新家里什么都有,拎包入住就行了。”下山后,人们坐上了等候已久的汽车。65公里,不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这条路,某色达体却走了半个世纪。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规定,迁居到新居之后,他家的老屋将被保留下来并加固当作今后旅游开发之用。

“将来可能会以向村集体租用的方式,和老婆轮流回来搞民宿接待。”他说。据了解,下一步阿土列尔村还将通过土地“增减挂”等方式,让更多人搬下悬崖。未来,充满挑战和希望。(据新华社 5.14讯)

猜你喜欢
下山易地悬崖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胖虎下山
过年好
双下山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下山的路
悬崖逃生记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悬崖上的小松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