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菊 李丽莎 谢欣悦
摘要: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为供试菌株,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与种群密度法,检测木霉P3.9菌株对枇杷根际土著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5 d期间,以5 d为周期处理组细菌数量前10 d呈减增变化,后10 d细菌数量持续减少。对照组细菌数量前5 d减少,10~15 d期间保持稳定,后5 d增加。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 20~8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完全一致,其中在20~5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80~9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反。将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3个月内,处理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木霉P3.9菌株可促使枇杷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增加。
关键词:枇杷;木霉;根际土著细菌;根际土壤;细菌数量
中图分类号: S436.6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1-0089-03
收稿日期:2019-06-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60147);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编号:2016FB066);红河学院应用型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XJY15Z06)。
作者简介:鲁海菊(1978—),女,云南大理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E-mail:luhaiju2011@126.com。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为常绿小乔木,可药食两用[1-2],是云南蒙自地方特色水果之一。由于枇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害日趋严重[3]。据文献记载,蒙自枇杷有5种常见病害,分别为圆斑病、灰斑病、角斑病、炭疽病、根腐病[4],其中根腐病作为土传病害最为严重,具体表现为叶片变黄脱落,茎干呈褐色,基部腐烂,严重时整株死亡,发病率超过40%,严重阻碍了枇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曾尝试用农业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手段控制此病害,但其效果不理想。因此,生物防治成为防治枇杷根腐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木霉(Trichoderma spp.)在植物土传病害防治中已占90%以上,可用于防治植物叶部和根部病害[5],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6],曾与化学农药混配有效控制猕猴桃软腐病[7]。鲁海菊等分离出1株源自枇杷主干的木霉P3.9菌株,发现该菌株抗菌谱广[8]、对根际土壤真菌[9]及枇杷内生真菌[10]有抑制作用,且其发酵工艺简单[11],对枇杷植株有促生作用,能定殖于枇杷根际土壤及其植株各个器官[12],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研究发现,在甜瓜[13]、黄瓜[14-15]、苜蓿[16]、草坪[17]、辣椒[18]根际中引入木霉会引起细菌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或减少,同时木霉对土壤微生态有调节作用甚至能与植物共生。土著细菌作为土著微生物成员之一,直接关系到植株生长,陈立华指出木霉能使土著细菌数量增加,病原菌数量减少[19]。为探明木霉P3.9菌株对枇杷根际土著细菌数量有无类似的影响,本研究用稀释涂布平板法[20]测定木霉P3.9菌株对枇杷土著真菌数量的影响,以期为其防治枇杷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内生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P3.9菌株分离自枇杷主干韧皮部,保存于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病理学标本室。
1.1.2 供试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200 g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琼脂,1 000 mL 自来水,pH值自然。
营养琼脂(NA)培养基:3 g牛肉膏,10 g蛋白胨,20 g琼脂,1 000 mL蒸馏水,pH值自然。
上述培养基配好后均在121 ℃高压灭菌 30 min。材料均购自农贸市场及试剂公司,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木霉菌悬液接种根际土壤的方法 将试管斜面保存的P3.9菌株移入PDA平板上活化,待菌落长满培养皿后,用打孔器取5 mm的菌饼,接入PDA平板中央。共培养5皿,置温度为28 ℃条件下培养5~7 d;待菌落长满培养皿后,收集所有培养物至粉碎机,并加入适量无菌水,充分打匀,制成菌悬液,调整孢子液浓度至1×106 CFU/mL备用。将枇杷嫁接苗种植于营养袋(23 cm×18 cm)中,苗龄为1年时做接种试验。用上述木霉孢子悬浮液灌根500 mL/株,灌根等量清水作为对照,设10次重复,常规肥水管理。
1.2.2 枇杷根际土壤细菌菌悬液的制备 在灌根木霉孢子悬浮液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 d时,用高为0.5 m,钻头直径为38 mm的取样不锈钢环刀土钻;处理和对照枇杷苗分别随机取5株,每株用5点取样法,采集深度为5~20 cm的根际土样,用四分法充分混匀土样备用。处理和对照各称1 g根际土樣置于装有 99 mL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在振荡仪器上以 200 r/min 振荡20 min,配制成10-1悬液,静置 2 min,用无菌微量移液器吸取1 mL,加入到9 mL无菌水中即为10-2稀释液,如此重复,可依次制成10-3~10-8的稀释液。
1.2.3 枇杷根际细菌测定 取100 μL 10-8土壤稀释悬浮液,采用倾注法加入平板培养基中,设5次重复。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 d后计数平皿上的细菌菌落,计算根际细菌种群密度。
依照以上方法统计施入木霉孢子悬浮液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 d时,根际细菌的数量变化情况,计算菌落数,计算公式为种群密度(CFU/g)=每个培养皿中菌落平均值×稀释倍数×10×水分系数。
1.2.4 数据统计 所得数据用Excel进行汇总,采用平均值计算与作图,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Duncans多重比较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5~40 d细菌数量变化
由表1可知,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際土壤5~4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前5 d减少,其他时间以15 d为周期呈循环增减变化,前5 d增加,后10 d减少。对照组细菌数量前5 d减少,10~15 d数量保持稳定,15~35 d期间以10 d为周期呈循环增减变化, 35~40 d期间细菌数量减少。处理组细
2.2 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40~65 d细菌数量变化
由表2可知,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40~65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变化规律与对照组一致。前10 d细菌数量先增后减,之后10 d增加,最后5 d减少。除45 d时处理组较其他时期呈现略微的升高外,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处理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65~90 d细菌数量变化
由表3可知,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65~90 d期间,前15 d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菌数量变化一致,呈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后10 d处理组细菌数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对照组细菌数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处理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2.4 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5~90 d细菌数量变化
5~20 d期间,以5 d为周期处理组细菌数量前10 d呈减增变化,15~25 d细菌数量持续减少。对照组细菌数量前5 d减少,10~15 d期间保持稳定,15~20 d增加。处理组细菌数量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在20~8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其中,在20~5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在80~9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反。3个月内处理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3 结论与讨论
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5~90 d期间,能促进枇杷根际细菌数量增加,在15 d达到最大值,为1.14×1010 CFU/g。本研究结果与尹丹韩等报道的结果[14,17,21-22]一致。尹淑丽等报道,黄瓜根围接种木霉对细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23]。尹丹韩研究证明,黄瓜根围细菌的数量群落变化不受接种木霉菌剂影响[24]。本研究结果与之不一致。王秋君研究发现,土壤肥力高,细菌和真菌数量多[25]。吴凡等也提出,肥沃土壤根际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多[26]。说明土壤细菌种群的数量和结构与土壤肥力呈正相关。木霉P3.9菌株能导致枇杷根际细菌数量增加,增强土壤肥力,发挥促进枇杷生长的功能[12],另外,此木霉菌株抗菌谱广[8]。说明木霉P3.9菌株具有药肥两用的功能,应用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1]李大庆,夏忠敏,杨再学,等. 余庆县枇杷病虫发生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16-117.
[2]许丽群. 枇杷栽培管理技术[J]. 北京农业,2013(33):171-172.
[3]胡忠荣. 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促进云南高原特色优势水果产业发展[C]//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 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绿色经济产业发展,2017:6.
[4]鲁海菊,卢宁强,杨 梅,等. 从枇杷根际土壤真菌中筛选抗其根腐病病菌的菌株[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5):1961-1964.
[5]张树武,徐秉良,薛应钰,等. 长枝木霉T6菌株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及其根际定殖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16,27(1):250-254.
[6]杨万荣,邢 丹,蓬桂华,等. 木霉菌生物防治辣椒疫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127-129.
[7]胡容平,石 军,林立金,等. 四川猕猴桃软腐病防治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7,30(2):366-370.
[8]鲁海菊,张建春,杞敬香,等.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抗菌谱研究[J]. 北方园艺,2014(24):103-107.
[9]沈云玫,张建春,李 河,等. 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对生防木霉菌株P3.9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106-108.
[10]鲁海菊,张建春,沈云玫,等. 枇杷内生真菌对P3.9生防木霉菌株的抑菌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1):2547-2550.
[11]鲁海菊,王 波,潘柳君,等. 深绿木霉P3.9生防菌株固体发酵条件优化筛选[J]. 北方园艺,2014(14):119-123.
[12]鲁海菊,沈云玫,陶宏征,等. 内生木霉P3.9菌株的多功能性及其枇杷根腐病的盆栽防效[J].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1):1681-1688.
[13]郁雪平,朱伟杰,高观朋,等. 生防木霉菌Th2和T4对甜瓜根围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09,36(6):522-528.
[14]尹丹韩,高观朋,夏 飞,等. 生防菌哈茨木霉T4对黄瓜根围土
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254.
[15]李世贵. 两种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菌生防作用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16]尹 婷. 深绿木霉T2对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及抗药菌株的筛选[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2.
[17]古丽君,徐秉良,梁巧兰,等. 生防木霉对草坪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定殖能力研究[J]. 草业学报,2013,22(3):321-326.
[18]燕嗣皇,吴石平,陆德清,等. 木霉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与互作[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40-46.
[19]陈立华. 哈兹木霉及其微生物有机肥对黄瓜土传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及其机理[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0]沈 萍,范秀容,李广武. 微生物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9-95.
[21]朱双杰,董丽丽. 哈茨木霉T23和3种土壤有益细菌的相互作用对白菜生长的影响[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44-48.
[22]刘登望. 拌种剂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23]尹淑丽,麻耀华,张丽萍,等. 不同生防菌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2(1):10-14.
[24]尹丹韩. 生防菌P.fluorescens 2P24、CPF10、T.harzianum T4对黄瓜根围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25]王秋君. 稻麦轮作系统中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26]吴 凡,李传荣,崔 萍,等. 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桑树根际微生物种群分析[J]. 生态学报,2008,28(6):2674-2681.李君君,戴玲玲,顾安乐,等. 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