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丹参规范化种植技术

2020-08-04 17:36王德甫简应权余艾洺
乡村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丹参种植规范化

王德甫 简应权 余艾洺

[摘 要] 研究贵州省丹参规范化种植技术,有利于提升丹参质量,提高丹参产量,为把丹参打造成为贵州省的第2个“太子参”奠定基础;还可有效解决贵州省丹参原料药材远调问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丹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详细总结贵州省丹参规范化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丹参;规范化;种植

[中图分类号] S567.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6-106-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根茎入药,药材名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和疮疡肿痛等症状。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20世纪80年代初,丹参被引入贵州省种植,经逐步发展,现丹参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产量超2 000 t,贵州省已逐步成为丹参的主要产区之一。

1 丹参需求及适宜种植区域

丹参药材的用量在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中位居第一,年需求量75 000 t以上,并以5%的速度增长,出口量随之增加。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对丹参药材使用量巨大,几乎80%的中药企业和所有的医院都需要丹参,其用量巨大,需求强劲。

丹参适应性强,分布广,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西北和西南各省。其中,贵州省已在贵阳、毕节、铜仁、遵义等市大规模种植,全省均适合種植。

2 贵州省丹参规范化种植技术

2.1 品种类型

栽培品种为药典规定品种唇形科植物丹参。

2.2 选地与整地

2.2.1 选地。应选择地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种丹参,黏土和盐碱地均不宜栽培。丹参忌连作,可与玉米、小麦、薏苡、蓖麻等作物或非根类中药材轮作。

2.2.2 整地。前茬作物收割后整地,深翻30 cm以上,翻地的同时施足基肥,667 m2施农家肥1 500~2 000 kg。耙细整平后,做宽150 cm的高畦,畦高20 cm,畦长视地形而定。大田四周开宽40 cm、深35 cm的排水沟,以利于田间排水。

2.3 繁殖方法

丹参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芦头繁殖、分根繁殖等,贵州省主要采用种子育苗移栽的繁殖技术。

2.3.1 种子繁殖

2.3.1.1 采种及种子处理。6月上旬,育种田中的丹参果穗2/3、果壳变枯黄时,剪下果穗,捆扎成束,放置通风处晾晒3~5 d后脱粒,种子成熟饱满、质量上乘。之后对种子进行清选,去掉其中的秕粒、杂草种子及其他杂质,经检验合格后以备播种。

2.3.1.2 播种期。种子采收后应及时播种,收获的种子自然条件下放置时间越久,其发芽率明显降低,存放9个月以上的种子基本上无生活力。

2.3.1.3 苗床准备。较肥沃的细沙壤土为宜,667 m2施农家肥1 000 kg,翻耕20 cm以上,耙细整平,清除石块,做畦,畦宽150 cm,留排水沟。

2.3.1.4 播种方法。667 m2用种3.5 kg与3倍细土混合均匀,播撒在已经整好的苗床上,用铁锹轻轻拍打,让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盖上麦秸或松针,以不露土为宜,浇透水,保持苗床湿润。

2.3.1.5 移栽。移栽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移栽时按株行距为20 cm×30 cm开沟或打窝,沟或窝深度以苗根长伸直为宜,土壤覆盖至微露新芽。667 m2栽培7 000~8 000株,移栽时浇适量的定根水,不能漫灌。

2.3.2 分根繁殖

2.3.2.1 种根选择。选留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留作种根,待栽种时采挖移栽,选取色红、无腐烂、发育充实、直径0.7~1.0 cm的根条切成5.0~7.0 cm长的小段作为种根。

2.3.2.2 栽种时间与方法。栽种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先整平、耙细畦面,按照株行距20 cm×30 cm开沟或打窝,沟或窝深7.0~9.0 cm,将种根大头向上,每窝直立栽入1段,再盖2.0~3.0 cm细土。注意覆土不宜过厚,否则难以出苗,种根不能倒栽,否则不发芽。

2.3.3 芦头繁殖

2.3.3.1 芦头选择。10月下旬采挖丹参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主根留下供药用,将茎粗0.6 cm以下的细根同根茎上的芦头做种栽培。

2.3.3.2 栽种时间与方法。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栽种。先整平、耙细畦面,按照株行距20 cm×30 cm开沟或打窝,深度以细根自然伸直为宜。之后将芦头栽入窝或沟内,覆土压实微露心芽。

2.4 田间管理

2.4.1 中耕除草。根据丹参种植地杂草生长情况,中耕除草3次,5月苗高10.0 cm左右时进行一次,6月上旬开花前后进行一次,8月下旬进行一次。

2.4.2 追肥。生长期需追肥2次,第1次为提苗肥,丹参返青后,667 m2施用尿素10 kg;第2次为壮根肥,7月左右为促进根系生长膨大,主要施加磷钾肥,667 m2施用复合肥50 kg。追肥可结合中耕除草和灌溉进行。

2.4.3 灌溉和排水。丹参种植地最忌积水,积水易发生丹参根腐病。多次大雨后应及时疏通水沟,排净积水,保证根部正常发育;遇到干旱天气,及时由畦沟放水渗灌,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

2.4.4 摘蕾控苗。除留种田外,其他均需打蕾。4月下旬蕾芽出现时剪掉蕾芽,以后长出的随时剪除,促进丹参根系生长发育。

2.5 病虫害防治

2.5.1 根腐病。根腐病为丹参主要的病害,多发生在5—11月,7月左右最为严重,先是个别支根或须根变褐腐烂,之后蔓延至主根,外皮变成黑色,全根腐烂,接着地上部分个别茎枝先枯死,最后整个丹参植株死亡。

为有效防治根腐病,一是实施合理轮作,如与蔬菜轮作,抑制土壤中病菌的积累,改善土壤养分含量。二是强化管理,高垄深沟栽培,防止积水,利于采挖,田间发现病株需及时拔除。三是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浇灌防治。

2.5.2 叶斑病。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染病后叶片上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病斑,严重的病斑不断扩大汇合,导致叶片渐渐枯死。5月左右发生,一直持续到秋末,7月发病最严重。

为有效防治叶斑病,一是实行轮作,强化田间管理。二是施磷鉀肥,或对植株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丹参的抗病能力。三是发病早期喷50%多菌灵500~1 000倍液,10 d喷1次,共喷3次。

2.5.3 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寄生于丹参的须根上,其根部生长许多瘤状结节,抑制丹参植株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丹参产量。一般在高温多湿、沙壤土中发病较重。

为有效防治根结线虫病,一是采取轮作,不重茬。二是采用80%二溴氯苯烷约3 kg兑水100 kg,栽种前15 d开沟施入土壤中,覆土,抑制药液挥发,提升防治效果。

2.5.4 银纹夜蛾。银纹夜蛾多在夏秋季发生,幼虫咬食丹参叶片,严重的将吃光全部叶片。粉纹夜蛾每年发生5代,第2代幼虫于6月开始为害植株叶片,7月下旬虫害特别严重。

为有效防治银纹夜蛾,一是丹参采收后集中烧毁染病植株,杀灭银纹夜越冬虫卵。二是将黑光灯悬挂在地块中诱杀成虫。三是幼虫出现早期,用苏云金杆菌(100亿孢子/g)2 000倍液喷杀,7 d喷洒1次,连喷两三次。

3 采收与加工

3.1 采收

丹参栽种后,在大田生长1 a或1 a以上,丹参地上部枯萎后或翌年春季发芽前,选晴天采挖。采挖后的丹参放置于原地晒至根上泥土稍干燥,剪去茎秆等地上部,抖尽泥沙,忌用水洗。

3.2 加工

丹参根变软后,去芦头除净泥土和杂质,晾晒于干净的水泥地上,晾晒过程中防止雨淋和污染。将根在太阳下晒至50%干时,将根扎成小一把,晒至约90%干,进一步收拢根,须根全部晒干后,即成商品药材。鲜干比一般为4∶1。有些产区加工是采用丹参堆起来“发汗”。据研究,采用堆起“发汗”加工方法,获得的丹参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含量会降低,所以不适宜采用此法。一般667 m2产丹参干货250 kg。合格品是以无芦头、无须根、无霉变、无不足7.0 cm长的碎节,最佳品为根条粗壮、外皮紫红色者。

3.3 包装、贮藏

3.3.1 包装。晒干后,丹参含水量在13%以下时,通过筛选除去杂质后,进行丹参药材包装,外包装上的标签需要注明品名、批号、规格、质量、产地、采收日期和注意事项等,并附上质量合格的标志。包装材料一般用清洁卫生的聚乙烯编织袋或麻袋、纸箱等。

3.3.2 贮藏。干燥好的丹参药材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货堆下面必须垫高15.0 cm,利于通风防潮。贮藏时需要保持环境清洁,当出现受潮及轻度霉变时,必须立即晾晒或翻垛通风。条件好的可以采取密封抽氧充氮养护。贮藏温度不超过30 ℃,相对湿度75%左右为宜。商品丹参安全水分含量为11%~14%。

猜你喜欢
丹参种植规范化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本草园——丹参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治神经衰弱
丹参酚酸B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丹参行情在震荡中上升
陕西优质猕猴桃周年规范化管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