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职业女性群体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2020-08-04 10:53王琳李雨婷
青年生活 2020年23期

王琳?李雨婷

摘要:女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潜能被进一步激发,而且在随着女性自身能力学历的提高,属于社会白领阶层,工作环境优良、工资待遇薪酬较高,拥有很强的经济消费能力。因此网络投资会是年轻职场女性关注且持续使用的一种理财行为。对于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将会选择持续在未来和现在使用,这将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所以在“她经济”时代背景下,研究年轻职业女性群体对互联网产品持续使用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年职业女性;互联网理财产品;她经济;购买意愿与行为

一、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理财产品

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ITFIN)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进发展。

2、互联网理财产品

(1)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含义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互联网与所有行业都产生了联系,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模式为代表的创新理财方式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专家认为,P2C模式更接近于众筹,P2I产业链金融模式不仅在年化收益率上对投资者有着极高的吸引力,通過P2C、P2I产业链金融模式可有效整合各角色参与度,高度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帮助广大中小企业“速效”融资,并让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体现,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从互联网特性来看,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资金链条,降低了理财品管理及运营成本,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聚合个人用户零散资金,既提高了互联网理财运营商在商业谈判中的地位,也使个人零散资金获得更高的收益回报。从用户需求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的低门槛、高收益、高流动性特点贴合大众理财需求。从购买渠道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渠道多依托于用户规模大、使用频率高、发展成熟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产品的购买提供极大便捷。

(2)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几种模式

互联网理财产品,第一种是纯线上模式,是纯粹的P2P,在这种平台模式上纯粹进行信息匹配,帮助资金借贷双方更好的进行资金匹配,但缺点明显,这种线上模式并不参与担保;第二种是债权转让模式,平台本身先行放贷,再将债权放到平台进行转让,很明显能让企业提高融资端的工作效率,但容易出现资金池,不能让资金充分发挥效益;第三种是提供本金甚至利用利息担保的P2P模式,这种模式是金融市场的主流模式,本金担保的P2P模式实质是间接接触资金的概念。

二、青年职业女性群体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持续使用意愿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研究预调研采用网上发放的形式,在问卷星、我要调查网发布预调研的问卷,随后收回了120份问卷,并对这些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是为了检验问卷是否精准,检验问卷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用来控制和减少随机误差,因此需要对信度较差的测度项剔除,精简问卷,提升整体问卷的信度。而效度分析是为了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效度越高表示问卷调查获得的测量与结论就越有效。

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每个测量项的答案根据积极或消极倾向分为五个等级,并且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将调查者选择各个问题的分数加起来的总分就是调查者的态度总分,说明了调查者对问卷量表的不同状态。

2、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调研样本的风险承受能力分析,只要本金不亏损的占了30%,不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占了27%,而对于亏损的接受方面,仅有20%的人能够接受亏损,说明投资人群对于风险持规避态度,也符合本研究对感知风险影响投资者使用及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假设。

对调研样本可接受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最低理财限额的分析,将近40%的群体期望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无门槛,选择1万以下的群体占了32%,选择1-5万元的群体占了23%。这三部分人群占了90%以上。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最低限额是5万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90%的调研样本的理财起点是低于银行理财产品起点的,说明投资者希望理财起点更低,也符合本研究对理财起点影响投资者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假设。

对调研样本期望的投资期限的分析,有66%的群体都希望能够随时取出,28%的人能够接受6个月内,说明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要求较高,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一般是几个月到一年,这不太满足投资者对于产品流动性的需求。因此调研数据也符合本研究对产品流动性影响投资者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假设。

对调研样本理财金额占资产比的分析,70%多的群体都选择理财金额低于资产20%以下,说明目前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还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并不愿意大规模的把资金放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上,只是愿意用小资金尝试一下。这也侧面说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理财起点会影响投资者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这个假设。

最后,本问卷还对用户对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最担心的问题进行了收集,资金安全性是用户担心最多的一个问题,有66%的群体选择了这个选项,其次是理财起点、产品流动性和手机设备的丢失,都各有40%多的人选择。而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浮动这个问题,成为被选率最低的选项,说明用户并不太考虑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浮动这个问题。

3、实证结果

要用数学模型,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验证前面提出的研究假设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利用相关性分析去研究和同学、朋友、同事经常通过互联网获取理财产品信息和我可以接受理财产品收益的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88,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互联网氛围和风险控制认知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互联网氛围影响风险控制认知。

(2)女性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理财产品购买时,会产生对卖 家信誉、购买平台有无病毒陷阱、以及自身是否熟练操作的担忧, 如果她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对计算机的性能有一定了解,并 对其所要购买的理财产品操作流程了如指掌,则能够清晰地分析、防范、控制风险,进而会减少她的顾虑,大大提升她的购买欲望。不管是在传统环境还是网络环境下,信任仍然是决定女性消费者 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

(3)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消费者对于互联网理财产品比较放心,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比较信任。这与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与有效管理是分不开的。而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收益大部分人都不是很满意,包括经常持有互聯网理财产品的女性消费者。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即使对产品放心、对企业信任,女性消费者也不是很愿意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一方面是未知风险的存在和货币资金投入,因此还是小心谨慎;另一方面是由于低收益带来的低期望值,因此女性消费者不愿经常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

因此,加强风险控制和提高收益尤其重要。针对风险管控认 知方面,问卷进一步就周围朋友、社会评价、广告宣传三方面的影 响进行调查,并试图得到女性消费者对收益波动和新型理财产品 的接受程度。女性消费者拥有其自身的性格、认知方面的特点,如 喜欢新型产品、容易受外界环境(产品评价、广告等)的影响。结果显示,81.94%女性受身边朋友影响,88.89%女性喜欢评价高的,86.8%受广告宣传影响,综合来看,外部环境对女性消费者的影响很大。并且,86.8%女性可以接受理财产品收益的波动,只有4.86%女性极力拒绝,而对于新型的理财产品,68.74%女性表示可以接受,只有6.94%女性有较为严重的抵触心理,所以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女性消费市场中较为积极,有发展前景。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紧紧抓住女性消费者这些独特的自身特点,大力宣传,并根据女性的特点设计出迎合女性消费者的理财产品。

2、建议

想要吸引更多的女性消费者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管理控制方面一定要加强。良好的行业发展对女性消费可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据调查显示,约70%的女性消费者认为互联网金额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做的好,使得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金融高级专业人员的发展,将来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将得到有效提升。即使女性消费者受广告、在线评价的影响颇大,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另一方面,虽然70%的女性消费者能够接受收益率的波动,但她们并不满意理财产品带给她们的收益率,长久下去必然会造成她们的退出。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坚决抵制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目前应集中精力提高收益率,将提高收益率和风险控制同步进行,减缓收益率的波动,能够获取女性消费者的信任,设计出迎合女性消费者喜好的理财产品,以此增强购买意愿,促进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犇.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分析[J].商讯,2020(17):95+97.

[2]李嘉欣. 服务接触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马晓敏,何倩,沈佳怡,白宗凡.女性消费者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行为研究[J].中国商论,2019(1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