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昆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基本内容。它的发展,能够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乡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虽然我国的基层公共服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如何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层文化服务建设;资源共建共享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设施渐趋完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文化政策不斷完善,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利,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虽然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使用率低,基层文化力量薄弱,如何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做了如下探究。
一、加强合作共建,建立共享机制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优势互补,达成共赢。建立地区文化活动场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台、新闻出版、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资源共享机制,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健全协调机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二、大力发展基层服务网络
1.建立能扎根基层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展,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社区电子阅览室的正常开放离不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但是,现在基层文化服务人员数量短缺、整体素质较低,成为制约这些惠民工程健康发展的瓶颈。要把文化服务落实到基层,必须要组建一支能扎根基层的文化人才队伍。在引入年轻的高尖人才的同时,也可以动员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乡村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因为他们生长在基层,对基层文化建设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是最可靠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如何让人才扎根也是一个难题。首先应提高基本待遇、增加福利,并给予一定的社会名誉:其次,在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中应该有所倾斜,使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有目标,有方向,确保基层文化工作有人干、愿意干。
2.构建区、镇(乡)、村三级基层文化服务网络。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是发展基层文化服务网络的基础。区层面,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公园广场等一批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乡镇层面,建立乡镇文化广播站,配备书架、桌椅、电脑、空调,订阅报刊杂志:村层面,建立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等,根据需求,配备音响设备、光碟、电脑等。三级基层文化网络的建设,会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群众能更方便的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基层群众幸福、满意度。
3.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在推动基层文化服务的进程中,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文化乐园、公园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深入社区、乡镇、军营、学校,举办广场舞大赛、纳凉晚会,读书活动、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通过落实文化馆总分馆制,组织基层文体团队、文体骨干培训辅导,培养大批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农民群众自导自演,激发广大农村“文化人”的活力。针对基层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多的现状,要采取积极措施,要经常举办适合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文化需求的文艺演出和活动,保证农家书屋里有他们爱看的书,乡镇文化站里有他们喜欢参加的队伍,舞台上有他们参加表演的节目,送电影下乡活动中播放着他们期盼了很久的电影。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让孩子们有快乐的童年记忆,年轻人回到农村就能扎根。
4.构建先进实用的技术体系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要将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共享网络,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地区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1)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培训一批业务素质高、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层面、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方式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及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激发他们学知识、钻业务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提高个人和集体的业绩,把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做好。
(2)建设一个高品质平台。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作为重点任务,积极发挥“互联网+”的驱动作用,整合全区文化信息优质资源,以群众的文化信息需求为导向,建设一个易于接受、便于掌握的统一服务平台,引进新兴技术,将技术手段和文化内容恰当融合。结合本地区自身情况,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文化平台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使网络服务环境健康发展,使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搭上科技的顺风车,使人民群众享受丰富、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否健康发展,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极大地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时期文化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