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首任市委书记彭真直接领导了北京解放后17年的城市建设工作。1956年10月,彭真在北京市委常委会上谈北京城市规划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意见。
关于人口规模,彭真认为,北京市人口近期发展到500万人左右,将来要发展到千把万人。关于道路宽窄,他提出:将来的问题是马路太窄,而不会是太宽。我们不要只看到现在全市只有不到一万辆小汽车,要设想将来有了几十万辆、上百万辆汽车时是什么样子。道路窄了,汽车一个钟头才走十来公里,岂不是很大的浪费?关于城市绿化,彭真提出:城市内应先划定各区公园分布网,划定后即公布,以免今后陷于被动。居民楼前面靠马路的地方可以留出一些空地搞绿化。工厂区内亦须留出充分空地建设园林,以调剂环境。
當时计划部门有不同意见,认为人口发展规模过大,居住区用地定额偏高,规划的道路偏宽,绿地河湖水系面积也偏大。对于这种意见,彭真说,城市规划要有长远考虑,要看到社会主义的远景。城市规划如果不考虑远景,终究是要挨骂的。在讲这些话时,北京因为汽车少,马路显得空荡荡的,有人将马路修宽些的主张称为“大马路主义”。彭真则回应:“大马路主义就大马路主义吧。不要害怕,要看是否符合发展的需要。”就这样,在当初描绘首都建设宏伟蓝图时,彭真坚持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宽裕的发展空间。(摘自《学习时报》,郑学伟/文)